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11江秀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医护人员

江秀娟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深圳 518116

呼吸科疾病在医学临床上属于一种较常见的突发性疾病,主要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呼吸科收治的危重患者所患疾病种类繁杂,病情发作迅速,且具有反复发作性特点[1]。考虑到呼吸科危重患者年龄较高,生命体征情况多变,护理难度系数较高;加上多数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度不高,心理状态较不稳定,经常感到焦躁、恐惧等,无法做到积极配合治疗[2]。故对呼吸科危重患者来说,采取优质的治疗措施固然重要,但合理的干预措施也必不可少,目的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营造良好的医患氛围,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3]。本文意在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200例呼吸科危重患者为试验者,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本院呼吸科治疗的200例危重患者视为试验对象。按照收治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对照组为奇数组,实验组为偶数组,每组分别10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女39例,男61例;年龄53~76岁,平均(58.5±3.7)岁。按照疾病种类进行分类,哮喘占26例,肺结核占21例,慢性肺结核占16例,慢肺阻占18例,慢性肺心病占19例。在实验组中,女43例,男57例;年龄54~74岁,平均(59.0±3.8)岁。按照疾病种类进行分类,哮喘占23例,肺结核占22例,慢性肺结核占14例,慢肺阻占19例,慢性肺心病占22例。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两组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性别占比、年龄、疾病种类等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提供传统护理。

实验组:提供传统护理配合护理风险管理。(1)创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为给呼吸科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呼吸科护士长、骨干医护人员[4]。呼吸科护士长应给小组成员介绍护理期间较常见的风险事件。为保证护理工作能有序开展,需对涉及呼呼吸科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将各岗位职责明确阐述,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实施要求,将“保证患者安全(生理安全与心理安全)”为风险管理目标[5]。护理风险事件可分为一般事件、特殊事件两种类型,需做好区分处理。研讨会应定期举办,呼吸科护士长应对现阶段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护理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患者、医护人员提出的可行性建议适当采纳,及时优化护理措施,保证护理质量监控全程化、高质量化。为保证质量管理与跟踪力度提高,呼吸科护士长及骨干医护人员应做好各自本职工作,力争日常工作中体现出风险管理制度能积极落实、监控[6]。为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应根据医院情况、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风险的应急措施,如意外事件风险出现、医疗设备突发故障、紧急情况如何调配医护人员、患者突然死亡[7]。(2)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培训管理。为增强小组成员对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应经常开展统一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护理风险管理预案、讨论、要点等。为考察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是否在护理工作中真正掌握、践行风险管理意识,呼吸科护士长应对其实施定期考核;通过进行相关奖惩,对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积极影响。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不仅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求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相关培训教育力度尤其重要[8]。否则,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医护人员无法做到沉着冷静应对,自身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在为患者护理期间,医护人员搭配应体现“人性化”观念,可采取新老配合形式达到双方帮扶的效果,安全隐患能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事件发生例数可减少,确保护理工作开展顺利[9]。(3)医疗仪器与设备管理[10]。呼吸科所用的医疗设备与仪器应由专人管理,放置在固定位置,保证医疗仪器与设备状态正常,定期进行消毒杀菌。针对透析设备,医护人员应对其经常检查及维护。实施消毒杀菌过程中,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且照射频率≥2次/d。针对透析药物、医疗器械、物品、空气等,细菌学检测工作应积极落实,特别是加强工作人员消消毒管理力度。

1.3 观察指标

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管理后的护理管理评分、护理缺陷、投诉、纠纷发生率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其数据实施组间对比。

护理管理评分采取孙方玲[11]研究中的“医护人员护理管理质量评价表”判定,由护士长对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基础护理3部分打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护理管理质量越好。

不良护理事件涉及非计划性拔管[呼吸机管道(无创、有创)、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窒息、烫伤、坠床、跌倒。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处理,护理管理评分表现形式为(±s),通过t检验分析数据;护理缺陷、投诉、纠纷发生率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表现形式为[n(%)],通过χ2检验分析数据。当P<0.05,则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试验对象的护理管理评分比较

实验组者的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消毒隔离评分 病房管理评分 基础护理评分实验组 100 96.66±2.89 93.17±2.93 92.38±2.34对照组 100 78.43±2.67 80.34±3.91 76.81±3.14 t 46.332 26.258 39.759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试验对象的护理缺陷、投诉、纠纷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缺陷、投诉、纠纷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试验对象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呼吸科危重患者的护理缺陷、投诉、纠纷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呼吸科危重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是一定存在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能因为各种不良因素导致病情恶化,甚至部分患者会直接病死[12]。和其他疾病患者相比,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具有极高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其中老年人群占据较大比例。咳嗽、吐痰、呼吸困难是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典型临床体征,部分可伴有额头出汗等表现[13]。因此,为保证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不可缺少。

经相关研究证实,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14]。为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本文实验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案涉及创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培训管理、医疗仪器与设备管理3部分,由调研结果可知能显著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规律,提高整体护理管质量[15]。

从本次研究数据可知,实验组的干预效果相比对照组更理想,因前者的护理管理评分提高程度、护理缺陷、投诉、纠纷发生率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实验组的护理管理评分评分更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更低,是因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过程中,需要求医护人员对护理各环节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做好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工作为能保证患者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下接受专业性护理,且严格遵循要求无菌操作环境[16]。此外,护理风险不仅可能发生在医护人员护理操作过程中,和患者及家属若是交流不到位,无法取得他们的理解,不利于护理工作进行,出现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情况的概率较大,而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

统而言之,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期间大力推广,能使综合医护服务质量提升,对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呼吸科危重医护人员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指脉氧评分在呼吸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