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问题情境 构建快乐课堂

2019-01-14贾玲丽

关键词:数学问题

贾玲丽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数学问题;融入情境;感受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49-1

学习是从疑问开始的,而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对问题产生兴趣,并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动机和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一、寻觅生活问题,体验发现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同化和顺应时,其认知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数学知识绝大部分要通过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完成抽象,最终形成数学概念。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经验,从学生身边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通过“生活化”的形象感知,让学生去寻觅问题。

如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笔者作了这样的设计:课前安排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并保存好购物发票。上课时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分别向同学介绍购买的物品,同时提出问题请大家一道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位同学的购物发票:

教师说,我们来进行比赛,先由男生提出问题女生列式计算,再由女生提出问题男生列式计算。一组一题,看哪组同学表现好。

男生:书包比钢笔、数学本、毛巾用钱总数多多少元?

女生:48.99-(16.80+0.52+4.46)=27.21(元)

女生: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男生:100-(16.80+0.52+4.46+16.80)=16.71(元)

……

同学们争着说,争着算,在说与算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课前的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课上的小组合作与竟争又使学生在一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从中感受到计算并不是那么的枯燥和无味,体验到成功发现问题的快乐。

二、合作转化问题,体验成功

数学新知的教学,往往可以凭借学生掌握的旧知识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在群体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类比、沟通、迁移,将发现的新问题转化分解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与长方形的长相等的两根红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的两根蓝线。上课时,先带领学生复习“周长”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操作:把两根红线与长方形的两个长重合、两根蓝线与长方形的两个宽重合。学生根据周长的概念知道:这四条线的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同时,教师启发学生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把这四条线拿下来连成一条直线,看看谁能发现计算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动手探究,他们凭自己的力量探究出这样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得出求长方形周长的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在上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教師利用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空间,使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同时其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与培养。

三、实践泛化问题,体验乐趣

小学数学的内容都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使学生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总要求,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得的知识经验放到实际生活之中加以应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由于所学、所做的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学得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此产生学习后的喜悦与乐趣,从而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与行动。

如“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课中我让学生练习了两道计算利息的应用题,其中一道是“王敏家今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10元。已知年利率是0.36%,存满半年时,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对于这题的解答全班同学出现了一致的情况:

2810×0.36%×0.5+2800=2815.058(元)

上面的解答从纯计算的角度看,2815.058元的结果是十分精确的,但结合生活实际——利息税及人民币的币值单位来看,2815.05元这一结果显然不符合要求。为此,我提醒学生:这利息能够全部拿到吗?请到银行取过钱的同学说说。有一个学生说“不能,还要缴纳20%的利息税.”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算一算到底能拿到多少钱?学生列式:

2810×0.36%×0.5×(1-20%)+2810=2814.0464(元)

接着我让学生扮成钱行职员(出纳)要他付这笔钱,他却付出给了2814元零5分。问其为什么?答复是人民币的最小币值是分,分以下只能用四舍五入的办法来付。这充分说明学生已有相当丰富的人民币使用经验。

小学数学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问题解决之前做好铺垫,在问题解决之中做好点拔,使学生回归现实生活,激发已有经验为解决问题所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精选数学问题,点燃学生学习火种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一题多解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浅析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贴近生活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