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

2019-01-07曹小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病死率满意率急性

曹小丹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循环一病房,辽宁 阜新 123000)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其发病较为突然且病情变化速度快、临床表现不典型,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在为患者提供积极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也十分重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为探究该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2]。此次研究将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进行本次护理调查,分析并比较62例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作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进行本次护理调查,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各31例。纳入标准:①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②发病时间不足72 h。③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④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为(52.1±4.6)岁。体质量50~73 kg,平均体质量为(65.4±3.2)kg。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为(52.2±4.8)岁。体质量51~74 kg,平均体质量为(65.5±3.1)kg。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显著(P>0.05),可比性显著。

表2 两组患者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的对比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如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治疗药物,配合医师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工作,另外也要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对症处理。

观察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服务,依据疾病特点以及患者情况设置护理路径表并严格依据计划进行护理工作:①在患者入院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干预指导,遵循低盐饮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在午夜后避免进食。第2天清晨为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②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告知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意义,以便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其诊疗配合度。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入院第2~3天评估其是否可以转出监护病房。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如可采取半坐位或头高足低体位,对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用药时要注意补液量以及滴注速度。③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高蛋白质以及低脂肪的食物,主要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治疗作用,告知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以及处理方法,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恐慌。④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则可执行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遵医嘱用药,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可适当下床活动,同时告知其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

1.3 观察指标:①住院时间。②生活质量评分[3]:采用SF-36量表,表中共设有36个选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③病死率。④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表中共设有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选项,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各项数据间的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与对照组进行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项目的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更为理想(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 31 23.4±3.1 81.2±3.7观察组 31 15.8±2.4 90.4±4.6 t-10.793 8.677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病死率、护理满意率的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有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则得到显著提高(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发病率较高,老年病患患病率超过10%[4]。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急症,临床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有调查发现我国成年人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明显增加。急性心力衰竭多因心脏病引发,如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5-6]。另外糖尿病、高血压等症也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水肿等种种症状,感冒、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等等均可能诱发该疾病。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较多,因此为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及预后效果,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科学、全面的护理服务也十分重要[7-8]。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疾病特点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促使护理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如心力衰竭发作后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十分重要,因此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着重关注了对患者体位变化的指导。另外患者在入院后多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变化,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具体表现实施针对性宣教以及心理疏导,以便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其对治疗及疾病本身的认知程度,提高其诊疗配合度。除上述几点外,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也确保各项护理服务更具有科学性以及计划性,依据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康复进展的不同实施阶段性护理,不仅可确保护理服务更贴合患者的护理需求,而且也有利于确保患者得到更为科学的护理服务[9-10]。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服务,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较爱哦,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显著缩短,病死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等均得到显著提高,证明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更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服务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病死率满意率急性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急性心包炎1例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