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西郊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数学

江苏省南通市西郊小学 张 露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施中应当体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这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出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在作用与意义。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发挥对于学生的启蒙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各种基础知识有良好的理解吸收,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深入的教学要求,设计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上要始终将学生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作为基本出发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体现数学课程中的德育。这样才能够让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在数学课堂上有更深入的彰显,也会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与体验。

一、激发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作为重要的启蒙时期,教师首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大家对于课堂更加积极地投入。这是一个教学中首先要达成的目标,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能够提出更深入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指导方式上做出调整与变化。比如,课堂上教师要多提问,且在问题考查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要不断变化。设计问题能够很快活跃课堂的整体气氛,让大家产生思考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随着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多在设问中体现一些开放化元素,这样不仅会为大家提供更开阔的讨论空间,也会让学生基于问题的分析讨论获得更多知识上的理解吸收,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做如下提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换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学生如果不能马上做出反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求三角形面积需要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了这个提示后,很多学生都能够立刻做出回答。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这个问题不仅和上面的问题有紧密关联,且体现了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样的设问方式会让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效更高,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巩固吸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利用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学科能力,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课程教学出发体现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

二、强化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会给学生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让大家在今后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都有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大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并且会让大家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作为小学数学课的向导,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整体教学环境与氛围,这样才有助于教师各种指导的展开与实施,知识教学和德育才会更好地在课堂上实现融合。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大家创设好的整体学习环境与氛围,多以趣味化的方式展开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有了这样的良好基础后,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投入,思考分析问题的主动性更强,也更容易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和传导的知识与价值,这才是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课堂的良好开端。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将故事教学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动物王国里,有许多动物围着听小兔、小狗的争论。小兔说:“我的领土大。”小狗说:“我的领土比你大。”原来小兔、小狗各占领了一块长方形土地,为领土的大小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谁的领土大?”大家对于这个故事都听得非常认真,不少学生听完后都随之产生了疑惑,学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最后都发现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就可以随之导入新课内容,并且告诉大家,学完这堂课的知识后,小朋友们就能够很快解答这个问题。以这样的方式活化课堂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与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随着学生知识的掌握慢慢丰富,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可以灵活解答各种疑问,是课程教学的一个能力培养方向。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探究式思考问题,这会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大家在分析与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会学会聆听,懂得如何和他人展开相应的交流合作,会领会到有效的小组配合在解决问题时带来的便利性。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会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展开实践探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学生协作配合能力,让学生懂得倾听的过程。而这些都是从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价值的一种体现。

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有一口堰塘,探测队在探测时选择了五处不同的地方,探测的结果分别是9.2 米、10.5 米、12.9 米、11.4 米、9.8 米,你能说出这口堰塘有多深吗?有的学生认为是12.9 米,有的学生认为是9.2 米,有的学生认为是10.5 米……学生自由争论,谁也不服谁,又都意识到自己的理由不足。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这口堰塘的深度呢?我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解决方案。学生立刻进入了讨论情境,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个问题学生目前解决上还有障碍,但是大家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各种观点会得到充分交互,学生也会从其他同学的表达中受到启发,这不仅可以为后面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也会让学生的小组协调与配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数学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