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光显影法联合亚甲蓝染色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01-16张华东刘桂琴张显峰

安徽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染色法原位癌亚甲蓝

张华东 刘桂琴 张显峰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而且给家庭及社会也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乳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且无确切的预防方法,故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早期乳腺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是多年来乳腺肿瘤学家积极关注的问题之一,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提高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年限,降低病死率。近年来,乳腺外科领域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迅猛发展,是早期乳腺癌标准的治疗手段之一[3]。随着乳腺癌SLNB在我国多数医院的广泛开展,早期乳腺癌患者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扫,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但是该方法的检出率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对102例临床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荧光显影法联合亚甲蓝染色与采用单一方法在SLNB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确诊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共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组(50例)与联合组(52例),单纯组只采用亚甲蓝染色法检测,联合组采用荧光显影法与亚甲蓝染色法联合检测。单纯组患者年龄39~53岁,联合组患者年龄38~49岁,根据乳腺癌WHO组织学分型可分为:导管原位癌33例(32.35%),小叶原位癌21例(20.59%),乳头派杰病15例(14.71%),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16例(15.69%),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10例(9.80%),乳头状瘤癌变7例(6.86%)。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①初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2N0M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②肿瘤病灶≤3 cm者;③成功行SLNB者;④无其他肿瘤病史,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者;⑤对SLNB具体操作知情并自愿选择者。排除标准:①肿瘤病灶>3 cm或多中心病灶者;②患侧有既往乳腺手术史或放疗史者;③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肿大者;④术前做过放疗者;⑤孕妇或对显影剂过敏者。

1.3 方法 单纯组患者50例,采用单纯的亚甲蓝染色法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于患侧乳腺乳晕区皮下注射1%亚甲蓝注射剂20 mg/2 mL(美兰,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4 mL;联合组患者52例,采用荧光显影法联合亚甲蓝染色法检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注射亚甲蓝注射剂20 min后患者平卧,在乳晕或肿物周围行皮内注射经注射用水稀释的吲哚菁绿(indoc yanine green,ICG)约25 mg/mL,检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1.4 检测标准 按美国SLNB的评判标准进行评价[5-6],计算方法:灵敏度(%)=(阳性病例数/腋窝淋巴结转移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和真阴性的例数之和/总例数)×100%;假阴性率(%)=(假阴性例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情况比较 10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SLNB 91例,其中联合组检出50例,检出率为96.15%,高于单纯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SLNB检出个数,结果发现单纯组每例检出1~3枚前哨淋巴结,联合组每例可检出2~5枚前哨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LNB检出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单纯组患者腋窝淋巴结癌转移44例,其中SLNB阴性6例,检查假阴性率为13.64%,准确率为82.00%,灵敏度为86.36%;联合治疗组患者腋窝淋巴结癌转移49例,其中SLNB阴性1例,检查假阴性率为2.44%,准确率为94.23%,灵敏度为9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腹痛、便秘、胃部不适,也无低血压,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发生,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与示踪剂相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及家庭幸福,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癌症之一。每年全世界新发乳腺癌患者已稳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7-8]显示: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高达167万例,因患乳腺癌死亡人数高达52.5万例。

目前,学术界对早期乳腺癌的定义尚没有明确定论,早期乳腺癌常不具备乳腺癌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平时不易察觉,需结合乳腺影像学检查或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检查才能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学者[9]认为早期乳腺癌应为病程原发早期且病灶较小,未发生转移,经局部治疗(根治性切除)后,90%以上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病理学上把早期乳腺癌限于非浸润癌,即原位癌(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癌以及原发癌直径<0.5 cm且病理证实淋巴结无转移的浸润性癌。事实上,有很多浸润性乳腺癌直径达2~3 cm,但始终不发生转移,这些也应归于早期乳腺癌范畴[10]。

近年来,有研究[11]发现肿瘤最大直径<0.5 cm、0.5~1 cm、>1~2 cm及T1期的乳腺癌患者比例逐年升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SLNB检出率呈进行性升高,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比例降低,保留腋窝的比例升高。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上肢淋巴水肿、皮下积液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等,而SLNB是腋窝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具有低创伤、低并发症、高生活质量等诸多优点,而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避免了过度治疗,现已成为广大患者和临床追求的目标[12-13],但是该方法的检出率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临床上SLNB技术常用的示踪方法有染色法和核素法。由于核素具有放射性,且对医院设备要求较高,因此该方法临床应用受限;而染色法、尤其是亚甲蓝染色目前已经广泛作为示踪剂使用。亚甲蓝又称美兰,是传统医用生物染色剂,其分子量较小,扩散速度快,染色效果较好。此外,近年来,荧光显影法不断应用于临床,因其较高的信噪比和更便捷的显影技术,越来越受到学者重视[14]。荧光显影技术通过荧光示踪剂进行淋巴管及淋巴结的可视显像,可更精确、直观地显示出淋巴结情况。

SLNB成功操作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而SLNB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淋巴示踪剂的选择。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相对于单一方法检测,联合法更能直观、准确的提供前哨淋巴结的信息[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荧光显影联合亚甲蓝染色后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假阴性率、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纯亚甲蓝染色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成像技术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术中探寻前哨淋巴结是一种具有研究价值、前景广泛的方式,对不同组织分型的早期乳腺癌均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染色法原位癌亚甲蓝
不同方法测定花生花粉活力的比较研究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的研究进展*
浅谈乳腺原位癌
原位癌是“不动的癌”吗
原位癌是癌吗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等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应用
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