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9-01-10

文化与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华文报刊缅甸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在这个南国的夏日,《文化与传播》又与各位读者见面了。在本期稿件中,编者挑选了几篇文章向各位推荐:

在“文化传播史研究”栏目中,郑州大学褚金勇副教授的论文《从书籍到报刊:晚清技术革新背景下媒介传播方式的转型》,作者聚焦晚清时期知识传播方式由书籍为主导向报刊为主导的转型问题,通过梳理媒介演进的轨迹后发现,报刊媒介所具有的“机械印刷”“周期出版”“大众发行”三大生产传播的特点,使得报刊取代了书籍主导地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知识传播模式。

在“东盟新闻传播研究”栏目中,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单晓红教授的论文《缅甸早期华文报纸实践及其属性特征》,梳理了缅甸早期华文报纸的历史脉络。认为缅甸早期的华文报纸与其他地区的华文报纸不同,从一开始就与当时中国国内的思想变革、革命宣传和革命活动密切相关,政党属性是这个时期缅甸华文报纸的唯一特性,是中国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行动的一部分,是国内近代现代化进程中时局的延伸。

在“网络文化传播”栏目中,有两篇文章视角比较独特:第一篇为临沂大学杜明艳老师的《文化社会学视角下反转新闻的机制探析》,作者认为在文化社会学的视角下,反转新闻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强有力的文化形式,反转新闻是关于“恶”的叙事,反转的是意义而不是事实。“小凤雅”事件的新闻反转机制,是从“进步叙事”到“悲剧叙事”的框架选择,是媒体在对事实不明晰或事实未能反转的情形下,通过悲剧叙事调动公众情感实现的新闻转向。第二篇是南开大学孙立武博士的《观察主体的生产与真实的幻象——谈当下的网络直播》,作者指出,现代化的技术操控着网络直播中受众的“注意力”,进而通过技术与策略造就“疯狂理性”,将观察主体纳入到了网络直播的生产中。在这种技术操控下的主体性生产中,观者看到的真实与真正的“the real”不仅相距甚远,而且也很容易陷入精神上的匮乏。

猜你喜欢

华文报刊缅甸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百强报刊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缅甸记忆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缅甸非常之旅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