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9-01-15王娟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护患护理人员

王娟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糖尿病、甲状腺等内分泌障碍性疾病是内分泌科室主要疾病人群,病情复杂,治疗时间相对漫长,在护理过程中极容易产生各种不安定因素[1]。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不发生相关制度规定范围之外的安全问题。如何让在护理过程中平衡护患关系,降低外界因素对护理安全产生的威胁,是安全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安全护理可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内分泌科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2.37±10.47)岁,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8岁-78岁,平均年龄(48.24±10.2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内分泌科诊断标准;(2)患者均精神意识正常;(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2)患者患有沟通障碍;(3)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健全的内分泌科健康管理条例,规范安全护理细节,听取患者的意见,积极防范安全隐患。(2)建立安全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合理分配护理人员,设置科学的排班制度,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劳逸结合,规避因为护理人员疲劳引发的安全事故。(3)在容易发生危险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语,把呼叫器安装到合理位置,在患者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呼叫,对出行不方便的患者提供拐杖和轮椅,长期保持地面干燥,防止因为湿滑引发患者摔倒。需要设置专业的护理人员看护老年痴呆患者,避免患者走失。(4)病房定期开窗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因为热水袋等热源爆炸带给患者危险。在药盒上写明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并进行常规用药提醒,防止部分老年患者服药不规范引发医疗事故,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增强护患沟通次数,及时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5)建立完善的护理培训机制,定期培训患者的操作技巧,强化护理细节,防止因为细节疏忽,引发安全事故。

1.3 判定标准 安全事故发生率=发生安全事故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SPSS 21.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发生安全事故,对照组患者2例因病房湿滑摔倒,3例因药品漏服,观察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内分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1)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内分泌科中部分患者都是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需要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因缺少相关工作经验或自身水平不高,无法准确的传达医护人员的意识,导致护理水平没有提升。(2)忽视交接班程序,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只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白天,而忽视了夜间的管理,但是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夜间,夜间值班的护理人员数量较少,患者数量较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应接不暇,没有按照规定去巡房,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3)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风险鉴别能力,在进行交接班的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已经困怠,责任意识较差,没有及时的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4)因为内分泌科大部分患者都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而患者容易对治疗期望过高,疾病治疗进展较慢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导致护患关系紧张[2]。

本次实验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内分泌科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进而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明确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采用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内分泌护理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护患护理人员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全心全意为糖尿病患者服务——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吕肖锋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浅谈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