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

2019-01-15郭晓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内科医护人员实验组

郭晓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心内科相关疾病病情复杂、急性发病率高,给医院临床护理带来极大困难[1]。本文着重探讨了影响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心内科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人。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采取风险控制对策,对比分析两组实验对象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对控制对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具体风险管控措施如下:(1)增强风险意识。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一般是急性重症患者,这对护理人员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2],在面对此类病例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医疗事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心内科医护人员应树立现代化的风险管控意识,主动提高自身在紧急医疗病例中的风险管控能力。(2)完善风险处理规章制度。根据心内科疾病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切实将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有助于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护理素养和风险处理能力。(3)加强培训。包括专业培训、法律意识培训以及服务水平培训。专业培训包括医护人员用药知识、器械使用、消毒以及规范化记录信息的能力。法律意识培训包括通过讲座、案例等方式向医护人员普及法律知识,从而提高抗风险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服务培训包括提高医护人员素养,培养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良好医护关系的构建[3]。(4)合理排班。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本来就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因此,医院要根据实际工作强度,合理排班,降低护理从业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5)病房建设。加强医院病房环境建设,合理布置床位数,保持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改善心内科病人的心境,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住院体验,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4]。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1.3 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90例中,发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为2.2%,对照组患者90例中,发生风险事件13例,发生率为14.4%,实验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众多影响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中,主要分为护理人员素养、医院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三个大方面的风险因素来源[5]。经过临床数据调查不难发现:(1)患者方面:由于心内科疾病大多病情严重,往往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再加上大部分患者年老体衰,极易发生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2)医护人员方面:大多数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护理规范操作,导致护理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特别是手术急救仪器的使用方面,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甚至将产生医疗纠纷。(3)医院方面:如果医院没有完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将很难规范化普及风险管理措施。因此,在临床实施护理风险管控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加强护理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各种临床护理技巧,让护理从业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临床护理素养。

猜你喜欢

心内科医护人员实验组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