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2019-01-11谢志向魏林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脑外伤插管呼吸机

叶 军 谢志向 魏林平

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龙川 517300

在临床上,重症脑外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由于该病症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复杂、短时间内变化快,因此医院急诊人员和手术医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病床上通常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常用的术式方法有常规气管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两种[1]。这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医学临床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气管切开术被更多地应用在临床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尤其是对于患者呼吸通畅的促进有很重要的作用[2]。为了探讨常规气管插管术与气管切开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本研究选择2016年7月~ 2017年12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共计70例,对其资料展开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患者中选择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35例观察组与35例对照组,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18~63岁,平均(42.2±3.1)岁,包括24例交通事故伤、7例高处坠落伤以及4例其他受伤。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42.4±2.7)岁,包括交通事故伤25例、高处坠落伤5例以及其他受伤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为单纯脑损伤,符合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脑外伤患者[3];(2)患者入院时经CT诊断并采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得分不超过8分[4];(3)患者受伤后3d内未使用任何镇静剂;(4)患者及其家属均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严重肿瘤性疾病的患者;(2)患有严重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患者;(3)患者或其家属不配合本研究开展,不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气管插管术,通过患者口向气管进行盲探,将气管插入,连接呼吸机,整个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生命体征。我院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气管切开术,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头部后仰,在其肩下垫上软垫,取胸骨上凹上两横指作一长约4cm竖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钝性分离肌层,显露气管,予第3、4气管环作一切口,气管撑开器撑开气管,置入7#气管套并固定,医疗人员全面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体征。

1.4 观察指标

医疗人员为70例患者记录带管、呼吸机应用、住院等时间的详细数据,统计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病例数,比较死亡率。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从睁眼、语言、运动三个方面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分数最高为15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越严重,其中,轻度为13~15分,昏迷时间在30min以内,中度为8~12分,昏迷时间在0.5~6h之间,重度为3~7分,昏迷时间超过6h,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带管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带管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14.5±6.8)d、(8.3±4.2)d 和(33.4±15.8)d,均比对照组患者更短,其中呼吸机应用时间对比更具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带管、呼吸机应用、住院时间比较(±s ,d)

表1 两组患者带管、呼吸机应用、住院时间比较(±s ,d)

组别 n 带管时间 呼吸机应用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5 14.5±6.8 8.3±4.2 33.4±15.8对照组 35 15.3±7.7 13.7±3.4 35.3±13.2 t 0.19 2.16 0.20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2例术后感染和7例死亡,发生率分别是34.3%与20.0%,对照组患者出现14例术后肺部感染和9例死亡,术后肺部感染与死亡率略高与观察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和死亡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Glasgow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Glasgow评分接近的情况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Glasgow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Glasgow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9.2±2.7 13.4±0.4对照组 35 9.3±2.5 10.7±0.7 t 0.06 10.63 P>0.05 <0.05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事业、建筑事业全面发展,当前出现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导致的最直接的伤病就是颅脑外伤[5]。医学临床上,颅脑外伤患者多为外界暴力直接导致,也有间接作用于头部产生严重的损伤,常见的外伤包括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水肿以及脑震荡等。而重症脑外伤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颅脑外伤疾病,具有病情危急、病情发展变化快、后果严重等特点,很多患者都会因此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如果在受伤的短时间内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的气道保护性反射会越来越差,患者随时都可能出现呼吸停止、生命终结的情况,因此临床对于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的救治工作要以确保患者气道畅通为主,才能为其争取更多的抢救之间,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6-7]。

医院在接收患者的同时,除了为其及时提供对症治疗的相应措施以外,及时提供机械通气并保证患者气道通畅,促进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恢复与提升非常重要,对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有明显的效果[8]。长期以来,临床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术为重症脑外伤患者提供治疗的方式较多,但随着临床应用实践的增加发现,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术有增加患者咽喉损伤的风险,也有可能增加其他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与恢复都产生直接的影响[9-11]。这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气管切开术在临床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实际上,气管插管术与气管切开术都是当前我国医学临床上用以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常用手段,均通过呼吸机与患者的气管进行连接,利用呼吸机功能先为患者保持呼吸畅通,以缩短呼吸机使用的时间,也促进患者可以尽早自主呼吸,早日恢复各项生理功能,早日康复。与常规气管插管术相比,气管切开术能够有效避免临床上可能出现的因为插管而导致患者咽喉受到损伤的情况,同时也给患者后期的护理提供方便,更能减少患者应用呼吸机的时间,提高其口部进食的速度,而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更为便捷[12-13]。

在本研究中,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带管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14.5±6.8)d、(9.3±4.2)d、(33.4±15.8)d,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数据分别是(15.3±7.7)d、(13.7±3.4)d以及(35.3±13.2)d,均比观察组患者更多,其中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治疗前意识障碍评分接近的情况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得到更显著的上升,表明患者的意识状态恢复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肺部感染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12例,发生率为34.3%,对照组患者出现14例,发生率为40.0%,略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最终出现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0%,对照组患者出现9例,死亡率为25.7%,略高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陈乃峰等[14-15]在其论著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均以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插管术进行比较,在分组患者的对比中患者应用呼吸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救治中,医疗人员要结合患者疾病的危重性及其发展变化快的特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为患者提供气管切开术的方式连接呼吸机提供呼吸支持,能够很好地避免患者出现气管道损伤的不良现象,也能更快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尽快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脑外伤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