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奄包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观察

2019-01-11卢肖霞陈宝莹梁曼谊彭洁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变异性复发率哮喘

黄 芳 张 纯 卢肖霞 陈宝莹 罗 琴 梁曼谊 彭洁贞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老年病科,广东佛山 528300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以顽固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多伴有胸闷、有痰难咯等症状。目前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变应原致敏、气道高反应、咳嗽受体敏感性、气道炎症等有较大相关性[1]。在临床治疗中,西医治疗常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为主,但由于西药治疗在停药后复发可能性较大,故疗效不稳定,且长期用药所致不良反应较多,进而使患者难以耐受[2]。而中药治疗则多以祛风止咳化痰为主,且在该领域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此,本研究将中药热奄包用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4岁,平均(39.72±4.06)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26±0.17)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9.75±4.02)岁;病程5个月~ 2年,平均(1.28±0.16)年。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入选病例均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3]。①患者有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或晨起刺激性咳嗽;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风寒袭肺证诊断标准:即主症:咯痰、咳嗽、恶寒肢冷,次症: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痒、胸闷、气急,舌苔白腻或薄白,且脉滑或浮紧;(2)入组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案;(3)可积极配合临床观察及各种辅助检查。

1.2.2 排除标准 (1)未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且无法判定疗效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咳嗽。(2)肝肾功能异常及伴有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胃溃疡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H20033669]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药剂组成:杏仁、乌梅各15g,生麻黄、荆芥、蝉衣、防风、浙贝、桔梗、半夏各 10g,苏叶 9g,甘草、柯子各 6g,细辛5g,将所有药物打磨成粉,配合少许姜汁调制成药包,使用微波炉加热至适宜温度,敷于风门、中府、大杼、肺俞穴位,20~30min/次,1次/d。两组均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检测患者肺功能主要指标PEF、FVC以及FEV1。(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咯痰及恶寒肢冷症状改善情况,其中咳嗽评定标准:0分为无咳嗽,2分表示白天伴有轻微间断性咳嗽,4分表示咳嗽频繁,但对睡眠不造成影响,6分表示昼夜均咳嗽频繁,可对睡眠及休息造成影响;咯痰:0分为无咯痰,2分表示咯痰量在10~15mL,4分咯痰良在51~100mL,6分则表示咯痰量>100mL;恶寒肢冷0分无恶寒肢冷症状,2分表示恶寒肢冷偶有发作,且程度较轻,4分恶寒肢冷感觉较频繁,但不影响正常休息;6分感觉明显,可对日常休息及活动造成影响。(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口干、恶心、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疾病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 PEF(%) FVC(L) FEV1(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n=30) 70.65±5.89 82.56±4.49 8.808 <0.05 2.31±0.29 2.71±0.34 4.903 <0.05 1.27±0.19 2.01±0.21 14.312 <0.05观察组(n=30) 71.05±6.24 90.18±5.23 12.869<0.05 2.36±0.25 3.65±0.36 16.121 <0.05 1.23±0.15 2.72±0.24 28.836 <0.05 t 0.255 6.055 0.715 10.398 0.905 12.19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咯痰及恶寒肢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 咳嗽 咯痰 恶寒肢冷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n=30) 4.23±0.56 1.96±0.45 17.307 <0.05 4.83±0.79 1.72±0.54 17.801 <0.05 4.27±0.69 2.03±0.81 11.531 <0.05观察组(n=30) 4.29±0.54 0.98±0.22 31.092 <0.05 4.86±0.75 0.68±0.13 30.078 <0.05 4.22±0.71 0.77±0.24 25.213 <0.05 t 0.422 10.716 0.151 10.256 0.277 8.16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经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3%(1/30),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6.67%(8/30),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11)。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病一样,同是以持续气道炎症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形式,严重时可并发低氧血症、纵隔气肿、气胸等,甚至发展为急性肺水肿[5-6]。其发病原因除与患者本身“遗传素质”有关外,免疫状态、内分泌及健康状态、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等均可导致哮喘的发生。一般抗生素与止咳化痰药如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甚至可增加患者耐药性,进而对治疗方案的再制定带来一定困难,不利于患者的康复[7-8]。

祖国医学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哮咳”“久咳”及“咳嗽”范畴,基本病机为阳气不足、风邪侵肺、痰饮内停,而使药物经过体表穴位,并通过相应经络作用于脏腑,可达到调理整体,抗病祛邪的效果[9-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咯痰、恶寒肢冷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热奄包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可取得显著应用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所采用的中药热奄包既有药物本身作用,又可实现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采用姜汁调配药物所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较好的调整局部气血,再通过配合药物外敷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功效[13]。其药剂组成中柯子、细辛具有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效;杏仁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乌梅具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且能够刺激唾液分泌;生麻黄可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荆芥具有解表散风、消炎、止血之效,常被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疾病;蝉衣主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等;防风对头痛、身疼、恶寒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浙贝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半夏散瘀止痛、解毒消肿,具有明显祛痰、镇咳的药理作用;苏叶能够较好的发散风寒;甘草则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所有药物联合使用并作用于风门、中府、大杼、肺俞穴位可起到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进而使穴位本身受到一定刺激,并激发经气,调动经脉,最终发挥出行气血、营阴阳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14-15]。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势,且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减少复发可能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变异性复发率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