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自己:新教师成长的原点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54期
关键词:坏习惯心情节奏

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反思与课堂教学实践,新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更深了,对学生的了解更透了,对教材的把握更准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去面对、去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在新教师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插嘴、说闲话、发呆、看小说、打瞌睡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十分常见。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势必会影响其听课的进度,影响教师上课的心情。教师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愤怒,不是无奈,更不是放弃。这些障碍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勇于直面这些现象,思考如何改变学生,改变自己。

学生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我们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这是一个长久而艰辛的过程。针对学生的坏习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按出现的频率多少排个序,与学生拟订一份约定,制定一个计划,用两周或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改掉一个坏习惯,陪着学生慢慢改变。改掉坏习惯的风气一旦在自己。

面对学生的课堂恶习,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太多地关注了“管”,而忽略了“理”。毕竟管理之策,管是原点,理是高点。只有想办法改变自己,深入地了解学生,把学生的一切理清了,搞顺了,教师才能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幸福地成长。

1.改变自己的课堂心情。

轻松愉悦的心情能给课堂带来许多好的想法,而烦躁郁闷的心情不仅影响生活,更给课堂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新教师对生活满怀憧憬,对工作充满了期待,时不时会产生许多好的想法,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会对心情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闷闷不乐。由于年轻,新教师会把这种糟糕的心情带到工作之中,带到课堂之上,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新教师,要有意识地修炼自己、改变自己,学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情,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带着饱满的心情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演绎教学、感染学生。如此,我们的未来工作状态才是积极健康的,学生的生活才是欢快向上的。

2.改变自己的学生观念。

学生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要像农民种庄稼一样,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耕种好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田”。学生如同农田里的庄稼,不可能长得一般高、一样饱满,但都会有成熟的时候,到收获的季节定能带给我们幸福。我们要做的是以一颗包容的心接纳所有的学生,以一颗平静的心静待果实成熟的时刻。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每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应允许学生慢下脚步,观赏自己喜爱的风景。当我们和学生一起看风景的时候,也许比我们眼中的风景更美。

3.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备课是新教师的必修课,是上课的根本,它不完全同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项艺术,是一种理念,更是一套流程、技术和系统,包括设计前的学生、文本分析,素材、媒介、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中的流程设计、手段分析、过程预设,实施后的反思收获等等。要想使课上得精彩,上得有效,新教师的备课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师应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从“为考试而教”走向“为思维而教”的课堂,基于学生的需求,从能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出发,开展教学设计,其着力点应放在如何能贯通学生的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上。我们的教学预设要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探究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促进发展。当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4.改变自己的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作为教学最重要的组织存在,具有一定的严谨性、科学性、规范性与艺术性。学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是否由于我们的语言不够风趣幽默?学生上课走神、打瞌睡是否由于我们的语言不够声情并茂?为何大家爱听相声、看小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语言风趣幽默,脍炙人口。我们不是喜剧演员,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改变自己,丰富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简练的语言组织教学,用精确的语言教授知识,用幽默的语言化解矛盾,用欣赏的语言赞美鼓励,并且用眼神期待,用微笑倾听,用点头赞同加以配合。艺术的语言,更具课程性,我们不能小觑语言的育人价值。

5.改变自己的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如同弹奏乐曲,应该有自己的节拍与旋律,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时而清澈,让人心情愉悦,带来美的享受。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哪还有工夫去开小差、做小动作?学生每天要上不同的课,正是不同的课堂带给学生不同的教学节奏,在节奏的变换中学生得到了放松,大脑得到了休息,心情得到了调节。因此,我们有理由关注和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节奏,寻找到学生喜欢的,属于是指学生还是教师的教学节奏,形成个性,形成特色,形成风格。

6.改变自己的听课习惯。

新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特色,甚至风格需要学习的积累、时间的沉淀,但至少我们要从原点出发,从改变自己开始,行走在探寻的路上,朝着教育教学的高点攀登。在追寻的旅程中,听课成为我们的常规但却很有帮助的方式。我们常常更关注授课者教的优势、内容的处理、教学的方法、难点的突破、环节的衔接、教学的效果等。实际上,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听课的习惯,在关注授课者如何教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如何学。如关注课堂上授课者的语言风格、教学节奏的调控、对待学生的态度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状态、听课的态度、参与记录的习惯、讨论合作的真实度等。如此,我们才能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契合点,才能在学生的心理逻辑与我们的学科逻辑之间架起一座贯通的桥梁,使我们的课堂跳跃着思维的火花,孕育着鲜活的生命,充满着欢声笑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猜你喜欢

坏习惯心情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5种移动支付坏习惯让你破财
轻快漫舞
坏习惯
天天有个好心情
挖耳是种坏习惯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心情
稚趣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