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里戏外显课程,生活自然皆教育

2019-01-11计霞珍

好家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橘子区域班级

文 计霞珍

一、在“农耕”活动中回归生活

陶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幼儿教育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课程生活化的目标,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教学课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的橘树林成了幼儿探究的天地。自从班级树认领活动后,幼儿成为橘树的主人,《橘香满园》课程就应运而生了。幼儿们关注着自己班级树的四季变化:春天积极给橘子树授粉;夏天忙着帮树木除虫;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他们集思广益,用尽方法采摘橘子并进行义卖。橘子义卖活动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小小销售员”们卖力地吆喝,推销着自己班的橘子,得出了“颗颗皆辛苦”的感叹!幼儿和家长一起将义卖所得款项购置的绘本读物投放到了幼儿园的公共阅读区。幼儿们在这个课程中不仅收获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更收获到了一份责任心。

除此之外,幼儿园的“开心农场”也成了幼儿探索的课堂,幼儿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把大蒜头种反了,有的在管理时不小心把种好的蔬菜踩坏了,有的种子播了却发不出芽……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幼儿在“农耕”生活中,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他们对幼儿园一草、一木、一虫、一芽的探究热情越发高涨,他们在探索、讨论、实践中还总结出了“开心农场”的管理规则。幼儿在参与种植与管理的过程中锻炼了多种能力,也能获得了种植方面的相关经验。

二、在“迷你社会”中感受真实生活

(一)材料提供有层次

跨班游戏打破了班级的界限,相邻的3个班级成为一个公共游戏区域,每个班创设一至两个游戏内容,且游戏内容不能重复,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游戏。如大(一)班的特色区是数学区,这个区以智力游戏为主,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进行挑战。

(二)场地安排巧设置

除了教室,我们对走廊、阳台转角等空间加以有效利用。我们将角色区安排在班级间的公用场所,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环境,又能将班级静态的认知区域相对隔开,减少干扰因素。每一个区域有一名老师负责观察和指导,每一个幼儿都能自由选择游戏的场所和项目。

(三)“积分”运用趣味浓

传统的区域游戏随着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逐渐失去了吸引力,“积分卡”的投入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幼儿在游戏区域中完成一项挑战,指导老师根据游戏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积分,得到积分的幼儿可以到“银行”兑换游戏币进行消费活动。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要到社会性区域进行消费只要到银行随便领取多少钱币”这一简单的认知现象,幼儿在游戏中明白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认知区进行劳动)→获得积分→兑换钱币→消费”这样一种游戏概念。“积分卡”的运用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这种模式也让幼儿对家庭人员的工作和社会性劳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幼儿在这个“迷你的小社会”真实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伤心、成功、失败、欣喜……

三、在生活课程中体验收获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生活课程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掌握的知识也更为丰富。如小班“春天来了”主题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及家长一起来寻找春的脚步,大家用寻找、记录、绘画、种植等多种方式去寻找春天。饲养角也成为幼儿关注的热点:小小白白的卵慢慢变成小小黑黑的虫子,虫子又渐渐长大,蜕皮后变得白白胖胖的,最后吐丝将自己包裹起来成为一个茧子;圆头圆脑的小蝌蚪惹人喜爱,不知不觉中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小粉丝”;蚕豆悄悄地伸展出俏丽的身姿;山芋、土豆白白的“胡须”越来越长……每一棵小苗、每一个小生物都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幼儿去打开它们的神秘之门。

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及关注点不断展开新的主题探究活动,不断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游戏性和探索性。生活课程、“农耕”课程让教育回归到真实生活,将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在“玩”中认识了生活,学会了交往,懂得了知识。

猜你喜欢

橘子区域班级
班级“四小怪”
橘子分公母,母橘子更甜?
班级英雄
分割区域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区域发展篇
班级被扣分后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