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观察

2019-01-11郭作梁欧卫谦陈晓华马树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核糖体红斑狼疮转氨酶

郭作梁 欧卫谦 陈晓华 马树华,3,4

1.广东省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头 515144;2.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头 515041;4.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

作为一种常见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机体免疫细胞大量释放自身抗体导致。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够造成全多器官、多系统慢性炎症和组织坏死,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这一严重并发症,是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NPSLE的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导致大脑实质损害或周围神经病变。分析本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减少本病防治的盲目性,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2]。故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男9例,女133例,年龄12~70岁,平均(44.5±6.4)岁,病程4个月~16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将患者分为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组(10例)与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对照组(132例)。其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标准为:在SLE的疾病过程中,患者出现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且实验室检查结果脑脊液异常、脑电图异常,影像学检查结果示颅脑CT、MRI异常或正常,同时排除脑外伤史、癫痫、糖尿病或高血压性脑病、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急性脑出血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研究内容

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白细胞、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G倒置、尿酸、肌酐、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C3、C4、dsDNA抗体、JO-1抗体、SSB抗体、Sm抗体、U1-RNP抗体、A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增值细胞原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SSA抗体以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颅CT与MRI,其结果由3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会诊。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软件包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数据正态分布性,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若单因素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观察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10例患者均有头痛和认知障碍,精神异常6例,意识障碍4例,癫痫4例,记忆力减退3例,双侧肢体无力3例,视觉异常3例,偏身麻木2例,单侧肢体无力1例,失语1例。查体显示,6例患者有双侧病理反射,4例患者有单侧病理反射,视乳头水肿2例,脑膜刺激征1例,眼球运动障碍1例,面瘫1例,延髓麻痹1例,共济失调1例。

此外,有7例患者出现发热,5例出现淋巴结肿大,4例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关节肿胀3例,肺部病变2例,心脏病变1例。

2.2 危险因素分析

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病程(<1年)、血红细胞降低、血白细胞降低、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尿红细胞升高、C3降低、C4降低以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共11项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将上述11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升高、尿红细胞升高、C3下降、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四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像学检查

观察组10例患者均接受颅脑CT和MRI检查。结果显示,CT检查中,5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脑萎缩,4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与额顶叶皮层区分布局灶性或弥漫性梗阻灶,3例患者出现半卵圆中心区或放射冠区白质密度减低,3例患者出现分布于基底节或皮层下的脑内小灶性血肿,2例出现基底节或豆状核钙化,3例正常。阳性率70.00%(7/10)。

MRI检查中,2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脑萎缩,7例在大脑、小脑半球、脑干、基底节区出现异常信号影,无明显水肿或占位,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1例在基底节区发生小灶性急性出血,T1WI、T2WI均为高信号,2例正常。阳性率 80.00%(8/10)。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

表2 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作为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根据文献显示[4],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SLE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对于合并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其被归纳为SLE的严重状态,预后较差。有学者研究发现,NPSLE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0%[5]。NPSLE的发病机制复杂,血管机制、细胞毒性机制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公认。对NPSLE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对该类患者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有文献显示,抗核抗体P蛋白、抗神经抗体等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损伤,与NPSLE密切相关[6]。此外,抗原抗体结合、免疫复合物沉积造成的反复性血管炎,最终导致颅内血管官腔狭窄甚至闭塞也是NPSLE血管机制中的重要环节[7]。而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中的磷脂成分受抗心磷脂抗体的作用,产生小血栓,导致微小梗死灶、水肿、出血、脑组织软化的发生,也会进一步加重病情[8]。故NPSLE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缺乏特异性,有国外学者研究认为,认知障碍在NPSLE患者中的发生率最高,可达55%~80%[9],而在本研究中,认知障碍在观察组中的发生率为100%,与前者结果基本一致,但其发生率仍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研究。

进一步对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尿红细胞升高、C3下降、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四项指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谷丙转氨酶升高与SLE急性期造成肝、肾功能损害有关,是SLE活动期的重要指征[10]。尿红细胞升高,同样提示SLE这一多器官多系统累及疾病合并的脏器损害越多,患者预后越差,NPSLE的发生率越高[11]。C3作为人体内的重要补体,在增强吞噬细胞趋化性、中和病毒、溶解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C3水平下降能够打破机体的免疫平衡,影响免疫功能的正常调节。有报道称,在SLE急性期或终末期,患者发生C3水平下降的几率大幅提高,其发生可能还与细胞凋亡有关[12]。有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可作为SLE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13]。在正常人群或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极低,但其与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关[14]。有报道称,NPSLE患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可达60%[15],而本研究中这一数据则为70%,与其相近。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滴度与抑郁、精神病的严重程度相关[16]。以上均提示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NPSLE关系密切,是SLE活动期的指征之一。

综上所述,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相关的因素中,以谷草转氨酶、尿红细胞、C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四项指标异常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本病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将CT、MRI结果与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相结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核糖体红斑狼疮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核糖体成熟因子RimP、Era和RimJ的研究进展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核糖体生物合成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例析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移动方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