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文化视域下的当代学生核心素养探微

2019-01-10范永岁徐琼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北湖论语儒家

范永岁 徐琼莉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后,有关现代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而中华传统“和”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修身为本”等思想智慧,为当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由“天人合一”到“生态环保”。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作为现代中国人,生态环保素养应成为必备素养之一。中华传统“和”文化中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内容十分丰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素养的极好资源。如诵读《论语》《孟子》中的有关“天人合一”的章句;组织观看《国家宝藏》云梦睡虎地秦简,了解秦律中有关生态保护的规定;讲述《里革断罟匡君》《商汤网开三面》等“环保”故事等。

由“和而不同”到“社会参与”。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随着开放的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人心,当代中国人与世界的交往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中华“和”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观念为我们在人与人,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方面提供了丰富营养。大家只有做到“和而不同”,才能和谐相处、和谐共享、和谐共赢。对现代小学生来说,诵读经典,学习儒家的忠恕之道、仁爱思想,吸取“和”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智慧,对培养他们社会参与方面的核心素养能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由“修身为本”到“健康生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容易产生激烈矛盾和心理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面的素养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儒家“修身为本”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古老的良方。修身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和谐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问题。儒家经典《论语》《大学》是学习修身之道的极好教材。《论语》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论述,如:“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大学》更系统阐述了修身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方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彰显,发扬)明德(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亲民(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从小学习儒家的修身之道,树立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对于学生更好地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

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以下简称“北湖小学”)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和乐课程体系和劳动教育中积极探索当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猜你喜欢

北湖论语儒家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北湖的春天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如何读懂《论语》?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关于破解当前征收征迁难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济南市天桥区北湖项目为例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小仙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