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

2019-01-14高笑旭

求知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写作教学策略

摘 要:在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以教材为范本习得写作知识与方法,并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并以此启发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使其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展开联想或者想象,在写作中传情达意、表达思想。

关键词:文学阅读;写作;任务群;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34-0074-02

引    言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新课标中不再用“作文”这一提法作为课程名称,而是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真实地表达独特的体会与感悟。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学生获得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实现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身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力图从日常文学作品阅读入手,探索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有效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部分指出,教师需“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以教材为范本习得写作知识与方法,并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并以此启发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使其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展开联想或想象,在写作中传情达意、表达思想。

一、仿写,选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细节,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思考力

高中阶段的仿写不同于初中。初中大体集中在对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初级层面的要求上。高中的仿写重在素材的选取与思想的表达,学生要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细节,并表达对生活的思考、生命的感悟与哲思。为此,写作素材应源于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象,但能反映出一定的思考和主题,或颂扬,或抨击,或诙谐幽默,或庄重严肃。在写作能力层级上,教师要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有自己的认识,并能通过叙述表达出来。

案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故乡人》。

阅读与写作内容布置:模仿“打鱼的”这个故事的叙事形式,选取你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一组人物群像,刻画其特征,并体现出你的思考。

这一写作的难度在于选材,因为它不是对单纯的某个人物的事件叙述与描写,而是一个群像。这个群像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还能反映出人物特征、某种社会状态或现实,体现出学生眼中的思考。为此,素材的选择成为难点。从学生的作品看,很明显,学生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极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与人,对其或细致或粗犷地进行描写,写出了不同的样貌特征。例如,“挤地铁的”“跳广场舞的”“卖早点的”……写出社会的众生百态、情感态度,不失为一篇成功的仿写作品。可见,这样的写作是有效的,学生不仅理解了教材的内容与写法,更是通过仿写作业巩固了学习内容,将视角延伸到自我熟悉的日常生活,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思考。

二、运用“补白法”,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思维深度

“补白”原是书画作品的专用语,是指在作品留有空白的地方“润色”。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名家之作有很多“不确定”和“空白”,就是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和无奈,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或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为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情感以及意境的空白。

对于这些空白,学生若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深入文本,挖掘文本深处,填补作品中的意义空白,使之具体化,并把这种空白填补变成写作,便能使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更加理性与深刻。

文章的重点语句往往是学生理解文章含义、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之处。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抓住这个关键点,设置具有补白作用的以写促读活动,它能够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案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

阅读与写作练习:“登东皋以舒啸”时陶渊明舒啸的内容(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体味陶渊明隐居生活“乐”中的忧愁。

联系作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归隐之后的内心极为复杂,有孤独、忧愁之情,有乐天安命之情,有矛盾、纠结之情,有人生短暂的感慨。学生只有把握住文章中各段的关键句,才能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心情,完成此项补白作业。

但在上交的作业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大多能够把握文中孤独、人生苦短的情感,但很少有学生能够把握矛盾、纠结的情怀。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之后及时反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语句,对作者的复杂情感进行深入思考,挖掘表面“乐”的背后那淡淡的忧伤之情[1]。

三、通过续写、补写或基于文本内容的想象写作,丰富对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发展形象思维

以《阿Q正传》的教学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其无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了更好地理解阿Q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教师在教学中布置了这样的写作内容(北京高中会考试题)。

小说《阿Q正传》中,阿Q后来因“恋爱问题”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他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

鲁迅为阿Q设计的结局是被处决。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以《假如阿Q走出大牢》为题,续写后面发生的故事。要求:联想与想象要符合原著社会环境及人物的基本特点。

这样的写作内容,促使学生真读、真思、真写,学生不仅对小说本身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能通过叙写阿Q的故事,感受他的无路可走,更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切肤之感,理解鲁迅思想的深刻。

类似这样的写作,都是以教材为范本,从文学作品内容出发,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或训练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拓宽其思维宽度,使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感受与思考。此时,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就鲜明而突出了。

结    语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鉴赏作品的语言特色,把握作品内涵,力求有自己的发现与评价,进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等。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角度欣赏作品,以仿写、补白、叙写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并与他人分享,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再创造,这对本任务群的学习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林淡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交际语境教学[J].名师在线,2019(20):48-49.

作者简介:高笑旭(1970.6—),女,辽宁北镇人,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写作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