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以成人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49期
关键词:导学素养情境

确定这个题目,显然深受“做中学”和“学以成人”这些说法的影响。“学以成人”是在北京召开的第38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今天讲“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大抵源出于此;“做中学”是杜威的重要思想,强调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之所以要来“中西合璧”一下,以《“做”以成人》为题,除了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外,也表明我们对教学、对学习的基本看法:经验、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做”,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育人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也是我对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以语文学科为例开展项目导学研究颇为欣赏的重要原因。

选择、确定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首先要回答“为什么”。理由充分,才可能信心满满。在和华雪珍校长的团队交流中,我听出他们选择项目导学,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核心素养的旨向。从国际经验看,核心素养是直接应对知识经济的出现提出来的,一个基本的判断是,科技、社会发生飞速的变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都应与时俱进,因此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应对变化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创造美好人生,更好地参与美好社会的建设。我们国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组织专家团队描画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在高中课程标准的研制中,凝练了高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调动社会和心理资源,在问题解决与创新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点、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项目化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复杂问题,无疑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第二,母语学习规律的内在规定性。在诸多学科中,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首先选择语文学科,是因为华校长本人就是语文特级教师,她对母语教育规律的认识使项目导学来得理直气壮。华雪珍团队说,母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语文实践,换句话说,就是“做中学”。正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语言的、思维的、审美的、文化的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在内外一体、相互激荡中生成发展。项目化学习具有整体的情境性,积极的实践性,广泛的整合性,有效的互动性,应当成为母语学习重要的方式选择。第三,童乐校本文化的深刻影响。童乐教育是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的文化特色,他们的童乐是理念:儿童在中央;也是策略:立足儿童视角,着眼儿童成长需求;更是目标:促进儿童快乐成长,唤醒教师从业幸福感。围绕童乐的文化主题,学校秉持“纯真、健康、和谐、阳光”的校训,坚持“服务师生,同乐成长”的办学定位,以“善学乐学,聪慧高尚”为培养目标,努力追求“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教师成为童伴,让校园成为乐园”的美好愿景。华雪珍校长认为,学校选择、确立教学改革项目,应当植根于学校文化的沃土。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儿童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儿童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创造中,享受到的是生命的舒展之乐、生命的结伴之乐、生命的跃迁之乐。开展项目导学,标志着学校童乐文化的深化和提升。

确定了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一定要回答“是什么”,准确阐释项目的基本内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解,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动。有时我们选择了一个项目或一个课题,没有说清楚“是什么”,就施展拳脚做起来了,于是越做心里越发毛。华雪珍的团队做项目导学,是认真做了一些功课的,是努力在学理上把握项目化学习的。

鉴于不少老师和我多次讨论项目化学习,借助华雪珍团队的文献梳理,这里转述几则材料供大家参考,也能增进我们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第一则材料是刘景福、钟志贤2002年11月发表在《外国教育研究》的一篇文章,题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主要介绍美国中小学广泛采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文章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内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活动,是学生使用一定的工具和研究方法的探究行动,具有挑战性和建构性;情境,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更真实的学习经历,有助于促进合作,有利于学生掌握并使用工具;结果,指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学会的知识、技能,包括“学会学习”。第二则材料是高志军、陶玉凤在2009年12月发表在《电化教育研究》的一篇文章,题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文章认为,教师期望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实现的结果,可以在四个领域表现出来,这就是:获取知识并应用、交流、协作、独立学习。第三则材料是夏雪梅博士的一本专著,题为《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夏博士在这本书中提出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六个维度:核心知识,明确了项目化学习聚焦的知识类型;驱动性问题,提出要把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倡导用高阶认知统摄低阶认知;学习实践,引导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公开成果,让设计的成果更有价值;全程评价,通过评价促进个人和团体共同进步。

现在我们再来看,华雪珍校长对项目导学“下定义”的解释:“项目,在特定时间、资源限定内开展的系列化的、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是有明确目标、有计划安排的教学任务。项目导学,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建构的碎片化状态,转化为体现差异性、层次性的若干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学习活动,学生体验感悟、论证探究、评价反思贯穿其中。项目产生、实施、延展的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既是学习项目的制定者,又是项目实施的参与者,还是项目学习的评价者。”当然,华雪珍团队在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更丰满,更通透。在他们关于“是什么”的认识中,基本要义是明确的:(1)项目化学习是学生主体身份确定的做中学”的积极实践活动。这种做中学是手脑并用、贯穿始终的。(2)项目化学习是主题统领、问题驱动的学习实践。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常常兼有情境的性质,大主题可能就是一个大情境,项目化学习的内容也常常是以主题来统摄组织的。(3)项目化学习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任何合作学习都应以独立学习为基础,且华校长谈到项目的差异性、层次性,也都关顾到个性化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在项目导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看看引述材料中教师的结果期待,“交流、协作”是其重要内涵,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的项目设计合作学习,也是贯穿始终的明线。(4)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形成内在规定性。项目化学习的要素,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看,从时间角度看,它可以形成基本的流程,尽管表达不完全一样,但情境、任务、活动、评价总是少不了的。同时,这些要素又是互相渗透的,比如情境,是贯穿学习始终的大情境;再如评价,也是渗透到每一个学习程序中。从空间角度看,项目性学习的结果,指向知识的完整性、素养的全面性。而这些要素又是从起点到结束乃至到延伸式学习,都是贯注其间的。令人欣慰的是,华雪珍团队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是相对到位的,这就保证了项目导学实践的基本规范性。

前瞻性教学改革,当然少不了怎样做。我曾经把项目实践概括为四个“可”:可看见、可操作、可品味、可迁移。(1)可看见。可见在于提炼了基本的范式。华雪珍团队项目导学的范式概括为包括项目准备期、项目实施期、项目延展期的基本流程。准备期通过前置预学与学情分析筛选项目,实施期通过师生互动与合作探究深耕项目,延展期通过延伸学习与汇报交流推广项目。特别值得肯定的是,项目导学在每个阶段、每个要素上都致力于“可看见”,比如项目环境,他们也是图示的方式,描绘出有创意的学习空间,呈现其“互通、共享、整合、开放”的特征。(2)可操作。项目导学对于每个阶段“做”什么事,师生怎样开展活动,都已是一目了然。“可操作”在项目导学中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他们在现有课标、现有教材的框架内,特别有创意地设计了大中小三种项目导学。大项目,是学期综合的,每学期一个主题,放手让学生做;中项目,是教材特定模块的,类似大单元设计的,围绕单元主题做适当拓展;小项目,可以结合到具体知识板块或者具体课文的,也就是可以进入到日常的语文学习之中的。(3)可品味。品味的是内涵,是文化,或者说是前瞻性。项目导学的童乐文化之根,完整、育人的旨向,开放的课程形态,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等等,都给这个项目注入了丰富的意韵。(4)可迁移。可迁移是说项目具有普遍意义,在新的情境中,它同样具有应用价值。可迁移的根本在于学理上站得住,重点在于范式的概括提炼,关键在于指向基本问题的解决。无疑,项目导学在这几个方面是达到要求的,是具有迁移推广价值的。

当然,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还有“做得怎样”的问题,这需要项目组在实践探索中积累案例、数据、证据。好在“做”以成人,做的过程已经包含目标达成的意蕴,而且可以使我们有理由对项目的丰硕成果充满热切的期待。

猜你喜欢

导学素养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