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插上“乐学”的翅膀
——历史课堂教学有感

2019-01-13李永芬

魅力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乐学联合国历史

李永芬

(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但是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不会学习。因此,许多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我端给学生一盆火,回报的却是一块冰!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无精打采的记录,造成“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尴尬境地。由此看来,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教师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重新认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被动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究、质疑、合作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我尝试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获得新知。

一、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态度,自主学习获得成就感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自我学习主体的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究疑---解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解疑的过程中,享受获得知识、提升思维的成就感。历史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久远,冗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感觉学习起来很乏味,枯燥无趣。因此,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去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我在历史必修一“外交关系的突破”这节课第一目“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先预习内容,通过导学案梳理知识拓展思维。为什么中国是“重返”联合国,而不是进入或者加入联合国?中国在重返联合国之前是什么力量阻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那些条件促使中国重返联合国?等等问题被学生发掘出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结合学过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等方面的成就,分析探究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复习梳理,通过分析思考,对历史知识重新整合,把分散小块的知识形成有联系的知识脉络,同时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合作学习获取知识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学生在学习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典型的形式主要有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分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用灵活的方式围绕共同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展开互动交流合作。但是,合作不是简单的把桌子合并起来,几个同学凑在一堆随随便便的说上几句就可以了。我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按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分组交流探究,小组内上,中、下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从而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进行有效竞争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分工,分工的基础就是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去合作。教师要担当导演的角色(主导地位),合理置疑、激思、点拨。或投石兴澜、或锦上添花。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发言。合作的方式要灵活实用,可以同桌、前后桌等进行交流探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欣赏从而达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辛苦耕耘劳作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中美关系改善的内容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为什么中美关系在七十年代关系改善?”“中美关系以前如何,主要有哪几个阶段?”“中美关系改善后对中国,对世界有哪些影响?”“国家外交的出发点又是什么?”……等等,小组内学生学习氛围浓厚,或凝神沉思倾听,或讲解陈述,或翻书书写,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对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用新的历史角度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最后得出结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三、敢于想象,探究学习提升能力

中学历史学习过程中,因内容繁杂琐碎,不易掌握。对某些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缺少现实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给机械、呆板的课堂教学增添了鲜活的气息。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章节时,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就是汉武帝,就是董仲舒,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去探究思考。首先围绕一个问题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能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然后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设置问题要有开放性,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能在讨论、辩论或争论中探究问题的答案。探究式学习也是“问题导向式”学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

兴趣和需求是学习的动力。教师采用灵活、实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求知乐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乐学联合国历史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 联合国糖尿病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新历史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求实创新 乐学精艺——访杭州技师学院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