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2019-01-08李晓琴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农业农村

◎李晓琴

一、影响城乡经济与区域发展管理的原因

首先,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开,闲置土地多,土地市场缺乏活力,土地流转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农民失去对土地的处置权。农民的合法权益无从谈起,农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侵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流转十分困难,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难题,更会引起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其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避免发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不公平的重灾区,基础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等。我国的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的,是教育的顽疾,我们基层政府要积极的去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最大限度的让农村的孩子切实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再次,农村镇级银行设置的位置有很大的问题:一直跟随在当地的行政中心,无法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经济的不景气与它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它的存在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对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农村本身也存在这许多问题:市场体系混乱,政府管理的不到位,农民维权意识十分薄弱,市场信息更新慢等等,最重要的是资金不到位,面对这些种种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我们的基层政府在日常工作中没有重视的问题,这就导致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迟缓。

最后,农村的公共的产品也有很大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差,无法得到商家的认可。城乡发展的二元壁垒仍旧存在,县和乡一级的政府激发农村公共产品的活力,加大对这些产品产业的扶持,资金不到位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没有了经济的扶持,农村公共产品的发展举步维艰难以走出去。在这些农村本土的产品管理上,虽然钱权泾渭分明,但是实际情况是十分混乱的,甚至上是公共产品的管理出现了九龙闹海的乱象。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是多方面互相作用导致的,找到最深层次的原因十分重要。中国的地区差异有很多:各个地区的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还有各个地区的红利政策也不尽相同,有的更是天差地别,最终导致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去看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

1.区域内的科学技术应用性不高

创新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创新的来源最终是科学技术。将科研成果最大化的转化到经济利益的进程中,是对商品经济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一个地区要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个体系的建立带动的是整个地区的经济,而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创新力,它是这个体系是否完善的标准,区域经济同步发展是不停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在哪?就是将大量的科研成果变成经济利益从而形成本地区独特的发展优势。但是现实中存在的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地区政府不重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科研经费甚至对科研工作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2.区域内后来者居上的势头没有形成

梯度转移理论就是对目前情况最好的解答,它的内涵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保持较强劲的经济发展的势头,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成熟的技术和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以一种输血的方式带动落后地区经济良好发展

3.主导产业缺乏强有力的带动作

主导产业是地区发展的顶梁柱,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越强劲,它所波及的方面就更加的广,产生的带动作用愈加的强劲和势不可挡,甚至是该产业的相关产业迅速向他围拢过来,从而支撑着一方水土的经济发展。

4.农村商品市场体系的管理及国际竞争力需要提高

农村市场体系是中国农业市场经济长久发展的结果。目前农村商品经济体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制度缺失的尴尬,我们不得不面临这些问题:只注重外在的光鲜亮丽,内在的东西却十分的匮乏,布局有失考虑,合作和组织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等问题。综上所述,当务之急是一体化的认识,建设和规范。市场的预先防范体系还没有建立,农业相关部门创新不能和生产销售无缝对接,市场的经营主体没有发挥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全世界经济大浪潮涌动的今天,全世界农业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中国的农业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产业购买力的延展关系到农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但从实际的形势来看,我国农业的发展限制条件有很多: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甚至到了自然条件决定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有的地区甚至是形同虚设,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辅助设施更是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而有的却不能适应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农业技术方面的设备甚至说是很落后。与国际市场进行比较,中国的劳动转换成经济效益的程度比较低,这也是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初级的农产品有很多,精细化的产品寥寥无几;缺少品牌,质量普通销路广却没有自身的特点的产品到处都是;劳动车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组织,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

三、应对的措施

1.农村区域发展应对措施简述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市场因素,将农产品提高到一个合理的价位。严把产品质量,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保障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为导向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健全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薪资水平,年度评比向农村教师倾斜。借鉴发达地区相关的经验努力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的生存能力,加快农村产业转型紧紧依靠加大投入和利用网络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积极与农产品企业的合作,联合企业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路子

2.建立征地补偿及利益分享机制

充分保障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要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政策,激活土地流转市场,建立高标准的农业产业,把绿色,高效,优质发展好农业作为理念;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资金扶持农业的作用,农业的竞争力提升将指日可待。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好农村公共物品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大力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协调一体化,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发展农业为目的和导向。政府要着力发挥出主导作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加强对农业产品的管理,发展多样化的农村公共产品管理机制。我国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目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效果甚微,是因为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方向标就是因地制宜的地区考核标准。加强地区之间的联动和合作交流,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相互发展,相互促进,让区域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下保持协调一致。考核体系的建立要从实际出发,落脚到以更好地发展:一方面是强有力的评判程序,另一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内容。关于考核标准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灵活运用考核标准,对于经济发达的区域,需要鼓励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需要偏重于考核它的全地区平均水平和环境保护的现实情况,最终实现城镇化的目标。

3.资源整合重新配置的良方是顾全效率和公平

我国一直根据时代的发展顺应潮流在经济上不停地在做调整,僵化的发展模式不会让经济的良好发展的,从开始的市场为主导转换到政府管理到最后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效率和公平就是将这两方面看成两条腿,保证步调一致的。资金投诉要想技术上倾斜,要在公平和效率上考虑,要以长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与选择。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不能越位,是国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4.市场的主导地位始终不能变

资源整合优化部署要放在首要位置,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就是政府在掌握大方向,市场在大方向上进行主导实施。但是市场的微观调控不全是好的,必须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无方向,及时性不到位,地区的经济混乱在所难免,合理配置也会受到影响。政府的主导的力量在这时狗就发挥出来了!政府应该做好上层建筑,加强对区域经济的最适宜的规划。

5.加大措施力度,提高农业竞争力

我们要把竞争力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必须时刻保持农业的创新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管齐下缺一不可让土地的生产效率大步提高,让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把最新的技术产品投入到农业的生产活动中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将农业发展和智能化相关联。政府部门重视农业发展,将其纳入考核标准,利用互联网,搭建农业信息平台,让农业生产基地遍地开花,推选出农业产品的示范田和示范基地,让优秀的企业带动相应企业良好发展,尽快完善相应的机制政策,发展集中农业产地,选取发展好的基地作为示范,保持我国农业强劲发展的势头。

四、结论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是一个固定的过程,困难和挑战始终伴随在发展左右,因此,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我们灵活应对,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加强对风险的掌控,在改革和创新中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作出正确的应对良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猜你喜欢

区域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