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急千金要方》黄连丸对药方研究

2019-01-10张晶晶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2期
关键词:研末方用口渴

张晶晶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

《千金方》为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千金方》中方剂组成形式多种多样,从一味药物到几十味药物不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研究资料,但是《千金方》中有些方剂组成的药味较多,欲研究其配伍规律及临证主治等有关问题,往往让人有种无从下手之感。考历代名医临证处方,都十分注重精选药味,以发挥其最佳的疗效。因此对《千金方》对药方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千金方》对药方知识的挖掘和保护,还有利于提高对《千金方》医学思想的认识,拓展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故本文以黄连丸对药方为代表,根据本草、方书[1-3]所载为依据,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1 黄连丸对药方所治疾病

黄连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第一》[4],由黄连和生地黄组成。原文对其适应证的描述非常简单,只有“治渴”两字。本方收载于“消渴”篇中,可以看出此方是用来治疗消渴病的方剂。消渴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尿甜为最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5]。纵观世界医学史,中医对此病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消渴的相关记载,认为内热是其主要病机。《证治要诀》首先提出消渴当按上、中、下分类。《证治准绳·消瘅》言:“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从黄连丸治疗以口渴为主要症状的消渴病可得知,其所治疾病当为上消。

2 方中药物研究

2.1 黄连治疗消渴 黄连丸中黄连味苦性寒,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名医别录》记载黄连“主五脏冷热……止消渴”。《本草经集注》言:“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本草新编》记载黄连:“止吐利吞酸,解口渴……除痞满。”《新修本草》言黄连:“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现代中医认为其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历代医家均认为黄连是治疗消渴的良药,单用有效。《肘后备急方》用黄连一味制成蜜丸,治疗消渴尿多。《神效方》记载独连丸,用黄连一味酒蒸,研末为丸,治疗消渴口渴易饥,多饮,多尿,发热消瘦。《太平圣惠方》卷十七用黄连、大黄各一两,黄芩二两研末,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治疗热病烦渴,诸脏不安。《普济本事方》卷六记载三消丸治疗消渴,将黄连研成细末,冬瓜肉取汁,两药和而为丸,以冬瓜汁煎大麦仁汤送服。《圣济总录》卷五十九用黄连半两、瓜蒌根二两,石菖蒲一两为末,治疗消渴,日夜饮水不休,随饮即利。《简要济众方》用黄连、茯苓三分,麦门冬一两,苦参半两研末为蜜丸,竹叶汤送服,治疗胃气热盛,烦躁口渴。《近效方》用黄连为末,入冬瓜煨熟绞汁,治疗消渴饮水多,小便日夜六七十次,味甜如脂麸片。《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方用黄连、天花粉研末,入蜜为丸。《普济方》记载黄连丸,方用黄连、苦参、麝香为蜜丸,以茶送服,治疗消渴,烦热闷乱。《如宜方》用黄连、天花粉、冬瓜,水煎服,治疗消渴。《外台秘要》用黄连、瓜蒌研末,入生地黄汁为丸,以牛乳送服,治疗口干渴,饮水不休。《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二记载麦门冬丸治疗消渴,方用黄连、瓜蒌根研细末,麦门冬研成膏,3味药混匀为丸,麦门冬汤送服。《验方新编》记载三消汤,方用生地黄、当归、麦冬、天花粉及参术苓草和芩连知柏,治疗消渴饮水不休。《太平圣惠方》记载黄连丸,方用黄连、生地黄、人参、黄芪、麦冬、玉竹、栀子、知母、苦参、天花粉、赤茯苓、地骨皮、铁粉、甘草等,治疗消渴日久不愈,体痩心烦。《医学心悟》记载生地八物汤,方用生地黄、山药、麦冬、牡丹皮、荷叶和芩连知柏治疗中消,消谷善饥。《易简方》用黄连、冬瓜汁为丸,大麦汤送服,治疗三消骨蒸。《太平圣惠方》记载黄连散,方用黄连、知母、黄芩、天花粉、地骨皮、升麻、麦冬、人参为末服,治疗消渴饮水不止。《摘玄方》用黄连、冬瓜子、麦冬煎水饮,治疗消渴不止。《圣济总录》记载猪肚黄连丸,用黄连研末,火麻仁研烂与猪肚同煮,入黄连末,密缝肚口蒸至极烂,共为丸服,治疗消渴。余秀慧等[6]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一消渴患者,刻下症见口渴引饮,烦躁多汗,面色潮红,舌红绛,脉弦数,空腹血糖14mmol/L,尿糖阳性。方用黄连50g,黄芩片100g,黄柏100g,焦山栀100g,牡丹皮100g,共研细末,泡汁饮服,分15d服完。药后复查:空腹血糖7mmol/L,尿糖转阴,口不渴,食量、小便量均属正常。

2.2 生地黄治疗消渴 黄连丸中生地黄味甘苦,性寒,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珍珠囊》记载“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现代中医认为其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圣济总录》卷四十七用生地黄汁、藕节汁、生姜汁、生蜜治疗胃气盛实,蕴积为热,口干烦渴等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用黄连研末,生地黄汁、生瓜蒌根汁、羊乳和黄连末为丸,米饮送服,治疗岭南山瘴风热毒气入肾中,虚满而渴。《世医得效方》卷七用生地黄二两,黄连三两,朱砂一两,研细末,治疗心虚蕴热而致的消渴。《崔氏方》用黄连、天花粉研末,入地黄汁为丸,用牛乳服下,治疗消渴。《济生拔萃》记载黄连膏治疗消渴,将黄连研成细末,生地黄汁、牛乳、藕汁熬成膏,入黄连末为丸如梧桐子大。《丹溪心法》记载消渴方治疗消渴,方用生地黄、黄连、人乳、藕汁、生姜汁、蜂蜜制成膏服。《圣济总录》卷五十九记载黄连羊乳丸,用黄连四两为末,生地黄、生瓜蒌根各半斤绞汁,羊乳二合,制丸如绿豆大,小麦汤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滋膵饮,方用生地黄、山茱萸、山药、黄芪,治疗阴虚内热之消渴。《辨证录》卷五方记载宁火丹,方用生地黄三钱,玄参一两,青蒿五钱,甘草一钱,治疗春月伤风,口渴发热。《寿世保元》卷五用生地黄一大把研细末,以水一碗调开,用蜜一碗煎至半碗,入白茯苓末一两、人参末五钱拌匀,治疗消渴。《温病条辨》[7]卷二记载增液汤治疗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口渴,大便秘结,舌干红,方用生地黄、麦门冬各八钱,玄参一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用生地黄三斤,麦冬八两,天冬十两,为丸如梧桐子大,治疗妇人阴虚,口干引饮。《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记载赤茯苓煎,方用生地黄汁一中盏,淡竹沥一小盏,白蜜半斤,赤茯苓末五两,调匀,清粥送服,治疗消渴,唇口焦干,咽喉不利,心神烦乱。《辨证录》卷三记载三仙救火汤,方用生地黄二两,玄参三两,白芍一两,治肾经实火,口渴思饮。《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记载生地黄五两,木通三两,粳米三合,治疗口舌干渴,心膈烦热。《圣济总录》卷四十五用生地黄、赤芍药各一两,大黄、炙甘草各半两,治疗脾瘅脏热,引饮不止,环唇干焦。

3 配伍特点及适应证

方中黄连苦寒,具有泻火解毒之功;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能够养阴生津。二药相须配伍,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够治疗阴虚燥热而致的消渴,尤其善治疗上消。症见口渴引饮,口干舌燥,烦热多汗,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数。肺为水之上源,有敷布津液的生理功能,肺受燥热所伤,不能正常布津则口渴多饮。《医学心悟》言:“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方中生地黄滋阴润肺,黄连擅长清泻胃火,因此该方是治疗上消口渴多饮的良方。

4 小结

由上可知,黄连丸对药方治疗消渴病疗效肯定,黄连与生地黄组成的药对可以广泛用于治疗消渴上消。对药方虽药味少,但疗效显著,研究《千金方》对药方是研究其大方组方特点的必要方式,同时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研末方用口渴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茉莉花根巧治病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治头发脱落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治寒冷性荨麻疹/治五更泻
李天王
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