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路径探析

2019-01-11董春辉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协同育人

董春辉

随着网络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和交流手段,“网络化”日益成为大学生的个性化标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数据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把协同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有着其必要性和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当今大数据的背景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联动,而作为高校,真正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有益处。

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分析

1.1 教育过程的网络化

大数据时代主要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工业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主要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型媒介,以其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所构筑起来的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间[2]。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标志着网络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辅助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易班、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很多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都可以借助网络这个途径来得到推进。

1.2 教育形式的割裂化

网络让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变得简单起来,联系也变得密切,但现实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慢慢发展成割裂状态。这种割裂主要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媒介手段的特点造成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都是易受环境影响的人,而重要媒介是多变的网络,这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割裂化。这种割裂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教育形式和实际效果的割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往往注重形式,忽略了实际的育人效果。在育人效果的广度和深度上,跟教育活动的初衷吻合度不够高。长此以往,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育人效果的割裂化。

1.3 教育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已经彻底被打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的开展育人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网络谈心谈话、网络直播、朋友圈交流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见模式,这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手段,大学生也容易接受这些新鲜方式方法。如果能利用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能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1.4 教育效果的多元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形式的变化,引起了教育效果的多元化呈现。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因受到多方影响,不像传统时期的那么集中和可控,往往需要教师进行持续加强和后续的跟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育的难度和力度。这也是教师感觉“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教”的直观体现。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原则

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协同理论的引入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1 协同的方向性

协同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有序发展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符合这个研究方向。方向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序发展、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首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之上,才能起到效果,反之,一切都是空谈。我国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真正做到教育教学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

2.2 协同的系统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了一切与之相关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很多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每个要素具有自己的特点,只有这些要素和谐相处,才能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大好局面,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最后的教育效果。这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整体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步调才能一致、配合顺畅,真正的起到协同作用,产生协同效应。

2.3 协同的开放性

协同理论下的各个系统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协同机制必须实现系统开放。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起国家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同样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3]。这必然要求教育的主客体以及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要素要及时的根据社会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运行过程需要良好的反馈机制,也就是说学校要与家庭、政府、企业、社会等外部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过程,使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良性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子系统之间同样存在这个反馈和沟通问题,只有内外有序,才能真正的达到协同发展。

2.4 协同的制度性

任何一个系统要良性的发展,必然有一定的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包括很多子系统的存在,在实施过程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但在现行体制下,很多制度性的存在并没有相互关联性,只是考虑到子系统单独的存在,并没有结合协同的具体要求来体现制度保障。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的实现协同发展,需要制度保障,而且是体现新形势、新政策下的新制度。这些制度是根据协同发展的要求制定的,能够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有利推进。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途径分析

3.1 重点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认识问题

协同理论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认识问题。教育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是建立在思想高度重视的基础之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同样遵循这个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协同理念。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各部门对于协同的认识没有达到统一的层次,认为协同就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其实,协同的本质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种交互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融合调整,从而使系统中的各要素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最基本的要义就是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摆脱原来固有的、僵化的认识。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原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时代的变化,导致原来的系统不足以应对大数据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要谋求新的变化,体现新时代的要义。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主体跟上时代的步伐,要高度重视协同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要把协同理论作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要切实加强高校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融合的作用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体系更加趋向合理和完善。

3.2 妥善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队伍问题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协同理论,要求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具体任务的变化等不同场合,不断调整、协调、整合、优化现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4]。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及时的跟随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国家的要求不断更新发展。在现阶段,就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中,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要理论化、科学化、体系化进行,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努力使教育内容更好符合大学生实际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要真正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协同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力军,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要做好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以便能更好适应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队伍更是要学会兼容并蓄,学会把其他学科的长处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来。这两支队伍更需要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解决以往相互独立、各自为战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集体备课、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协商等方式,建立起良好沟通协调平台,共同开发教育资源,真正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2)要做好专业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管理队伍的融合问题。要把这两支队伍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教会学生学问,更要教会做人。以往我们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只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专业教师队伍教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问题,而没有将专业教师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5]。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两支队伍的协同问题,将两支队伍整合在一起,育人效果一定会更加明显。专业教师可以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一面,言传身教的结果远胜空洞的说教,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行业前辈的影响。这两支队伍的有效协同可以把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能力智力实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真正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

3.3 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坏境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的实现协同,环境问题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所谓环境问题,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两者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协调发展。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必然要建设好良好的校园文化,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色彩,加快其意志信念、情感、行为等向道德的转化和内化;可以对大学生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产生重大影响,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作用也是一致的,因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也是吻合的[6]。

在大数据这个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创新性,要解决过去校园文化建设重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重内容的矛盾,要建立二者的一致性和互动性,要建立互动的发展平台和发展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要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反馈机制,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机制,以促进二者更好协调、有序的发展。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宗旨、办学精神与思想,以及目标信念来构建具有本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以彰显本校独特办学特色,独特的校园文化。除了特色、文化内涵的融入,互动平台的建设还必须有强大技术的支持,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信息技术,这样才能让大数据为思想政治的协同贡献独有的力量。

4 结 语

系统总是从无序向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前进,把协同理论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也会引起高校工作进一步的变革。作为高校,要紧紧抓住时代革新的大好时机,应用一些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发展,这样更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才。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