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之生物周日节律探析※

2019-01-07宇,卢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子午流营卫黄帝内经

乔 宇,卢 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355)

生物节律指生物生命过程中表现出的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的生命现象和活动.生物周日节律指生物与地球自转相吻合的生物钟周期,以24 h为计.对生物节律研究是当前一大研究热点,若生物节律出现紊乱,将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健康.如对现代人来说,生物钟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幼儿易出现生长发育疾病,成年人轻则可见睡眠障碍、焦虑症等,重则增加肿瘤发生率[1].本文以不寐为主,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分析,以探析生物周日节律.

1 营卫运行

《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五十而复大会……与天地同纪.”说明人体营卫之气循行规律具有周日节律的特点,即营卫之气的循行按每日昼夜的阴阳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2].同时本篇又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营卫循行规律可能出现紊乱而对人体睡眠的生物节律产生影响.如“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老者……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从老年和壮年的气血盛衰、营卫之气的运行状态,分析营卫之气根据生命规律运行时产生的影响.青壮年气血旺盛,营卫之气流转通畅,睡眠正常;老年人气血衰弱,营卫之气运行相对较差,导致老年人白天精神欠佳,夜晚睡眠质量差,因此治疗不寐时,以补益心脾、调和营卫为主.杨晓寰等[3]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有效率为8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归脾汤心脾同治,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气旺则血自生,通过药物作用使营卫之气调和,则病得治.

2 阴阳消长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即人体阳气具有日周期变化的特点.《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朝则人气始生……夜半人气入脏.”同样强调了人体阳气每日的周期性变化.《素问·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说明人体睡眠功能的正常有赖于阴阳平衡.甄火英等[4]主张要根据阳气的变化规律起居作息,白天阳气盛,可进行适当运动;临近傍晚至天黑,阳气开始敛藏,应暮而收拒,无扰筋骨;若阴阳失交,阳不入阴,则易导致不寐.陈宏伟等[5]采用泻阳补阴针刺治疗法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治疗失眠,以口服药(谷维素、七叶安神片、安定常规用量)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说明辨证应用泻阳补阴法调整阴阳治疗不寐效果更为明显.

3 经脉之气运行

《灵枢·卫气行》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叙述了经脉的起始走向和表里关系,且随流注时间差形成的经脉之气有节律的盛衰变化,即后世子午流注学说的起源.子午流注学说讲究定时、择时取穴,因时制宜,将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与人体的节律性思想相结合,并运用到针灸诊疗中,是中医临证颇具特色的诊疗手段[6].孙赵峰[7]在研究中选取60例不寐患者,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遵循“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取母穴大都,于巳时(脾经经期输注之时)开穴治疗,同时配合选取百会、关元、三阴交、神门、照海、内关、心俞等心经、脾经穴位治疗2个疗程,另加用中药辅助调理;对照组采用地西泮5 mg,每晚1次,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复发率为44.40%.表明子午流注针法配合中药治疗不寐短期效果优于西药,且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曾奕[8]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法针刺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为94.7%,常规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表明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针刺治疗效果优于一般针刺,且可以缩短疗程.

4 五脏之气盛衰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从病理角度指出五脏病变与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白天时,五脏之气强盛,病情减轻;夜晚时,五脏之气衰弱,病情加重.说明某些疾病发生的节律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某脏当值之时该脏病好发、多发、致死率高.《素问·宣明五气》云:“心藏神……肾藏志.”说明五脏皆是藏神之所,不寐主要责之于心,但与五脏密切相关,夜晚五脏之气相对衰弱,尤以心病夜半甚之.亢登峰等[9]统计了8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其中44.5%发生于6∶00~12∶00;闫旭龙等[10]统计了12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时间,44.3%发生于6∶00~12∶00,以上时间段发病均高于其他时间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诊治不寐过程中,需以调整心神为主,并兼顾五脏.

猜你喜欢

子午流营卫黄帝内经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