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2019-01-06常安江,王冬梅,李艳惠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生态环境探讨

常安江,王冬梅,李艳惠

摘 要: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强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修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指出生态环境恶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与意义,强调开展保护性耕作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生态环境;探讨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12.09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升,然而生态环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我们对土地保护意识不强,长期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沙尘暴、雾霾、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板结,生态环境恶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粮食产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国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推进用地与养地结合,有效控制环境的恶化,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改善了环境质量。开展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1.1 沙尘暴肆虐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对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协。中国科学院对沙尘暴的研究表明,沙尘暴增加与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恶化、沙漠化土地大面积扩散有直接关系。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退化的耕地和草地,而不是天然沙漠和戈壁。

1.2 黑土层退化,耕地质量下降

占全国粮食总产1/5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多年来的过分开垦,高负荷耕作,掠夺式经营,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具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黑土层变浅、耕层变硬、多年浅耕形成了坚硬犁底层。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市耕地开垦之初有机质含量在3%~6%之间,黑土层厚度在50~100 cm左右。开垦60年后,我市旱作地块有机质含量在2.5%左右,水田地块有机质含量在1.8%左右。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30 cm左右,比开垦之初减少20~70 cm。几百年才形成1 cm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1 cm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耕作地表裸露,土壤风蚀、水蚀带走大量肥沃表土,致使土壤退化。

1.3 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近年来,农民把作物秸秆当成农业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料”肆意焚烧,既造成了大气污染,又破坏了土壤表层养分。

1.4 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

大量施用化肥無疑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污染。不少地区采用抛撒化肥的方式,使化肥不均匀地散落在土壤表层,特别是氮素化肥施用过量,一方面使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另一方面,易使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的大量有效成分在空气中挥发,被作物吸收利用的仅30%左右,不仅损失肥效,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与意义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提升耕地质量、稳定粮食产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实施保护性耕作是现在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机械深松(一般三年一次,深松时配带苗床平整装置)、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植保防控病虫草害、苗期深松追肥。

(1)秸秆覆盖。作物秸秆覆盖地表,目前,从我市土壤状况来讲,秸秆覆盖量越多越好。因此,我市主推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利用秸秆归行机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进行秸秆处理。将播种时窄行秸秆清理到宽行上,宽行上的秸秆条状铺放,达到待播种状态。

(2)机械深松。深松是指秋收后,使用专用深松机,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在不翻转、不扰乱原有土壤耕层的情况下进行耕作作业。一般要求深松深度在35 cm以上。

(3)免耕播种。是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减少到播种时能保证种子发芽和出苗即可,但不能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免耕播种一次完成苗带秸秆清理、开沟器开沟、单粒播种、深施化肥、挤压覆土镇压等项作业,代替传统耕作秸秆离田处理、机械旋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镇压四项作业。同时,免耕播种机必须满足免耕播种的技术条件,即:地表有秸秆覆盖、播种和施肥开沟必须是窄开沟、覆土的同时重镇压。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是如何实现免耕或少耕。

3 开展保护性耕作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

3.1 保护环境,减少沙尘暴

秋收后将作物秸秆覆盖于地表,减少了冬季、春季因土壤裸露出现的大风扬尘现象,从而减少了农田的退化率,切断了沙尘暴的主要来源。

3.2 保护地力,增加养分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秸秆覆盖,减少土壤风蚀、水蚀,秸秆腐烂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土壤肥力。据实验观测,实行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可减少土壤径流60%,减少水土流失80%左右。连续五年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土壤表层0~5 cm形成有机质积累,土壤有机质增加20%左右,有效增强土壤生物活性和通透性,提升耕地质量。

3.3 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推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节约。一是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就是为秸秆科学、有效、合理利用寻求出路,就地还田,使玉米秸秆“变废为宝”。二是节油,传统农业机械工序多,耗油量高,而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耕作和秸秆处理的数量,从而减少机械设备和燃料消耗。三是节水,保护性耕作抑制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生态环境探讨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要点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