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老师的修炼手册
——读段惠民《好老师是怎样炼成的》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54期
关键词:惠民名师目标

读了“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段惠民老师的《好老师是怎样炼成的》,颇有感触。段老师已在大江南北做讲座1000多场,受到了各地教师的热烈欢迎,也影响了一批青年教师加入优秀的行列中来。段老师从普通教师到“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从偏远乡村到人民大会堂,展示了他不甘平庸、努力进取的奋斗精神,这为他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专家型教师打下了基础。总结段老师的成长历程,要想成为像段老师这样具有“教、研、培”全优型教师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树立目标,付出行动

要想成为名师就要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与前进的方向,就会促使自己付诸行动而努力地实现目标。“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正是这样的目标意识让段老师在工作中竭尽全力把学生教好,他在工作之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别人在消遣娱乐的时候他在自我充电。在我们周围有不少这样的教师:工作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不是上网聊天就是打游戏、看电影,从不考虑自己的专业发展。而那些有准备的教师则在平时就注重研究教学,利用各种机会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不仅工作出色,各种考核评优也能轻松应对。目标是方向与动力,树立目标往往比较容易,而为达成目标所付出的行动才是关键。

二、坚信目标,持之以恒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有了目标,付出了行动,就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在坚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让自己产生怀疑:这样的坚持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打退堂鼓,导致前功尽弃。在坚持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有行动就有发展”“努力就有希望”,也许周期很长,只要坚持,定能成功。坚定了目标,还要具备长期坚持的行动,让持之以恒的行为变成每天的必修课,长此以往也会成为习惯。好习惯决定人生,这也是段老师能够成功的秘诀。

三、乐于学习,笔耕不辍

段惠民老师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60多篇。段老师是一个乐于学习的人,他所列举的故事以及总结出的教育常识都是学习与反思的结果。段老师如果没有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就不会形成独特的经验与理论。段老师热爱读书,常常利用出差的时间在昏暗的车厢里看书,还能及时总结并记录下来,形成丰富的经验与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研究员张肇丰教授所说:“不会写文章也可以当名校长、名教师,但会写文章才可能成为教育家。”段惠民老师正在向这一目标努力。

四、善于反思,学以致用

段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反思教学工作,也经常遇到过困难,但总能在教学中不断解决问题而取得不错的成绩;他善于实践运用,将他人的理论运用于教学管理中,每次都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他善于总结他人的实践成果与自己的经验教训,并能将这些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与运用,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尊重学生是了解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提倡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在这种理念下教师的教育方式就会得到改变;他将钻研的“羊群效应”与家长之间的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获得家长的支持,也获得学生的喜爱。

五、贵人帮扶,学习借鉴

段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界名师与专家的支持与鼓励,为此他心怀感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需要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因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一些问题“摸不着北”,导致自己成长与发展处于迷茫状态,这时贵人的帮扶就显得尤为重要。段老师提倡“要请比自己优秀的人吃饭”,其实是增加与名师和专家交流的机会,获得他们的鼓励与帮助,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段老师受到过多位名家的帮助,他也尽自己所能影响了一批青年教师。如贵州的徐大军老师说:“段老师,每一次读您的《好老师是怎样炼成的》,都会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在您的指导、鼓励和帮助下,我现在也成了遵义市的名师,撰写了22万字的专著……”

六、改进提高,转变行为

段老师常常将生活与书本中遇到的问题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因为不会说普通话,段老师曾与河南省优质课评比的领奖台失之交臂,之后他开始练习普通话,并连续两届都获得了一等奖。如今的他普通话说得相当标准,而且常注重说话的语气、节奏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也使他的教育管理工作非常有效。段老师不仅是一个教学专家,也是教研专家,同时也是教育培训专家,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先天就具备这些才能,而是在不断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改进与提高的结果。段老师最初并不善于演讲,但他不断练习演讲技能而成为今天具有演讲能力的人。由此可见,一个人只要不断改进与提高,就能让自己逐渐优秀起来。

七、源于生活,用于教育

段惠民老师分享的教育案例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如他看杂技表演向驯兽师讨教驯兽经验,在教育中总结出“不相容法则”用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段老师认为:“只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能感受、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才能尊重学生的需求,从而明白、解决学生的事情。”从段老师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取得成功有很多路径,选择什么样的路径都能取得成功,关键是你得做个有心人,并为此付出努力。

猜你喜欢

惠民名师目标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惠民网:飞奔的社区O2O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