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论文写作的“数据思维”
——浅谈参考文献的检索与应用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54期
关键词:众筹范式参考文献

一篇完整的论文主要由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其中,参考文献是“对一个信息资源或其中一部分进行准确和详细著录的数据,位于文末或文中的信息源”[1],但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更多是被“前置”,即我们通常是在大量检索与阅读参考文献之后,才真正进入写作,所以参考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对教育写作起到了潜在的影响与启发作用。

一、检索:工具的选择与数据的获得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对于我们很多一线教师来讲,在某种程度上因为缺少对学术规范的认识,以致在参考文献使用上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假”,就是虚构的、不真实的引用,随意引用一些与本文无关的文献资料,纯粹是为“装装门面”;二是“大”,引用一些所谓“大家权威”文献,并生硬地塞进文章中,想借此提升文章的“学术含量”;三是“空”,引用的文献不接地气,更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相吻合,该引用的不用,不该引用的都用上了,明明能检索到“一手文献”,呈现的却是“二手参考”……在某种程度上,透过参考文献的检索与应用,就可以判断出一个教师的学术修养以及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

数据的获得是需要检索与选择的。对教师来讲,参考文献的来源有很多,如学术期刊、学术著作、网站、数据库等。这些都是随手可得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如何选择?

笔者认为,就重要性而言,首先是论文,即有影响力的期刊论文或者是会议论文,且要保证这些论文的时效性、影响力,还要保证是“直接出处”。如何做到这一点?工具选择也很重要,相比之下“中国知网”是较好的选择,也是目前较为权威的学术检索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检索文献,决定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思维高度以及论文本身的学术高度。

其次是著作,但一定要是经典。叔本华说:“宁可购买二手书,也不要阅读内容方面的二手书。”同样的道理,参考文献的引用也不要做“二传手”,一定要保证引用的经典、真实与完整。读经典,引原著,同时也是对前人学术成果的敬畏。

对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对论文和专著有了充分“占有”之后,综述、网站和数据库基本就不是必需的了。当然,在需要的时候,如做实证研究,写实证性很强的论文时,还是应该综合各种文献资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二、阅读:数据的挖掘与辨别真伪

无论是论文、书,还是网络、数据库,如今论文写作已不缺资源,不缺数据,但是要想获得有价值、可参考的数据,就必须进行深度的挖掘与筛选,并要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遴选出写作时真正需要的“数据”,形成论文写作所必需的“文献清单”,并建立起个人的参考文献数据库。

首先,博观约取,通读相匹配的参考文献。其目的就是深入了解大家对此话题做得怎么样了,做到什么程度,与自己的研究或发现有哪些相关联的地方,他们有哪些做法值得自己思考与应用,又有哪些观点或做法不是很合适,值得商榷,等等。这些都应该建立在写作前对文献资料通读的基础上,不然我们的写作就是在闭门造车,自然不会有多大的成效或参考价值。

其次,辨别真伪,甄选可利用的“一手文献”。就一篇文章的写作而言,可以利用的参考资料有很多,既要学会博观约取,更要辨别真伪,甄选出那些真正可以为自己所利用的“一手文献”。即使是通过权威渠道检索文献,也需要进行深度阅读、辨析,切莫盲目引用。而辨别真伪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检索,来辨作者、读原文、找原出处,避免在“查重”的过程中被判定为抄袭行为。

三、应用:数据的精准供给

在对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筛选之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如何利用了。引用不好即为抄袭,所以有必要先搞清楚引用和抄袭之间的区别:抄袭是把别人的结论当成自己的结论,而引用则是把别人的结论当成自己的已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实现“数据”的精准供给,从而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以及“思想观点”。

1.关键数据可直接引用

论文质量的高低,与所参考的关键文献数据有很大的联系。这也是我们要广泛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并恰当应用参考文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引用得当就是“锦上添花”。如,笔者2017年在写《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理解》这篇论文时,在“中国知网”上以“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检索,有近万条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数据庞大。无论数据有多大,作为“关键文献”的关键性数据还是要能辨别出来的,为此我选择了2条:

[1]成尚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N].中国教育报,2016-09-19(3).

[2]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J].今日教育,2016(3):11-14.

成尚荣和余文森两位专家的观点本身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前瞻性,他们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大家。笔者所选择的两个参考文献涉及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契合该篇论文所写的主要内容,对提炼本文的核心观点有很大帮助,笔者认为这就是写好这篇论文的“关键文献”,可直接引用文献中“关键数据”。再者说,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来研究核心素养,起点和站位都是很高的。当然,其他文献虽然没有直接被引用,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文献数据”的存在,应该有选择地去读读、去辨别。写作过程中,如果能融合并蓄,不仅能增加论文厚度,打开写作视野,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历练我们“辨别真伪”的能力。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等直接反映了资料的参考价值,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关注一下其他论文是如何评价我们所引用的“关键数据”的,这也可以检测我们对“一手文献”源头的数据锁定与判断,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实,这也是对参考文献的一种深度的数据挖掘与应用。

2.关联数据要甄选融入

同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料好检索,多少我们都了解一些。但在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进行其他领域相关联的文献检索,以更好地拓展教育论文写作的视野。如笔者在写作《众筹阅读:创新阅读课程资源供给范式——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之四》时,先是仔细阅读了由胡一夫和谭小芳共同撰写的著作《众筹时代》(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一书,并想到要在“众筹阅读”上写点“赶时髦”的文章,于是在“中国知网”上以“众筹阅读”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匹配的参考文献主要有7条,关联度高的仅有2条:

[1]周玲.图书馆众筹阅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7,39(11):111-114,137.

[2]胡永强.众筹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推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2):94-98.

但在罗列主要参考文献时候,我又增加1条:

[3]赵晓悦.拇指阅读:深阅读的精英“众筹”[N].21 世纪经济报道,2014-06-02(14).

这条文献虽源自报纸报道,但其与所写主题融合度非常大,既已经跨界,索性就跨得大一点。这并非是毫无联系随意地拿来,也是经过深度的挖掘之后,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关联,并以此产生一个新的实践“视点”——众筹阅读的“场景模式”。尤其VR/AR技术的崛起让读者完全沉浸于各种“图式”符号场景,网络在放大这些“图式”信息的同时,又通过构建虚拟的阅读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场景阅读体验。应该说,笔者的这篇论文的深度拓展,正是因为有该篇文献作“参考”,才得以在“已知”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生成与创新。

3.关己数据需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的“参考”与应用,不仅让我们一线教师的论文写作有了高度、宽度,还有了深度。现实中,如何体现我们自身的研究深度呢?引用大家的文献必不可少,跨界融合也是趋势,但是自己所研究取得的成果,同样可以作为基础文献来参考,甚至加以引用,这样对提升论文的品质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如笔者在写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范式的变革》以及《大数据时代,教育论文写作的创新思维》等系列文章时,就曾多次引用自己之前发表的论文,如下:

[1]王金涛.众筹阅读:创新阅读课程资源供给范式——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之四[J].江苏教育,2018(25):22-25,30.

[2]王金涛.“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J].江苏教育,2017(1):19-22.

[3]王金涛.“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变革[J].江苏教育,2016(5):9-10,16.

[4]王金涛.从“样本阅读”到“全息阅读”——“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范式的变革思考[J].江苏教育,2015(01):29-31.

…………

从所列参考文献即可洞见对该主题研究的持续性、序列化与深入程度,至少反映出在这个方面你是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我们在借鉴引用专家、学者的参考文献时也是如此,这些专家、学者都会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领域有重要的话语权,对此我们也要加以梳理和辨析,最终引用最能反映他们思想的核心言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论文写作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的挖掘与应用是一个技术活。引用不科学、不规范、随意性、盲目化等,都不是学术论文应有的表现,而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2]。此外,但凡采用非本文所产生的统计数据、文献史料、实验结果等来阐释本文的新的学术思想、观点与结论,都应以科学规范的形式予以呈现,在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必须加以强调的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有技术问题,也有学术道德问题。当前针对论文进行“文字复制比检测”的“学术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等工具的应用,让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暴露得一览无余。一线教师教育写作时必须加以注意。

“数据思维”也是一种工具思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可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但一定要有获取参考文献的渠道,养成深度挖掘、甄选与应用资料的科研思维与“数据思维”,只有把这个工具用好,我们的写作才能经得住理论的推敲与实践的检验。

猜你喜欢

众筹范式参考文献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众筹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