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日农业经济比较研究*

2019-01-08曾令明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念科技日本

◎曾令明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的农业大国,农业在两国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相比较而言,日本的农业资源并不是特别丰富。日本境内多山,深林覆盖率很高。与中国相比,日本的耕地资源就显得相对贫乏。日本地少人多的现状促使其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采用小型机械化的耕作方式,并重点发展农业的生物技术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依靠科技的力量大力提升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效果非常明显。反观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施行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收入获得了一定的提升。但是,长期的粗放式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在量上获得了巨大增长,而在质上或者说内涵提升上并不明显。这种单纯量上的增长而忽视内涵提升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弊端日益凸显,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国情不同及发展理念的差异所造成的中日农业经济发展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以战略的高度审视中日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并从客观的角度审视中日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效果,深刻地汲取相应的经验,对于实施和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一、中日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都特别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国内生产总值都具有突出的贡献。但是不同的国情与不同的发展理念指导之下,两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却存在不小的差距。从客观的角度深刻审视两国农业经济不同的发展理念与不同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差距,弥补不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努力构建适合自己国情的创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与道路。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我国的农业发展为世界农业整体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建国之后,在党的领导之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广大农民的收入获得了巨大的提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自己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短板与制约我们继续前进的瓶颈。这一短板和瓶颈毫无疑问便是长期存在的不科学的发展理念与传统的、粗放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不科学的发展理念与粗放的发展模式便是一味追求农业经济发展中量的增长,忽视甚至漠视了环境的实际承载力;不科学的发展理念与粗放的发展模式便是无视农业经济发展中内涵的提升,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不科学的发展理念与粗放的发展模式便是不能从思想上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思维。在这一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影响之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质量发展循环之中,不仅效益和效率低下,所耗费的资源以及对生存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日本国内地理环境的现状便是山多,森林覆盖率高,耕地面积相对来说很少。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农产品,提升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便成为日本政府和日本社会各级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日本国土面积不大,人口密集程度也很高,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基于国情的制约,日本在长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非常注重环境的保养和维护,同时也非常注重科技发展为农业经济所带来内涵提升与高质量跨越。在这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之下,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走出的是一条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纵观日本农业经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日本的农业经济依靠科技的力量不仅实现了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最大化,而且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也颇为成功。虽然日本的农业经营也是采用小规模耕作的方式,但是其农业经济发展中精细化发展的程度很高。这种精细化的模式为其集约式发展道路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农业科技的深度发展做出了贡献。正是因为日本农业经济发展走出的是一条集约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度无疑是很高的。

二、中日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比较

不同的发展理念与不同的发展模式造就了中日农业经济发展走出了不同的路径,产生了不同的效度。但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不同的发展理念以及不同发展理念指导之下的不同发展模式,资源环境、劳动力要素、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所采取的农业政策等都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日国情不同,自然资源更不相同。中国幅员辽阔,而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明显不足。这种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无疑是中日选择不同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这种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也成为促使日本走内涵式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必须要立足的基点。而中国资源富足,耕地面积与日本相比明显具有优势,在走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可以依托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较多。这也是在自然资源比较上中国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就劳动力因素而言,日本非常重视教育,成人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比都比较高。而我国劳动力数量虽然具有明显的富足,但是农村中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因此,从劳动力素质上相比,日本的优势明显要高于我国。这种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对生产工具的把握和应用程度。劳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毫无疑问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日本因受制于自然资源的匮乏而选择的集约式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不仅促进了本国农业经济质量内涵式发展,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本国农业科技的携手共进。这种用科技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促使农业科技进一步前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无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借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劳动者文化素质的制约而致使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状况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恶性的低质量高消耗式循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这种恶性循环模式必须得以纠正;国家的农业政策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实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连续多年,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我国的国家农业政策基本上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支持农业发展方面的。日本的农业政策多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对农业发展采取保护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调整力度也不尽相同。

总之,相比较而言,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因自然资源的匮乏而不得不采用集约式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以实现单位耕地面积的产量最大化;因劳动者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而使得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明显高于我国;因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科技的普遍应用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对于农业的支持、保护和促进作用明显有异。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走出的是一条依靠科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一点上我国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之下以客观的态度审慎思考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之路。

三、中国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路径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限定词之一,首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仅仅一个限定词的变化,实质上凝聚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深化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深植。“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国家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三农”问题所做出的精细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不仅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构建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路径的必然要求。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具有相对的优势,但是用科学的态度,客观的视角,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意义重大。通过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以往那种竭泽而渔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和规划本地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的基础。

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比例,提高农业科技的利用效率,坚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构建我国科学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的关键一环。科技兴农、科技富农是新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要切实重视科技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制定适合的农业政策,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路径的重要保障。科学的适合的农业政策可以为新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不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猜你喜欢

理念科技日本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日本元旦是新年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探寻日本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黄金时代》日本版
科技助我来看云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