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改良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创伤的效果研究

2019-01-16崔立跃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血肿

崔立跃

(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阜宁 224400)

重型脑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重型脑创伤患者主要有意识障碍加重及昏迷的时间超过12 h等临床表现。此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其病程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和病死率。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是减轻其颅内的压力。用常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对其进行颅内减压的效果不理想,还易增加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有研究表明,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改良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地清除其坏死的脑组织与颅内血肿,降低其颅内压的水平。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改良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创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脑创伤患者。这10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重型颅脑创伤的诊断标准[2],并经脑部CT检查后被确诊。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脑干损伤的患者。3)发生多系统功能衰竭的患者。4)脑血管疾病患者。5)脑瘤患者。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男30例,女20例;其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为(52.4±5.1)岁;其中从高空坠落所致重型脑创伤的患者有17例,摔倒所致重型脑创伤的患者有13例,车祸所致重型脑创伤患者有16例,其他原因所致重型脑创伤的患者有4例。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有男29例,女21例;其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52.5±5.2)岁;其中从高空坠落所致重型脑创伤的患者有18例,摔倒所致重型脑创伤的患者有12例,车祸所致重型脑创伤的患者有15例,其他原因所致重型脑创伤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利尿脱水、抗感染、止血、营养神经或促醒等治疗。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方法是:1)按照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找出其血肿的具体位置。2)在患者的颞顶或额颞做一个马蹄形的手术切口,按照10 cm×10 cm的标准为其去除骨瓣,需保证骨窗的底部比耳廓的上方略高。3)剪开患者的颅内硬膜后,为其清除颅内血肿,根据其颅内血肿的状况确定是否为其还纳骨瓣。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良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方法是:1)在患者颧弓上缘耳屏前的1 cm处开始做手术切口,将手术切口向耳廓的后方延伸至顶骨结节后,再沿顶骨中线旁开2~3 cm向前延长至其前额的发际线处。2)对患者的颅骨进行钻孔,将其颅骨铣开后形成一个面积为12 cm×15 cm的骨窗,暴露其额底与颞底,咬除其蝶骨,对其颅中部的窝底进行扩张后,清除其硬膜外血肿。3)在患者颞极后方的硬脑膜上做一个2 cm的手术切口,清除其硬脑膜下的血肿。4)从患者的颞前部剪开硬脑膜,暴露其前颅底、中颅低及颅脑顶叶,清除其颅内血肿及坏死的组织,并对其进行止血处理,最后对其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颅内压的水平及其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分。1)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⑴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其生活可完全自理,并可进行工作。⑵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但其生活起居仍需他人照顾。⑶无效:治疗后,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2)术后的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急性脑膨出、脑梗死、脑积水、颅内再出血、切口疝、癫痫、脑脊液漏等。3)在进行治疗期间,记录患者颅内压的水平。4)术后,使用Barthe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Barthel的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Barthel的评分和颅内压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Barthel的评分更高,其颅内压的水平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的评分和颅内压水平的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的评分和颅内压水平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Barthel的评分(分) 颅内压的水平(mmHg)对照组 50 63.2±3.9 129.1±7.8观察组 50 75.9±4.8 114.8±6.5 t值 14.520 9.959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不仅为其减压的效果不理想,还会因为无法准确地找到出血部位而会加重其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其脑膨出、脑水肿、脑组织嵌顿性坏死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对重型脑创伤患者进行改良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时,手术操作者的视野开阔,不仅可扩大其减压窗的范围,还可有效地解除蝶骨嵴对侧裂部血管的压迫,防止发生脑膨出。有研究表明,对重型脑创伤患者进行改良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可充分暴露其额颞顶叶,手术操作者的视野清晰,不仅可加快对其进行颅内减压处理的速度,还可彻底地清除其颅内的血肿。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改良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创伤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