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探究

2019-01-16梁巨流莫劲凯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肘关节活动度肱骨

梁巨流,莫劲凯

(广西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柳州 545003)

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上肢骨折。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功能障碍及神经血管损伤等。本文对广西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广西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儿均收治于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其纳入标准是:其病情符合肱骨干中下段新鲜闭合性骨折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且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其排除标准是:存在桡神经麻痹的症状;患有精神疾病;存在肩关节损伤或肘关节损伤;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将这3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6例/组)。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的例数分别为10例、6例;其病程为1~6 d,平均病程(3.15±0.98)d;其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1岁,平均年龄(7.55±1.35)岁;骨折部位为肱骨干中段的患儿有6例,为肱骨干下段的患儿有10例;骨折分型为A型的患儿有4例,为B型的患儿有10例,为C型的患儿有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的例数分别为9例、7例;其病程为1~5 d,平均病程(3.10±0.82)d;其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2岁,平均年龄(7.60±1.40)岁;骨折部位为肱骨干中段的患儿有7例,为肱骨干下段的患儿有9例;骨折分型为A型的患儿有5例,为B型的患儿有9例,为C型的患儿有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基本资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获得了广西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儿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协助其取仰卧位。在其上臂前外侧做切口。以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间隙作为手术入路,充分暴露并注意保护桡神经。逐层剥离肌肉组织及筋膜,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在直视下完成骨折端的手法复位,在肱骨前外侧放置6~10孔的加压钢板,并对其进行固定。在C形臂X线机的引导下,对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的情况进行观察。在确认无误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和缝合[1]。为观察组患儿采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后,协助其取仰卧位。在其肱骨内踝、外踝上方2~3 cm处分别做1个0.5 cm长的切口。在C形臂X线机的引导下,以40°~60°的角度将骨锥旋转刺入肱骨干骨皮质内。根据肱骨髓腔的直径选择合适型号的弹性髓内钉2枚,将其折成弧形。使用弹性髓内钉把持器将这2枚髓内钉分别从肱骨内侧、外侧插入至骨折线水平处。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将近端弹性髓内钉向肱骨大小结节方向插入。修剪钉尾,使其外露出骨皮质1~1.5 cm。在术后,为两组患儿均使用抗生素3 d。使用颈腕带对其患肢进行制动处理。根据患儿切口愈合的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2]。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及骨折愈合的时间)。2)测量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时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肘关节的活动度。3)使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儿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3]。4)统计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 20.0对本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儿手术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住院的时间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s )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s )

组别 例数 手术的时间(min)骨折愈合的时间(周)观察组 16 55.62±12.81 94.87±33.42 12.65±1.73 9.51±3.15对照组 16 71.59±16.52 191.75±48.25 12.71±1.93 12.79±4.62 t值 3.06 6.60 0.09 2.35 P值 0.01 0.01 0.93 0.03术中的出血量(ml)住院的时间(d)

2.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关节的活动度和关节功能的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肘关节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患儿,其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关节的活动度和关节功能的评分(±s )

表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关节的活动度和关节功能的评分(±s )

组别 例数 关节活动度(°) 关节功能评分(分)肘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活动度 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 16 133.12±6.58* 154.82±16.17 32.42±2.58 96.63±2.87对照组 16 113.25±6.81 113.05±20.04 26.74±3.12 87.52±4.01 t值 8.39 6.49 5.61 7.39 P值 0.01 0.01 0.01 0.01

2.3 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上肢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切口复位钢板(克氏针)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均为临床上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但上述手术方法均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等缺点[4-6]。相关的文献指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对患儿骨折端周围的骨膜及肌肉造成损伤,影响其术后恢复。笔者认为,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具有以下优点:1)AO钛制弹性髓内钉的弹力较强,能够有效地维持患儿骨折端的解剖对位[7-9]。2)不易对患儿的桡神经及骨折处的骨膜造成损伤,能够促进骨痂的形成及骨折处的愈合。3)可缩短患儿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4)不会对患儿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造成较大的影响,有利于其切口的愈合[10-13]。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肘关节活动度肱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肱骨髁上突1例报告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