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019-01-11孙汝蕊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思想

孙汝蕊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国高校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首善标准,着眼于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作为有力抓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学校落地生根。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1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非常薄弱的环节。目前大学教育,会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由相关领域的教师专门进行讲解,一般一周4个课时。由于课时较短,因此涉及的内容比较少,涵盖面不足,缺乏深度,这些都是目前大学教育中思政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比较弱。在学生成长阶段,思想政治是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但目前的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相应的认知。其次,在大学教育中,相关的其他专业与思政教育是完全独立开来的,专业课上,很少甚至不会涉及对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学习,这也是目前大学中缺乏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进行持续性、长期性的坚持,才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首先应当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有专业的教师、学生都应当积极响应,包括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师及课堂。大学公共英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西方的语言文化、社会文化,促进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与价值感受,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认知、理念、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英语课程的内容及其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塑造的范畴,因此,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融入大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感受西方文化,促进文化、思想的交流,还将思政课程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价值观进行融合,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客观评价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并逐步形成大学生自己的意识体系[1]。

2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同互动过程间存在无法割裂的内在影响关系。跨文化互动过程中,参与主体携带着差别化的文化底蕴,彼此的意识概念、逻辑思维、语言符号、其他符号、物质环境及社会体系等,都存在差异性,也包含一定程度的共性内容。这就意味着文化共享程度较浅,难以深度融汇各方智慧成果。特定文化群体所携带的概念中枢内容,是标准化的价值观体系。它可以显著作用于群体团结程度,因此价值非凡。当处在共同文化环境内的个体间进行互动时,往往倾向于按照标准的价值体系进行评估,以便于分清对方的意图、举止性质。而这也是传承、强化有关价值内容的过程。不过跨文化互动期间,各类文化群体持有差别化的价值尺度,因此容易引发误会,沟通不畅,矛盾事件频发。因此,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人格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双方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对文化信息加以编码进行交流时,往往会产生障碍。应当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首先,英语教师应当巩固自己的爱国主义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荣誉感。少数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外来文化内容的评估过程缺乏辩证性。因此他们往往给出片面的解读,无法全面分析西方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单方面强调西方模式的先进性,对西方价值追求、生活习惯抱有不加辨识的认同态度,仅将陌生文化视作优势文化,显然不够理性。教师需要在语言科目、文化科目之中,深植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学生群体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西方学问势必携带资本主义价值取向,那么开展英语课程期间,必须有针对性地输送爱国情怀、爱国思想,促使学生内化相应主张。大学公共英语课环境下,教师有必要借助课堂平台,为学生群体推广本土传统文化精髓,突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其升级民族优良品质的认同度。若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如期达成,新时代主力军必须继承民族品质,而和谐社会、复兴计划,也都需要他们保持较高综合素养。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是爱国人士必须具备的品性要求[2]。

2.2 人格品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不能仅仅站在国际高度进行讨论,应当让思政教育真正落地,站在本国现状与立场上,不断关注学生人格品质的教育,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综合能力、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依托融入思路,大学公共英语授课过程中,将被融入更多的思政理念内容,这一抓手,可以为锻造大学生政治立场、价值追求、伦理操守等提供立足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根据上述措施进行渗透。经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诸多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下来的品质要素得以延续发展,演变为大学生的操守尺度,被大学生主动借鉴。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主题为Never, ever give up! 本单元通过了解西方几位典型的伟大人物,如丘吉尔、爱因斯坦,爱迪生,林肯等人的生平经历及事件,向学生们展现了这些人非凡的人格魅力及永不言弃的精神,通过课文的讲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习这种精神、品质,让自己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2.3 资讯素养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国家之间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对每一个国家都会产生影响。青年大学生身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大责任,作为未来国家的接班人,必须要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与命运,要关注国际社会的竞争与格局,提倡和平发展,共同促进的发展口号。从小处来说,应当关心身边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大学生在研读英语科目期间,基本上会抱有功利性动机,如取得专业证书,提高文凭层次,获得理想岗位等。这就说明他们无法为英语学习的初衷服务,即关于语言、文化方面吸引力的感知程度下降。他们也容易受到功利思维的干扰,不再关注素质、价值等更加关键的内容,在学习期间无法保证自身发展符合科学规律。所以,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期间,应当全面考虑学生受教育诉求,不完全以信息储备为任务,更要避免将授课过程等同于四六级应试备考工作。它必须兼有育人之效。通过授课互动阶段,增进对学生思政内容的把握,并予以引导、修正,塑造更加契合素质教育倡议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学生相关体验方面,注重增强其积极体验。

2.4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教育应当关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增强民族自信、国家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的精神,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大学阶段正值学生的青年时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构成,他们同民族振兴计划间存在牢固的绑定关系。而英语授课环节基本上只输送西方价值要素,假使没有专门辨识有关内容的文化影响,学生意识领域很可能被侵蚀,吸收不良的西方主张后,仅根据西方标尺判断事态,进行应对,无法顺利继承、发展本民族特色文化。因而,大学英语教师更需精准把握西方文化的弊端,进行揭露,并将本民族优势内容灌输给学生,在英语授课方案内融入中国元素[3]。

正在就读阶段的大学生,尚未建构完备、固定的意识形态,且评估问题思想的能力不足,很可能受到蛊惑,偏离正轨,这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恶果。影响程度较轻微时,可能出现冲击本土主流价值导向的情形,在诸多价值取向间摇摆不定,颇为困扰。若影响较深,还可能秉持不健康的价值诉求,误入歧途。所以,英语教师身兼重任,更需升级自身的政治觉悟力,提高政治敏感度,透过英语授课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广正能量英语文章,严格评估有关思想意识载体的认知影响。

2.5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传承下去。大学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点阶段,应当加强思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方面,将其融入大学英语的课程中。传统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丰富的文化精髓,必须得到传承。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桥梁,首先应当加紧自身文化素养的培育,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应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精神,将素质教育与专业化的教育有机融合,达到教书且育人的终极目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追求。要引导学生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深厚稳固的民族自信。社会关系的基石就是道德,只有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传统美德,积极吸取文化精髓与思想内涵,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内容上会遇到文化差异的现象,因此,教师应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加强对内容的分析,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的更全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意识[4]。

3 结 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英语教师有着双重使命,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又要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融入性教育能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为英语教学覆盖面广,可以使高校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多更广的传输渠道。高校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必要措施。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强调多元辩证思维,促进学生评估事物时更加周全考虑。借助差别化的立场及视角,将问题完整还原。授课期间,读本不完全来自境外,也可以融入本土故事,虽然语言工具为外语,其内涵却可以是中国文化,更容易增进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并加深正向的民族印象。这也是大学英语关于思政层面的教育责任所在。在大学教育中,公共英语的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每位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英语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语言文学能力,提高文化交流的意识,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从根本、点滴上弥补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积极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真正具有高水平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满足国家发展、国际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以明确的政治立场面向学生时,才能防止学生立场不端风险。透过语言工具,反馈本土价值内容,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铺垫作用,还能为高校辅导员员带来积极助力,同时,这也将为学生供应系统性的思想培养环境,在其后期发展路途上起着显著作用[5]。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思想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