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神妙补心丸治疗失眠经验*

2019-01-07杨佳楠李鑫浩梁丽娟

中医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诸药心安神医方

杨佳楠,李鑫浩,陆 航,梁丽娟,刘 玲

(1.甘肃中医药大学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3.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李应存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内敦煌医学研究著名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李教授研医临证30余年,长期专注于敦煌医学的文献与临床运用研究,勤求古训,融会新知,致力于将古老的敦煌医方重新运用于临床,让敦煌医学这一瑰宝更好地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健康事业。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李教授运用敦煌神妙补心丸治疗失眠经验介绍如下。

1 失 眠

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认为该病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失眠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李教授认为:失眠是由阴阳失调、神不入舍所致,诱因多为思虑过度,阴血暗耗,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李教授在研究敦煌经卷的过程中发现:敦煌神妙补心丸的适应证与失眠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者相仿,值得发掘运用于临床。

2 敦煌神妙补心丸

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医方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目前公布的敦煌医方有1 240余首[1],其中除了个别见于前代医学方书的古方外,大多是以手抄本的形式传抄的六朝隋唐医家的经效医方及单验方,充分反映了我国隋唐时期的医学成就。这些医方组方配伍别具特色,给药途径独特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效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神妙补心丸全名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出自英藏敦煌医学卷子(S.5598V)。该卷子抄佛经两种,正面为佛经S.5598 a《大悲啟请》(首题)、S.5598 b《无障碍大悲心陀罗尼》(首题);背面为S.5598 V《佛说加句尊胜灵验陀罗尼神妙章句》。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即出自背面S.5598 V,起自原卷第26行,全方内容完整。原文为:“佛说加句霊(灵)验尊胜陁(陀)罗 (尼)神妙/章句真言曰:/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乹(干)薯蓣、乹(干)地黄、杜仲、百莭(疑为部之讹)、方(防)风、/芢叅 (人参)、丹叅(参)、茯苓、茯神、贝母、乳/糖、五味子、石菖蒲、麦门冬去心、/甘草炮过、远志、栢(柏)子仁,右/件药十七味细剉,洗去尘,乹(干)焙,/为末,练(炼)白粉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空心含一丸,徐徐 (咽)津,/去滓,细(嚼) (咽)下,服十日廿日,支(肢)/清雅,三十日骨健身安,不惊疑。/开心益智,补髓,久食驻颜,功力广/大,不可述。”[2]

关于方名由来,相传道宣晚年居终南山白泉寺,为了创立佛教“律宗”派,诵经念佛,不舍昼夜,因过于劳心,未完夙愿,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在道宣梦中授予此方,专于补心,谓天王补心丸。《医方集解》言:“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王淑民先生[3]从方名、主治、组成等3个方面分析比较,认为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即是天王补心丹原始方。李教授从方中“薯蓣”二字断定: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补心丸方抄写年代大致在唐代宗以前[4]。

方中干地黄、麦冬滋肾阴,降虚火;人参、茯苓、山药健脾益气,气旺而血自生;五味子酸收敛阴,补肾宁心;茯神、柏子仁养心安神,丹参养心活血,清养并用;远志、石菖蒲涤痰开窍;贝母、百部润肺止咳,兼解郁除烦;杜仲一味,鼓动肾阳,于阴中求阳;防风反佐,补中有散;乳糖即《唐本草》之石蜜[5],补脾气除心烦;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补心安神、开窍涤痰、润肺止咳之效。该方制方严谨,配伍精当,补中兼行,阴阳兼顾,对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肺虚痰滞之证尤为适宜,久服亦佳。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男,32岁,2018年6月6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1年。刻下症:入睡困难,需0.5 h以上方可入眠,多梦易醒,伴脱发,纳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脉沉尺弱。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辨证为心肾亏虚、阴血不足。治宜补益心肾,养血安神。方用敦煌神妙补心丸化裁,处方:生地黄20 g,麦冬6 g,党参15 g,山药10 g,五味子15 g,茯神20 g,炒柏子仁20 g,丹参12 g,蜜远志10 g,石菖蒲15 g,浙贝母10 g,百部15 g,盐杜仲15 g,防风10 g,炙甘草15 g,侧柏叶15 g,生姜3片,大枣6枚。6剂。1剂/d,3次/d,水煎服。2018年6月13日二诊:睡眠较前好转,10 min左右即可入眠,时有遗精,腰膝酸软。上方改丹参为15 g,加淫羊藿30 g,继服12剂。2018年7月4日三诊:夜寐明显好转,腰酸减轻,遗精3次。上方改淫羊藿为15 g,加芡实25 g、韭菜子20 g、制何首乌10 g,再服6剂。2018年7月11日四诊:睡眠已基本正常,遗精未作,脱发减轻。上方改炒柏子仁为25 g、盐杜仲为20 g、百部为20 g、浙贝母为15 g、制何首乌为12 g,继服6剂。1个月后随访,夜寐安,遗精止,新发渐生。

按 本例患者属心肾亏虚、阴血不足,故主方选用敦煌神妙补心丸益气养血、补心安神,加淫羊藿、芡实、韭菜子益肾止遗、强筋壮骨,侧柏叶、制何首乌养血生发。诸药协同,标本兼治,心肾两顾,必当效如桴鼓。

例2 患者,男,20岁,2018年6月13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1个月余。刻下症:卧床后思虑过多,入睡困难,甚则彻夜难寐,白天神疲乏力,精神不佳,纳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脉细。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辨证为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方用敦煌神妙补心丸合敦煌疗风虚瘦弱方加减,处方:生地黄20 g,麦冬6 g,党参片20 g,山药10 g,五味子10 g,茯神15 g,炒柏子仁12 g,丹参10 g,蜜远志10 g,石菖蒲15 g,浙贝母10 g,百部10 g,盐杜仲15 g,防风10 g,炙甘草20 g,黄芪20 g,桂枝12 g,麸炒白芍15 g,当归30 g,川芎20 g,生姜3片,大枣6枚。6剂。1剂/d,3次/d,水煎服。1个月后随访,眠安,精神佳。

按 本例患者证属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故方选敦煌神妙补心丸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合用敦煌疗风虚瘦弱方气血双补。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养血补心、益智安神之效。疗风虚瘦弱方出自法藏敦煌医学卷子 P.3930,原文为“治产后风虚瘦弱,不能立、无力、短气方。取当归、生姜各四两,黄芪、芍药、芎藭各三两,桂心、甘草各二两,羌活一两,干枣三十枚,擘破,羊精肉三斤。右(上)已(以)上并切,以水二升,先煮肉,取汁一斗。去肉下诸药。复煎取汁二升半,即去滓,分作三服。服别如人行十里,进一服即(差)。”[5]方中当归、芎藭(即今之川芎)、芍药调血养血;黄芪、甘草调中益气;桂心、羌活解表散寒,温通阳气;生姜、大枣以资后天,使生化有源;血肉有情之羊精肉助元阳,补精血,益虚劳。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解表散寒之效。

4 小 结

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心主血脉而藏神,只有精血充足,才能使神志安宁。从心而治,养心、补心是失眠治疗的出发点。敦煌神妙补心丸滋阴补血、养心安神,可有效治疗阴血亏虚型失眠,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诸药心安神医方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心悸失眠方
两个泡脚方降血压
自制蜜膏治反流性食管炎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入秋藕如玉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