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11欧丽梅陈嘉雯陈嘉敏黄美福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泌尿系尿管导尿管

欧丽梅 陈嘉雯 陈嘉敏 黄美福

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手足外科,广东东莞 523326

尿路感染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感染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同时也影响患者预后恢复[1-2]。留置导尿管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属于诱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4]。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成为我院护理工作的热点问题。品管圈作为一种护理质量改进工具,其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5-6]。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留置尿管2000例患者临床资料,拟探讨品管圈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留置尿管20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实施品管圈分为两组,2016年1~12月为对照组,此期间990例患者未实施品管圈,患者男/女:510∶480,年龄21~75岁,平均(55.2±12.0)岁,来源科室:ICU390例,泌尿外科300例,综合二区150例,手足烧伤外科50例,肿瘤血液科40例,神经内科60例,2017年1~12月为观察组,此期间1010例患者实施品管圈,患者男:女为510:500,年龄22~73岁,平均(56.9±11.5)岁,来源科室:ICU395例,泌尿外科280例,综合二区190例,手足烧伤外科55例,肿瘤血液科45例,神经内科45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院内护理人员工作均无特殊调动,本研究在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两组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留置尿管患者常规的护理管理。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

1.2.1 计划 (1)主题选定:留置尿管患者感染率;(2)活动计划的拟定: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品管圈活动的方法、所需相关资料、目标设定、因果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等;(3)现状的把握:2016年7~12月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例数为21例,导尿管使用率为13.35%。见表1。(4)设定目标:目标值:院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9‰,注: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导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分析。见图1。(6)拟定对策;①采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量表对留置尿管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评估频率1次/d,符合拔管指征患者要及时将导尿管拔除。②每月、每季度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知识进行培训。③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尿培养标本留取流程、指引,同时将此项操作纳入科室层级培训内容。④督导列入年度层级培训内容。

表1 留置尿管患者感染原因情况

图1 导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分析

1.2.2 实施 主要是对策实施和检讨:针对分析原因,查证相关资料,拟定详细对策。(1)物资配备:每位患者配备专用的量杯,避免交叉感染。(2)制定改进措施;拟定健康宣传资料。(3)制定培训计划,让圈员依据计划内容轮流为全科培训泌尿系统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上述内容。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对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达到拔管指征及时拔除尿管。②根据留置导尿操作指引,选取合适的导尿管,对于导尿困难的患者,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优先请泌尿专科医护人员行导尿操作,减少反复、频繁导尿引起的感染。③邀请外院院感专家到我院进行授课,项目组每季度集中联络员进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相关培训,由联络员对科内护士进行传达。④制作图文并茂的尿培养标本留取流程、指引。⑤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方法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提高认识,掌握方法。⑥专人负责:对患者、护士的执行情况实施监控和效果评价。

1.2.3 确认 (1)平均导尿管使用天数;(2)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3)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1.2.4 处置 (1)标准化:①正确使用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②留置尿管患者留取尿培养标本方法。(2)检讨与改进。不足之处:导尿管使用率下降不明显,下一步活动重点将减少导尿管的使用率, 改进方案:使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开展间歇性导尿技术,减少导尿管的使用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导尿管使用率、导尿管平均留置天数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评分情况主要包括留置尿管知识掌握评分、健康教育执行评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评分三个方面,每个方面评分范围0 ~ 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程度越好[7-8]。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留置导尿管操作、留取尿培养标本、拔管操作、护理巡视四个方面的评分情况,每项评分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好[9-1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导尿管使用率、导尿管平均留置天数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尿管使用率、导尿管平均留置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导尿管使用率、导尿管平均留置天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知识掌握评分、健康教育执行评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留置尿管知识掌握评分 健康教育执行评分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评分对照组 990 73.9±7.4 71.6±8.9 74.4±9.0观察组 1010 85.7±9.0 86.2±9.1 85.5±8.5 t 5.620 5.832 6.083 P<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留置导尿管操作、留取尿培养标本、拔管操作、护理巡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人员留置导尿管操作 留取尿培养标本 拔管操作 护理巡视对照组 990 72.3±7.8 70.8±8.2 71.1±9.0 75.8±10.6观察组 1010 84.5±8.6 85.7±9.6 80.4±9.8 86.7±11.4 t 6.178 6.281 6.363 6.450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可以解除患者尿潴留,促使昏迷、尿失禁患者膀胱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导尿也是造成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11-14]。导尿患者往往由于病情发展,需要长期卧床,本研究的患者主要集中在ICU、泌尿外科、综合二区、手足烧伤外科、肿瘤血液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尿路感染发生后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精神负担。有效的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5-16]。

本研究通过品管圈的应用,促使护理人员集思广益,真正的从实际出发,采用查阅资料的方法,分析感染的原因,拟定出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措施,促使大家互相监督,进行定期评价。本研究中,观察组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导尿管的维护水平,降低了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为患者节约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留置尿管预防感染的防范意识[17-1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知识掌握评分、健康教育执行评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留置尿管知识培训,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针对留置尿管知识掌握水平,促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进一步提高。观察组护理人员留置导尿管操作、留取尿培养标本、拔管操作、护理巡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品管圈属于团体性活动,其可以促使圈员获得自身价值的发挥,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促使护理人员主动的参与预防感染措施制定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品管圈在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可以降低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知识掌握评分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泌尿系尿管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方法及最新进展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