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自知力的效果评价

2019-01-08邵晓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邵晓林

(沈阳242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疾病,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引发的大脑功能和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而精神病患者一般意识清楚且智能基本正常,但在自知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病情发展到更为严重时,会出现精神上的残疾和衰退,针对个人的精神症状毫无任何判断力,否认自己为非正常人,甚至拒绝治疗[1-2]。上述加重现象被称为自知力缺损,此时,为了疗效的巩固及病情复发的避免,患者自知力意义重大。可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认知治疗对其自知力的作用尚不确定。为寻求答案,我们将70例精神分裂患者设定为在基本治疗之外进行认知治疗的治疗组,另外70例则相应设定为对照组进行基本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对象:在本地精神病院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146例作为样本,并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②抽样进组条件:符合诊断CCMD-3精神分裂症的各项指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35分;住院治疗时间期限为两个月以上;年龄为16~60岁。符合条件的共146例,均分为治疗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在18~56岁,平均(35±11)岁;病程已达1~10年,平均(4±3)年;对照组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3∶30;年龄在17~57岁,平均24~48岁;病程时间期限长达1~9年,平均2~6年。也就是说,两组患者经比较后,性别差异、年龄大小、病程时间长短并未构成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将1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73例,两组一同接受精神分裂患者的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认知治疗。使用自制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两个月后的情况做评查。详细方案:①与患者保持沟通时间,成为心灵契友。②结合患者自身病情正确引导患者对自己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思考,找到区别所在。③让患者在医者的帮助下了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学会理性对待自我的精神症状,认识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有利处,进而在精神和行为上有高度统一性,主动接受治疗。在两组患者入院时候和2个月治疗后,由其主治医师对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调查。

1.3 评定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两个月后,我们都要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对两组患者分别评查。BPRS的7级评分依据是患者精神状态的不同以及现场交谈情况,得分在18~126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自身病情越严重。ITAQ累计数目为11个项,每项均比照患者答题的完整度分级,共3级:0、1、2级分别代表无认识,部分认识,全部认识;得分范围在0到22之间,与BPRS相反的是,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恢复越好,自知力越完整。由一名精神科医师将这两项评查在同一天完成[3-4]。

1.4 数理统计法:收集总汇已获得的资料与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认知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分别为(50.54±13.42);(35.82±9.20),两组数据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认知治疗前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评分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分别为(11.98±1.97);(17.54±2.21),两组数据比较(P<0.05)。

3 讨 论

自知力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态度,而多数患者会面临自知力缺乏的情况。有些典型的精神症状本身就意味着自知力的缺乏,如幻觉、妄想,患者坚信他们的幻听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声音,甚至有患者可对一个个症状做出分析批评,但总的却不认为自己有病,这些都属于自知力缺乏的临床表现,在精神病的不同阶段,自知力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而这种变化一般都有规律可循[5]。精神病初期,部分患者的自知力尚存,能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在某些层面上发生了一定变化。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抗拒承认自身的不正常,甚至不愿意进行康复,这种加重现象称为自知力缺损。从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所示,患者所持的消极态度或矢口否认将使其治疗和康复均受阻。相比较而言,有认识病症能力者过后的行为适应情况良好,看清自身患病事实对后期治疗有积极影响,它决定了是否能主动配合治疗。

3.1 恢复首发病者自知力,认知治疗是必要存在的:自知力所指的是认识疾病、体验病理、依从治疗。大多数患者不具备自知力,难以判断言行异常度,不想去医院诊治甚至不想看见穿白大褂的人。有针对的给予治疗后,也很难缓解上诉现象,这时的医护人员需要陪同患者一起运用大脑思索、五官感受过往与如今的差别,使其由自我内部开始反思,初步进入现实世界,心理的虚拟世界与外部真实世界开始接轨,从而由治疗被动走向主观能动提高。缓解的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卑,这一方面导致患者不能拥有正常人基本的自信能力,变得多疑忧郁,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自我价值定位,不知人生航向。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理论学习,才会更加深刻领悟精神分裂这一症候群的痛苦;只要能促进病友间对疾病体验的探讨,激发这类人去辨别幻觉妄想并正视现实,才能让他们心灵在真正意义上“放生”,重获自由。据结果可知,在治疗后的双项打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在推进过程中,患者意念上愿意依从,重拥自知力,精神获较好改善。

3.2 提高及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认知治疗:作为患者,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影响自己走向了精神分裂,检查确认以后也觉得治疗是没有用的,因为总有人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其实这就是对药物治疗的无知妄论;其中,也不乏患者家属认为“是药三分毒”,觉得这种治疗对身体有害,甚至担心患者依赖药物,有药就正常,无药时又恢复患病状态,而这也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在认知上有巨大错误。通过治疗,不但能使病者接触了解抗病药物治疗,并且能使其配合医师的治疗,学会识别有效药物以及自我管理。由此可见,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患者尤为重要。文章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论是从BPRS获得的结论成果,还是据 ITAQ总计的测评分,在比较之后,没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两个月后各项测评分有显著差距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认知治疗可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自知力,改善病情。

3.3 对罹患者开展认知治疗的关注事项:在内容上,这种治疗方式囊括精神病有关原理、救治策略以及应对技术,所以应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及墨守成规的心理战术,在结合患者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基础上,运用职业操守、诊治经验、优秀人品和实践真知为患者实施认知治疗,使过程变得容易接受和自我消化;对思维逻辑上有严重障碍、行为紊乱的患者,早期沟通必然会受到限制,需耐心等待病情稍缓解后进行言辞说教。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BI评定量表在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功能状态评估及护理分级确定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都有精神病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