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9-01-14朱海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肿瘤科辽宁沈阳11004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切术电凝切除率

朱海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肿瘤科 (辽宁 沈阳 110042)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研究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1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纳入课题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记录并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息肉一次性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患者51例,平均手术时间(29.55±1.95)min,失血量(5.01±0.12)mL;共有消化道息肉共67枚,67枚息肉均经胃肠镜下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切除率为100%(67/67);术后1例有出血现象,以金属钛夹等治疗成功止血,未见消化道穿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51)。结论: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安全有效。

消化道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黑便、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等症状为主,因为起病隐匿,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发生癌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使胃十二指肠及大肠息肉检出率大大提高,是目前诊断胃肠道黏膜病变的最好方法,同时可以取材送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2]。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针对51例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51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纳入课题研究,其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21~70岁,平均(42.5±7.3)岁。共有消化道息肉共67枚,其中食管9枚,胃21枚,十二指肠9枚,大肠28枚。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腹痛及腹泻,腹上区疼痛及饱胀。息肉体部直径0.5~2.0cm,息肉基底直径均<2.0cm。入院后接受胃肠镜、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系胃结肠息肉,且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肠镜准备:选择番泻叶50g+温开水2000mL饮用(1h内饮完),必要时加用清洁灌肠,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并行血常规、凝血酶时间、凝血时间及心电图检查,以确定各项术前指标是否正常。术前15min肌内注射10mg山莨菪碱,以减少胃肠蠕动。行胃肠镜检查中找寻息肉并将息肉周围的分泌物等液体彻底吸除,调整电流频率至15~30W以行高频电凝切除。进镜时,若发现无蒂息肉且直径不超过5mm则予以电凝钳除;若息肉直径介于5~20mm且有蒂,则判断其性质后行圈套高频电凝切除。对于余亚蒂息肉与无蒂息肉则先将息肉暴露,而后于黏膜下进行1/10000肾上腺素注射,待注射局部黏膜隆起后,以圈套器将息肉底部套入并收紧、提起,再行高频电凝电切切除[4,5];将切下组织送至病理检验。术后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息肉一次性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51例,平均手术时间(29.55±1.95)min,失血量(5.01±0.12)mL;共有消化道息肉共67枚,67枚息肉均经胃肠镜下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切除率为100%(67/67);术后1例有出血现象,以金属钛夹等治疗成功止血,未见消化道穿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51)。

3.讨论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因有癌变的可能,多主张早期切除。胃肠镜由于可直接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检查,且成像比较清晰,可对息肉的大小、形态与位置进行直接观察,还可准确活检息肉病理性质,从而实施针对性治疗。胃肠镜技术的进步也为消化道息肉的准确快速检出提供了可靠保障。再加之消化道息肉出血及癌变风险较高,因而予以及时有效地切除极为重要。

临床上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方法很多,包括微波、酒精注射、激光、冷冻、高频电凝电切、橡皮圈套等。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灼热效应产生的局部高温使病灶组织的水分发生气化,引起病灶组织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最终切除。且高频电凝电切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并能及时回收标本送检,因此,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常见方法[6,7]。但为降低该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就要求术前严格检查患者相应指标,医生熟练掌握所用器械操作方式,术中严格操作并做好并发症预防处理,根据息肉大小、性质及形态予以针对性切除。术后禁食1~2d,不可过早进食,保证充分卧床休息,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旦出现并发症须及时予以针对性处理。孙彩龙等[8]将62例患者的97枚消化道息肉分别经电子胃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果显示97枚息肉均一次切除,切除率达100%,说明经内窥镜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少。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患者51例,平均手术时间(29.55±1.95)min,失血量(5.01±0.12)mL;67枚息肉均经胃肠镜下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切除率为100%(67/67);术后未见消化道穿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51),说明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加方便,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切术电凝切除率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腹腔镜下电凝胆囊动脉行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