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2019-01-06焦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32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创新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焦瑞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与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为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该文通过调研近年来的相关文章,提出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创新素养和信息意识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意识;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2-0129-02

1概述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逐步由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育。为顺应信息时代发展和新课改要求,大力开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研究,对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研究现状与内涵

2.1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讨论和研究文献日益增多。截至2018年12月,笔者以“核心素养”为主题词频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时,2009年至2012年仅有两篇文献出现“核心素养”词汇,但文献中核心素养的含义更接近于常说的“素质”,概念较为宽泛,与近年提出的“核心素养”在内涵上有较大差别。2013年之前的文献主要以研究广泛意义上的“素养”为主。2013年后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资料开始增多,自此,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正式开始启程,但初始时期主要是相关的学者和专家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较多,文献数量较少,但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关注人群扩大,文献数量逐年增多。

但是有關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文献数量较少,以“信息技术“AND”核心素养”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时,从2017年开始才出现有关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在2017年仅有30篇,而2018年只有20篇相关的期刊论文。所以笔者在这样一个阶段选择了关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2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我国,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框架构建,主要代表观点是李艺、钟柏昌教授提出三层结构,将核心素养分为由学科思维层、问题解决层和双基层。另一方面是任友群教授等采用文本分析法对相关素养的内涵进行聚合分析,抽象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要点,通过概念映射法提炼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和信息社会责任。任友群等提出要树立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观,多元需求课程结构,渗透项目式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然要求。

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3.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素养是教学基础。信息意识即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为了方便广大师生的理解,我国专家们提出了更简单易懂的解读:“信息意识”就是面对不理解的东西,能主动地去找寻答案,并知道到哪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找寻答案。这样的解读有助于一线教师对信息意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基于此种解读,笔者认为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当今社会,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第一节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且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用计算机寻求解决方法,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重视学生网络方面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体验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地去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而且还能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1.2拓宽学生信息渠道

高中生的生活单一,能接触到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局限。信息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根据不同的承载信息载体,信息来源渠道大致可分为:人、事物、纸质媒介以及电子媒介四大类。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让学生了解多样的信息获取的渠道,从而在生活中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获取信息。通过让学生切身体会信息渠道的多样性,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3.2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素养是教学核心。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派拍特教授在提出了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通过合理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理解人类行为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是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核心,更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着力点、落脚点。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们应该从编程课程着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3.2.1从编程教学培养计算思维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编程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编写代码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逻辑分析找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形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到更多同类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的目的。

例如,我们初学编程最常见的问题:输入一个数n,求出这个数的阶乘。我们如何通过这个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呢?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步进行解答:

①分解问题:运用分治、类比、归纳分析等数学思想,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解决,并通过类比的方式将问题实例化,最后通过归纳分析解决问题。将这个任务先分解成“找出5的阶乘的方法”,然后“修改循环变量”,最后依次分别解决。

②认知模式:计算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是认知模式的一种。通过分析,采取循环累加的方法能够解决,那么的计算也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迎刃而解。

③抽象思维:在程序设计、编写和调试的过程中,教师提出进一步的问题,采取问题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程序运行与测试的过程中体会到程序设计的严谨性。

计算思维的提出增加了日常教学的难度与深度,但同时也开阔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3.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教学关键。邢宇航等指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指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等,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群体协作,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必备品格。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关的系统与工具,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创新创造与分享知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具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

3.3.1从课前、课中、课后落实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课前、课中和课后三者协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1)课前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具体教学目标,再结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师课前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相关文字材料、导学案、计划表、任务分工表、课前所需的視频资源等;教师进行任务的下发,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导学案内容包含学习目标、知识技能以及学生课前应做的准备等内容,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清楚课程内容和上课流程;任务分工表需要学生填写各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和完成时间,使学生明确自身任务,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任务。课前准备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支撑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最好选择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创作欲的相关内容。

2)课上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通过呈现教学主题,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教师还需要创设项目情境,详细介绍课程的具体要求,深度解析教学内容。教师展示类似主题作品的案例,并结合主题简介案例的创作思路和制作方法等,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作品创作后,教师应专门对作品进行讲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上一层楼。

3)课后

教师建立便于管理的微信或者QQ群,将课前和上课用到的相关资源进行整理上传。帮助学生在线答疑,随时指导。教师提前录制所需软件的操作步骤,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老师还需要设置一定的反馈机制,根据不同学生对与课程的反馈与建议,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与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问题中,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

3.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是教学根本。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各式各样的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全世界的信息资源。网络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如何更加安全的获取信息,如何正确地获取到安全的数据,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如何教会学生对信息进行分辨利用,保障学生的信息安全,是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3.4.1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就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安全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可以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微课和网络资源等让其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一步地进行引导,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用来加深学生对与信息安全的认知。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容易产生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查询。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思维导图绘制,上课时进行分小组汇报。而教师进行侧面引导,让学生们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相关信息不被泄露、不收到危害,从而强化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3.4.2提高学生信息责任感

教师要适当地创设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信息责任感。如在新课标“信息系统与社会”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列举真实的网络言论的不真实性造成危害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网络信息责任感的重要性,做一名具有网络道德的好网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体会信息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对自己进行内省,增强信息责任观念。通过抛出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具有代入感,从而深入地理解信息社会责任感的重大意义。

4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信息的基础知识而存在的科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本文对相关的核心素养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四个方面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创新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