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导致小儿发生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1-16唐晓岩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热性感染性病情

唐晓岩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常州 213001)

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症。此病的患病人群多为婴幼儿。惊厥是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儿发生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约为5%~6%。此病患儿以局部或全身肌群突发强直性、痉挛性收缩、呼吸暂停、口吐白沫、意识障碍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小儿大脑的发育不完全且尚未完全形成神经髓鞘,导致其大脑皮层对不良刺激较敏感。尽管只是对小儿大脑皮层进行微弱地刺激,也可使其形成较强烈的兴奋灶并迅速在其脑内泛化,使其脑神经细胞出现大量、异常及反复的放电现象,进而可导致其发生惊厥[1]。患儿持续、反复发生惊厥可使其出现缺氧的症状,对其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影响其健康及智力的发育[2]。临床医师根据惊厥患儿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性惊厥患儿和非感染性惊厥患儿两大类。感染性惊厥又叫热性惊厥,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惊厥。本研究主要是分析导致小儿发生惊厥的影响因素[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惊厥患儿。这些患儿经血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其病情符合惊厥的诊断标准,其病情均被确诊。在这45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2例;其年龄为2个月至8周岁,平均年龄为(4.3±2.7)岁;体温为38.6℃~41.3℃,平均体温为(39.7±0.8)℃;其中发生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患儿有37例,发生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患儿有5例,发生无热惊厥的患儿有3例。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表格调查并记录本研究中45例患儿的以下资料: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进行辅助检查的结果、诊断结果、病因、治疗过程及病情的转归等。对患儿的上述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导致其发生惊厥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这45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3例(占51.11%),女性患儿22例(占48.89%);男性患儿的占比与女性患儿的占比相比,P>0.05。在这些患儿中,年龄≤3周岁的患儿有31例(占68.9%),年龄>3周岁的患儿有14例(占31.1%);其中年龄≤3周岁患儿的占比高于年龄>3周岁患儿的占比,P<0.05。在这些患儿中,年龄≤3周岁患儿与年龄>3周岁的患儿发生颅内感染、颅外感染、颅内疾病、颅外疾病的几率相比,P>0.05。详情见表1、表2。在这些患儿中,发生颅内感染的患儿有32例(占71.11%),发生颅外感染的患儿有10例(占22.22%),发生颅内疾病的患儿有2例(占4.44%),发生颅外疾病的患儿有1例(占2.22%);其中发生颅内感染患儿的占比高于发生颅外感染、颅内疾病、颅外疾病患儿的占比,P<0.05。

表1 对这45例患儿年龄、性别的分析[n(%)]

表2 对这45例患儿患病情况的分析[n(%)]

3 讨论

惊厥是临床上儿科常见的一种急症。此病的高发人群为婴幼儿。患儿的性别与其是否发生惊厥没有密切的关系。患儿反复发生惊厥将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临床上通常将惊厥分为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两大类。热性惊厥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且存在高热症状的一种良性惊厥。此病的常见原发病主要有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及重症肺炎、败血症、破伤风等颅外疾病所致的中毒性脑病等。无热惊厥是由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一种惊厥。此病的常见诱因主要有患儿患有代谢性疾病及癫痫、婴儿痉挛症、新生儿产伤、颅内出血、颅内恶性肿瘤等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异常等。临床医师应注意对持续发生惊厥且无高热症状癫痫患儿的病情与热性惊厥患儿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持续发生惊厥且无高热症状的癫痫患儿在其患病后期也可出现高热症状。但此病患儿通常是先发生惊厥,后出现高热症状[4]。在对惊厥患儿的病情进行诊断后,应对其进行一般处理及对症、对因治疗。对惊厥患儿进行一般处理的措施主要有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在患儿牙间放置牙垫、为患儿吸氧、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对惊厥患儿进行对症、对因治疗的措施主要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脑细胞、降温、抗病毒、抗菌、消炎、降颅压等。经对惊厥患儿进行一般处理和对症、对因治疗后,其存在的高热症状可消退,惊厥急性发作的症状可缓解。病因不同的惊厥患儿其治疗的效果也不同。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抗病毒、抗菌、消炎等治疗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低。但此病患儿惊厥的复发率较高,约为30%~40%。少数热性惊厥患儿可因反复发生惊厥而并发癫痫。无热惊厥患儿的原发病较多且较严重或具有不可逆性。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后,其易因持续、反复发生惊厥而严重损伤其脑组织,导致其后遗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高。除病因外,惊厥患儿初次发生惊厥的年龄、持续发生惊厥的时间、发生惊厥的次数等均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此病患儿的年龄越小,其后遗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越高。年龄较小的惊厥患儿反复发生惊厥或惊厥持续的时间较长,可使其发生惊厥性脑损伤、全身性并发症等,甚至导致其死亡。对年龄较小的惊厥患儿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5]。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其血脑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不断完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下降,发生惊厥的情况会逐渐减少或消失。预防小儿发生惊厥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小儿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其免疫力,避免其发生感染性疾病。对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早期治疗,可避免其发生惊厥。2)对惊厥患儿进行间歇性、短程的预防性治疗。在惊厥患儿的病情被有效控制后,若其再次出现高热的症状,应为其使用安定类抗惊厥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预防其再次发生惊厥。3)为持续发生惊厥、发生复杂型惊厥及进行短期治疗无效的患儿长期使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以预防其再次发生惊厥[6-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患儿的年龄≤3周岁、患儿发生颅内感染均是导致其发生惊厥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在对有上述影响因素的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对其予以重点关注。

猜你喜欢

热性感染性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思考心电图之177》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