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建设的有效路径
——以中英共建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项目为例

2019-01-14张宁新孙学明

江苏教育 2019年68期
关键词:职校南京卫生

张宁新 孙学明

中外合作办学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 年,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卫生高职校”)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以下简称“伦敦国王学院”)开始项目交流与合作。4 年来,合作双方在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独特性研究,达成了既定目标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外合作办学道路。

一、合作缘起:应时而生

2015 年7 月,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成立,南京市政府将健康服务业作为江北新区第三产业进行重点谋划,结合生命科技、生物制药等产业扩展健康科技产业链,整合国际医院、旅游休闲资源等要素,努力形成生命科技、健康养生、休闲疗养一体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高科技、人性化、国际化的南京国际健康城。在区域与行业大发展的机遇中,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南京卫生高职校,被南京市政府正式纳入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产业发展规划之中。

2015 年恰逢中英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 年的开局之年。当年10 月19 日至2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了两国合作共赢的“黄金时代”。在这次访问中,中英双方签署商业协议多达28 项,总价值接近400 亿英镑。其中,作为中英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内容之一,南京卫生高职校与伦敦国王学院的合作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关注下应运而生。2016 年4 月27 日,中英合作共建项目“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正式奠基,英国驻华大使吴伯纳(Barbara Woodward)亲临南京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参加了奠基仪式。

二、合作机制:风雨同舟

(一)项目简介

南京卫生高职校与伦敦国王学院合作项目建立的初衷,是通过护理专业教育引入伦敦国王学院所属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理及助产学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展“5+1”国际化专本衔接双学历课程教学、专业教师能力提升、专业课程比较、在职护士CPPD 培训、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管理构架支持及日常管理支持等多项目合作,通过借鉴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以提升专业建设能力为核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从合作样态上看,南京卫生高职校以提供有形的物质基础资源、组织受训人员、给付既定经费形式参与;伦敦国王学院以无形的知识产权形式进行投入,帮助学校内涵发展与提升,协助南京卫生高职校成为一所能提供世界一流健康科学教育的教育主体。

(二)项目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1.运行管理机制。

中外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合作双方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达到了解、接轨、融合,从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全方位一体化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对提高项目预期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建立联合董事会。联合董事会担负项目重大决策和监督的任务,是处理、决定项目事务的最高执行机构。董事会成员包含各方利益相关者,既有合作双方学校的法人代表和项目负责人,也有南京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所在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以及双方为完成合作目标专门设立的项目办公室成员等。遵照协议要求,联合董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集体会议,制定项目合作中的重要决策,商榷、解决问题。

第二,建立“四方会谈”机制。“四方”指南京卫生高职校法人及项目负责人、伦敦国王学院法人及项目负责人、南京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四方会谈”每年举行一次,会谈内容聚焦各方项目工作进展、预警可能存在的风险、协调解决未竟事务、规划下阶段工作重点,等等。

第三,建立月报、季报制度。月报、季报制度周密、细致、富有成效,是英式“契约精神”的典型体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伦敦国王学院项目组对照合作协议书上规划的工作进程,每周、每月、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门集体会议,通报项目进展、交流工作成果、梳理潜在风险、研讨后续重点,最后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南京卫生高职校中英项目办公室。月报、季报根据各子项目时间、地点以及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可能的完成效果,并将项目运行状态分三类进行标记:G(Green,绿色),代表该项目没有问题,可以顺利完成;A(Amber,预警),代表该项目需提请注意,要做好应对预案;R(Red,红色),代表该项目已显现严重问题,可能无法达成目标,以此进行报警。通过预警、报警机制,责任人及时预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尽早做出调整,确保项目整体顺利、有序地进行。可以说,月报、季报制度体现了项目运行“计划→监督→测量”的过程,实现了项目行动路径的明确化、实施轨迹的可视化、执行结果的精确化。

2.人才培养机制(略)。

3.CPPD 培训机制。

这是双方最早进行合作的项目。CP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意为持续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在英国被广泛应用到在职人员培训中,其培训模式及课程设置已臻成熟。南京卫生高职校为了更好地融入行业,在本次合作中引入了CPPD 培训项目。一方面,基于国情,学校与江苏省护理学会共同商讨从英方提供的28 门专家型人才培训课程中遴选13 门专科课程,对来自各大医院的资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进行专科化培训。培训对象大都是南京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外聘专家,她们的专业理念与认知、思维都直接影响到对未来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CPPD 培训项目采用培训者培训(Train the Trainer)模式,即伦敦国王学院选派资深专家对江苏省在职专科护士(专家型)进行13 门课程的首轮培训授课,同时培训对应课程的校内护理专业授课教师。CPPD 培训中,南京卫生高职校教师首先作为助教,在提前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和英方专家共同商议课程和授课计划,了解学习者,掌握学习评估方法和资源管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协助英方专家共同授课,最终成为专科化护士(专家型)培训教师。[1]

4.“双导师”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载体应具备的条件:专业生产实践性的机构和理论应用前沿性的组织。[2]

南京卫生高职校与伦敦国王学院在合作中创新了“双导师”机制,帮助“双师型”专业教师既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一是“学术导师”。南京卫生高职校将校内承担“5+1”项目中增设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与伦敦国王学院的课程模块导师结对,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接受导师的教学指导,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前沿理论和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开拓国际化视野。在学术导师的引领下,符合条件的教师可申请赴英研读在职博士课程或进行“菜单式”短期研修。二是“行业导师”。项目组与江苏省护理学会合作开展护理教育教研活动,深入10 余家三甲医院进行调研,观摩分析了20 多个临床典型案例。国内外临床护理专家担任专业教师的行业导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5.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优化课程内容。合作伊始,伦敦国王学院将南京卫生高职校实施的五年制护理专业课程方案及30 多门课程标准提交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进行官方认证,以获得对学校现有课程深度和广度的了解。从合作目标及愿景出发,双方学校反复磋商,达成“5+1”课程优化方案:一是改造旧课程。要求赴英学习的学生在完成现有四、五年级课程之外,研修伦敦国王学院本科生培养课程中的部分可前移内容(剩余课程在英国学习)。二是设计新课程。伦敦国王学院结合英国QAA 培养目标、国际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南京卫生高职校学生的专业水平,专门设计研制了7 门共120 学分的课程。新课程皆由经过伦敦国王学院培训的南京卫生高职校专业教师团队进行教学与评估,并接受英方的复核评估。三是创建特色课程。南京卫生高职校为有意赴英学习的学生特别开设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国际视野”特色课程,帮助学生尽快达到雅思6.5 分的成绩,并构建国际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其次,优化授课形式。一是小班化授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二是采用“双语”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三、目标与成效:春华秋实

(一)四方共建,同频共振

上下同欲者胜。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项目的实施,汇聚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力量,探索、实践了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格局。南京市教育局代表政府部门全方位规范、指导学校开展合作项目,协调新校区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所辖国际健康城将南丁格尔护理学院作为地方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将健康城相关医院规划为学校未来的实训、就业基地。中英双方学校共同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和项目学术委员会,从护理教育中英比较研究、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专业教师培训、参与行业专家型人才培养等专业建设内涵方面进行合作与研究。江苏省护理学会代表行业从用人角度提出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参与中外合作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设计、研制,参与“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及在职护理专家型人才培养等工作。[3]

(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自合作以来,南京卫生高职校与伦敦国王学院秉持真诚与执着的精神,取得多方面、结构化合作成果,在护理教育专业领域打通了职业院校学生、教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研修的通道:2018 年9 月首批6 名学生经过语言、学术考核顺利赴英学习本科课程,其中2 名学生2019 年初成功申请到英国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019 年6 月又有8 名学生赴英学习,3 名教师在职攻读伦敦国王学院博士学位。截至2019 年7 月,南京卫生高职校共有4 批次48名教师赴英接受各为期3 周的专业培训;5 批次56 名英方教师到学校进行为期1 周的专业指导;学校引入英国护理行业标准和专业教育标准,与英方合作开发了19 门专业课程,重新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

(三)校院合作,硕果喜人

CPPD 项目基于南京卫生高职校与伦敦国王学院、江苏省护理行业协会的三方合作,给来自全省13 个大市约650 名在职护士进行了“循证护理”等13 门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一线优秀护理专家拓宽了国际视野,掌握了英国护理行业标准,提高了临床实践与研究能力;另一方面CPPD 项目建立了国内实施路径,联合开发了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与课程体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四、完善与优化:大道行健

基于南京卫生高职校与伦敦国王学院所属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理及助产学院的合作现状,经中英项目工作组研讨,计划在今后5 年(2021—2025)合作中对部分项目进行完善、优化。

(一)拓宽CPPD 培训规模

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4]CPPD 项目是南京卫生高职校和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支点和平台,学校希冀在此平台上,通过培训者培训模式孵化出更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二)扩展“5+1”培养范围

在继续开展护理专业“5+1”双学历课程之外,南京卫生高职校将努力搭建与伦敦国王学院其他学院的“5+1”合作平台,扩大人才培养范围,促进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的深度建设。

(三)提升“助教式”师资培训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校计划将目前教师赴英3 周研修培训提升为3~6 月的跟岗、助教式培训,帮助教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四)拓展项目合作的长期效应

调整英方“短期专家来访”为“中长期或定期专家驻校”,以利于英方全面参与学校合作课程管理,负责课程的实施、评价、更新并进行部分课程的授课。同时,英方每学期协调安排2 次语言中心(ELC)教师来校短期授课,并对学校英语教学予以指导。

在合作项目的推动下,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按照“国际化、精品化、人文化”思路,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临床护理专家培训基地、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及护理教育研究中心、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进一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职校南京卫生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大闯关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保护环境卫生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卫生歌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南京、南京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