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2016-12-26江涛章蓓蓓

考试周刊 2016年97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数学问题提问艺术

江涛+章蓓蓓

摘 要: 作者由近几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微改革”颇有成效而提出“问题式教学”这一概念,同时也是当下课堂现状、数学学科特点和初中生思维特点的需要。以一案例为载体阐述什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式教学”,并指出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数学问题 问题式教学 提问艺术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所有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就课堂教学活动本质来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忽视任一方面都会导致教学进程失衡,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教者应时刻知道“这节课我要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个”、“怎么教”,同时更清楚地知道“这节课学生要学会什么”、“学生怎么看待这个知识点”及“学生怎么学”。如果每节课我们都能思考这些问题,都能使“教”和“学”有效结合,无疑课堂效率一定是高的。这就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点”,方便研究和操作,紧密联系师、生两个方面。这个“契合点”便是“问题”。数学课堂问题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动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本文仅就课堂上以提问这一方式进行教学个人实践谈一点心得。这是具体而微的一个小切入口,想通过这个话题跟广大同仁一起探讨,在教学第一阵地——“课堂”之中如何进行微型改革或实验,以期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为什么提倡“问题式教学”

1.当下课堂现状需要

笔者在工作中有大量观课经历,80%以上的数学课容量大,难度大。执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不得不以大量语言辅助完成教学。教者的语言多以生硬的平铺直叙为主,起不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的作用。而且让学生听起来很累,感觉整节课都是教师的讲解,没有学生自己的参与。这种课堂就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因为这样的课堂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就是学生大脑不断思维的课堂。如果思维处于“慢速”或“停滞”,教师就要立即反思,如何改变这种课堂状况,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改变这种课堂状况首先从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入手。教师必须在语言上下工夫,这时就会遇到另外的问题,诸如教师之间风格不同,有人声音亲和、有人抑扬顿挫、有人不急不慢,这是不容易改变的。那是否可以在语句内容上做一些变化?将原来教师想讲的内容由平铺直叙的陈述句全改成问句?教师想说的尽量全由学生来说?笔者在近几年实际教学中坚持这么做,收效很大。表现在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数学成绩提高。因为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互动频繁,学生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表达和交流中获得提升。

2.数学学科的特点需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揭示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尤其在数学学科学习上,二者更不可偏颇。因为数学学科固有的“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而在思考中不断演绎和演算。但是,“学”和“思”又是极容易脱离开来而单独行动的。所以,我们要找一个“抓手”,既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又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和“怎么学”。这个最理想的抓手便是“问题”。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句话很好地揭示了“问题”的重要性。只不过笔者这里讨论的“问题”,不仅指数学问题本身,更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式用语,包括为了学习而产生的一切引起思考的课堂提问,和维持教学进行下去的提问和追问。

3.初中学生思维特点需要

这里的“问题”绝不是仅指完整的、宏大的数学问题。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甚至就是“这样做对吗”“你同意他的做法吗”这一类。虽然这样的问题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早已不成为问题,但就笔者观摩和任教的所有班级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如果一味问较大和较难的问题,那么这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在这些问题面前是无法参与的,也就无从建立任何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所以,笔者提倡像“这样做对吗?”这类非常简单的问题留给这一部分数学“学困生”回答,让他们稍尝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数学信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人人参与”的意识。长期坚持,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倍增,兴趣浓厚,思维缜密,学习效果明显。

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因为他将要回答问题。由心理学知识可以知道,人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活跃。其次,学生不觉得是教师讲,只能被动接受。而是由他判断对错,由他给出解题思路,由他向其他同学分析有几种方法,或由他为大家解释某个条件为什么这么用而不是那么用。最后,教师的问题让学生很快清楚“现在我正在学的是什么知识点”、“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这样做对不对”、“怎么做这一类问题”、“遇到这一条件该怎么应用”等。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很快便集中到教师想要讲述的问题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激发思维兴趣,培养思考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只有符合教学规律,才具备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而教学规律当然是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学生思维等三方面综合而成的总体规律。

二、什么是“问题式教学”

“问题”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追问、探索和解决过程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什么是“问题式教学”呢?教学活动以“问题”作为先行组织者,并以“如何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并不与传统“讲授式教学”完全对立。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并在过程中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一系列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笔者提倡以“问题”形式完成“讲授”,以一种新鲜、活泼的、互动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旁敲侧击,采用提问对话等形式诱生深入,激发思辨,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发现规律,掌握知识点。

但关键的是,怎样让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进行追问、探索和问题解决?这就涉及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启发和追问的。这就是笔者想阐述的“问题式教学”,通俗地说,就是提出问题的艺术和技巧。笔者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以问答方式组织教学,语气要亲和平易,问题简明直接,要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回答问题。教学内容组织通过问题贯穿始终,且以简单问句式为主,使问题更能被初中生理解和喜爱。

三、“问题式教学”实施举例及注意事项

究竟“问题式教学”如何实施?下面笔者对课堂教学中一段引入过程的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沪科版七下8.2整式乘法第1课时——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师1:前面我们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你能计算下面这道题,并说出每一步用了怎样的性质吗?

问题解析:请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步骤,并请同桌回答该步的计算依据。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复习旧知,避免机械单调的知识点罗列。

师2:这道题你还能做吗?这是几个怎样的对象之间的什么运算呢?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学生先尝试用幂的运算性质,继而发现仅运用幂的运算性质无法解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问题,但又似乎和幂的运算有紧密关系,知识点完全处于“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同时学生认识到这是几个单项式之间的乘法,点出本节课课题。

师3:这是一个新问题,暂时先放在一边,那么,这道题你会吗?谁来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问题:光的速度大约是3×102km/s,从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比邻星)发出的光,需要4年才能到达地球,1年以3×102s计算,试问地球与这颗恒星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在学生求知欲很强烈时,抛出另一个问题。关于数字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列出算式为(3×102)×(3×102×4)=3.6×102。

师4:如果我们把这个式子里的数字换成字母,变成(3×m2)×(3×m2×n),你还会做吗?

设计意图:学生自然会模仿前面关于数字问题的做法。自觉自行类比、归纳。

师5:把这个式子中数字和字母间的乘号省略不写,是怎样的题目呢?它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吗?刚才你是怎么计算这题的?用你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进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设计意图:学生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然做的正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再回顾自己的计算过程,初步感悟单项式乘法的法则。

师6:你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能计算下面这道更复杂的乘法题吗?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感悟单项式乘法法则,教师并不总结,而引导学生继续用自己归纳出来的方法尝试更复杂的问题。得出结果是12axb。

师7: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结果中的每一项是怎么得来的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悟后,进一步细析各项的得来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单项式乘法法则,并将乘法转化为系数、同底数幂、单独含有的字母等三种不同组成部分的处理。

师8:你能试着总结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吗?

设计意图:将前面的类比、猜想等探究所得用规范的语言表述。

师9:回忆刚才的探究过程,法则是怎么得出的?是对任何单项式乘以单项式都适用吗?你质疑它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刚才的法则得出是通过几个“特例”归纳的,是需要被质疑和被解释的。

……

笔者通过以上列举的一个案例,想说明以下几点:

1.由案例可以看出,在实施“问题式”教学前,对每个问题要有精心的设计,避免盲目和“无意义”的提问。

2.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问和追问,以挖掘课堂新生成的内容。教师的问题要有代表性,提问题的方式要有艺术性。

3.把握好提问时间。尤其在重难点和环节衔接的关键点处提问更要巧妙而简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答案,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式教学可以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可以在引入、探究、讲解、练习等各个环节应用。

4.把握好教师的角色。在问答和谈话过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扮演好对话者的角色,不应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教师要有这样的认识——是学生平等伙伴和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创建交谈环境,并愿意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和提炼。

笔者在近三年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并进行“微改革”,将课堂当做自己改革的一方实验田,将“问题式教学”逐步付诸实施。从最初教者语气改变,初步形成“问题式教学”形式,到后来精心设计问题,同时设计提出问题的方式,使“问题式教学”不但有“外形”,更有“实质”。笔者从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提升上能看出收效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理性思维增强,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辨,数学成绩优秀。故成此文,以期和广大同仁共同在自己的一方实验田里进行“微改革”。

参考文献:

[1]涂荣豹.中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福州:福建教学出版社,2011:135.

[2]孙杰远,叶蓓蓓.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8:131.

[3]姚敬东,胡舜元.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 教学模式和课型的选择与应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71.

[4]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46.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数学问题提问艺术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