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不同剂量的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2019-01-16邓冬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胃液消化性奥美拉唑

邓冬梅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桂平 537200)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上消化道出血是该病主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该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威胁其生命安全[2]。奥美拉唑是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不过,关于该药的使用剂量,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以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7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用不同剂量的奥美拉唑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诊的7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入选标准为:1)经急诊胃镜检查被确诊患有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进行大便潜血试验的结果呈阳性。3)存在呕血、排黑便、头晕、乏力及血压快速下降等临床症状。4)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6例/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4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年龄最大的为64岁,平均年龄为(40.1±4.1)岁;其中病程最短的为1年,病程最长的为7年,平均病程为(3.4±1.3)年;其中,有10例胃溃疡患者,有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有14例复合性溃疡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6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21岁,年龄最大的为63岁,平均年龄为(39.8±3.2)岁;其中病程最短的为1年,病程最长的为6年,平均病程为(3.1±1.1)年;其中,有14例胃溃疡患者,有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有9例复合性溃疡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常规的对症治疗。治疗的方法为:禁食、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及改善营养状况等。在此基础上,用常规剂量的奥美拉唑(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108)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奥美拉唑的用法为:将40 mg的奥美拉唑溶于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用大剂量的奥美拉唑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奥美拉唑的用法为:将40 mg的奥美拉唑溶于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5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5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止血的效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收缩压及血红蛋白的水平、休克指数、从入院至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休克指数=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收缩压。患者的休克指数为0.5,表示其血容量正常。患者的休克指数越高,表示其丢失的血容量占总血容量的比例越大。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失,其消化道溃疡的面积显著缩小。有效:治疗3~5 d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消失,其消化道溃疡的面积缩小。无效:治疗5 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未得到改善,其消化道溃疡的面积未发生改变,甚至在扩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休克指数及从入院至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的对比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均较高,其休克指数较低,其从入院至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休克指数及入院至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 ( ±s )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休克指数及入院至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 ( ±s )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血红蛋白(g/L) 休克指数(%) 入院至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h)观察组 36 116.35±5.02 94.95±4.32 0.61±0.21 20.01±2.32对照组 36 112.45±4.18 90.75±6.52 0.89±0.24 28.98±2.34 t值 3.582 3.222 5.268 16.333 P值 0.001 0.002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的对比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止血的总有效率(72.22%),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的对比 [n(%)]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是指发生在胃部、食道、胆道、空肠上段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3]。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呕血、排黑便、剧烈腹痛、血压快速下降及休克等症状,危及其生命。约有50%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的原因为患有消化性溃疡。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其胃液的酸碱度失衡、胃黏膜被破坏密切相关。患者胃液的酸碱度<4.0,其胃蛋白酶的活性可迅速降低,持续破坏其胃黏膜,使其胃黏膜发生溃疡、糜烂及出血。患者胃液的酸碱度<5.0,其胃内新凝结的血块可被胃液迅速溶解,引发再出血。患者胃液的酸碱度<6.0,其胃黏膜的凝血机制可被干扰,使血小板的凝聚力下降,从而易使其发生再出血[4]。因此,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将其胃液的酸碱度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保障其胃蛋白酶的活性和血小板的凝聚功能[5]。

奥美拉唑是一种胃酸分泌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该药可通过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改善其胃液的酸碱度,减少其胃液对胃壁细胞受体活性物质的影响,从而保护其血小板的凝聚功能,促进其胃内环境的修复。该药还能提高血小板的凝聚功能,促进溃疡面的快速愈合,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不过,由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故该药的使用剂量也有差异。临床实践证明,用大剂量的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迅速为其止血,还可保护其出血点形成的凝血块不再被胃液破坏,从而降低其再出血的发生率[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大剂量的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止血的效果,缩短其止血的时间,并升高其收缩压和血红蛋白的水平,降低其休克指数。

猜你喜欢

胃液消化性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