APP下载

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9-01-16尹耀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尹耀明

(江苏省溧阳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江苏 溧阳 2133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该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因发生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而变得狭窄,进而导致其心肌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1]。导致冠心病发生的诱因包括患者存在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肥胖症等疾病或患者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等。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心绞痛、心悸、恶心等。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差,冠心病会对其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2]。因此,当老年人罹患冠心病后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抗血栓药物。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江苏省溧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经检查被确诊为冠心病。2)患者未合并有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3)患者无精神障碍。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27例;其年龄为59~76岁,平均年龄为(65.38±6.01)岁;其中,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有31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24例,合并有高血糖的患者有26例。在B组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23例;其年龄为63~84岁,平均年龄为(70.82±6.27)岁;其中,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有26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有26例,合并有高血糖的患者有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抽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对其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等常规检验。之后,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及临床症状,为其使用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然后,为A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生产厂家: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028)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为:口服,50~150 mg/次,1次/d。为B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生产厂家:赛诺菲 (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410〕进行治疗。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口服,50~100 mg/次,1~2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PAG(血小板凝聚率)、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PAG与APTT的对比

治疗后,A组患者的平均PAG为(42±0.37)%,其平均APTT为(41.62±2.16)s;B组患者的平均PAG为(30±0.13)%,其平均 APTT为(50.39±2.31)s。与 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PAG较低,其平均APTT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PAG与平均APTT的对比()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PAG与平均APTT的对比()

组别 例数(n) PAG(%) APTT(s)A 组 60 42±0.37 41.62±2.16 B 组 60 30±0.13 50.39±2.31 t值 2.370 21.480 P值 0.0194 0.000

2.2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过程中,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的特点。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包括进行药物治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种类有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纤溶药物(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平等)等[3]。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使用上述药物后其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4]。阿司匹林是1853年由弗雷德里克·热拉尔首次合成的。自1898年上市至今,该药的使用历史已经有100多年。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该药可有效地抑制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凝聚,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使用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肠胃的刺激较大,易导致其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如胃黏膜出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损伤等),会对其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5]。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该药是由法国赛诺菲公司于1986年研制成功的,其早期的合成方法十分复杂且收率仅有45%。1991年赛诺菲公司将该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虽然降低了该药的制作成本并缩短了反应时间,但其收率仍较低。近年来,通过对该药合成工艺的不断改进,其收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氯吡格雷可对患者体内ADP(二磷酸腺苷)物质与血小板受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选择性抑制,同时还可对其体内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在ADP物质介导作用下的活化过程进行有效地抑制,从而抑制其体内血小板细胞的聚集[6]。该药具有起效迅速、与患者血浆中蛋白结合率高、对患者体内ADP受体作用不可逆等特点。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使用阿司匹林相比,对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抑制其血小板的聚集,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7]。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后其平均PAG较低,其平均APTT较高,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与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相比,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