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移动端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实践

2019-01-06冼碧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移动端学习资源微信

冼碧雯

摘要: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员都是成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比较高,主观能动性强,注重自主学习,但他们的学习时间往往不充裕,知识基础不均衡。本文作者分析了基于微信移动端学习资源的教学功能,探讨了基于微信移动端学习资源的设计,并将该类资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员提供移动学习资源,帮助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微信;移动端;学习资源;学习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24-0094-03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教育类服务、资讯等资源的一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在移动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動可以是同步或者异步,学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无限次重复学习。而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员都是成人,他们有丰富社会阅历,对知识的渴望比较高,主观能动性强,更注重自主学习,所以在开放大学中,非常适合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 基于微信移动端的学习资源特点

1.用户基数大

根据中国证券网的数据,截至2018年8月,微信的月活跃账户超过10亿。笔者通过问卷星,对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院番禺分部2019年春季入学的物业管理专科学员(男生192人,女生173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微信使用率、学员对微信平台上学习内容的偏好、学员对微信学习时间的偏好等。在300多位被调查者中,微信使用率达到100%,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学员会通过微信进行移动学习。

2.使用成本低

学生只需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连接WIFI,就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使用成本低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用户使用的普遍性和积极性。

3.便捷性

微信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海量的学习信息。同时,基于微信移动端的学习模式拉近了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4.形式丰富

学员通过微信,可以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一对一或群体即时信息交流传递,也可以通过公众平台定时推送内容。学员使用朋友圈分享生活点滴和智慧人生,在朋友圈互动符合学员日常的沟通规律。

● 基于微信移动端的学习资源设计

基于微信移动端的学习主要特征是“微”。“微”学习体现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所以教学资源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①碎片性。根据问卷星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大部分学员偏向每天用30分钟至60分钟进行学习,同时基本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所以,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设定为5~10分钟。②系统性。碎片化并不意味着学习内容杂乱无序,教师需对内容整理归纳,形成系统知识,同时突出重难点内容,增加学员学习的动力。③多样性。教师应该围绕教材主题,拓展新的知识点,学习内容要和学员生活及工作相结合,让学员感受到“学以致用”,这有助于学员主动和持续地学习。④以兴趣为导向。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员都是成年人,大部分是在职人员,他们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必须要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员特点,增加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前沿知识。

● 基于微信移动端的学习资源使用实践

“人文英语2”是国家开放大学人文类专业(专科)开设的公共英语课程,本课程以真实的语言素材为载体创设职场情境,训练学员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情境下使用英语初步交流的基本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国家开放大学人文类成人学生,他们都是业余学习者,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时间不固定。因此,笔者在“人文英语2”课程中,针对物业管理专业的学员开展了基于微信移动端的教学,主要采用微信群和微信订阅号相结合的方式。

1.组建微信群

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分部番禺学习中心物业管理专业的学员有着相似的专业背景和就业环境,笔者以“人文英语2”课程为单位建立微信群,让学员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微信群里,学员在“同辈压力”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文本、语音或者小视频等形式进行沟通。教师在上课前需制订一些“群规”,这样能使群内沟通更有秩序。虽然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教师如果能引导学员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学习,并就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则能营造较有互动性的学习氛围。相对固定的讨论时间也能避免对学员造成干扰,教师在学员完成移动学习后,及时给予学习反馈,对个别学习活跃分子,给予个性化的点评,通过一部分积极学员的“模范作用”,带动群内“潜水围观”学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大部分被调查学员表示喜欢书面文字的学习资源,因为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收听音频会容易被环境干扰,利用微信群进行移动学习,如果大量的学习资源都是音频,学员则很难定位学习重点。所以,教师应把音频和文本有机结合,在学习新的内容时,以文本开始,介绍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考虑是否使用音频,这样方便学员对学习内容重点进行定位。对于需要实操的课程,如英语口语等,教师可同时建立两个微信群,一个群是教师辅导,另一个群则是布置与批改作业,组织学生讨论和练习。分群管理可以避免群信息太多,需花大量时间“爬楼梯”,同时便于学员快速查找对应的信息。

2.建立微信订阅号

通过对学员的调查,发现超过43%的学员希望通过微信移动端学习新的知识,将近39%的学员想通过微信移动端学习拓展教材以外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把教学资源设计重点放在拓展新知识方面。笔者对“人文英语2”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并将教学资源分为微课件、微视频、测一测和知识拓展四大块。在制订学习计划后,通过微信订阅号,定时分批推送学习资源。

①微课件。根据调查,很多学员希望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将教学内容以“微”的形式出现,所以课件内容不能长篇大论,学习时间应该是控制在5分钟左右。“微”不仅在于时间短,更是学习内容的细化。教师需将知识进行系统细化,每个知识点小而完整,知识点之间要有良好的逻辑性,最后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②微视频。视频内容不应该只是对知识内容的简单复制,应该是课程内容的扩充。视频和文本相互结合,可以使学习者在不同场景学习。

③测一测。小测可以分为课前小测和课后小测。小测的题目不宜太多,应该控制在5~10题,不给学员造成学习负担,避免其产生厌做厌学的心理。课前小测方便学员了解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薄弱环节,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学习,达到“因材而学”;通过课后小测,教师能了解学员对本知识重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和形式。

④知识拓展。订阅号推送的内容,不能简单复制教材的内容,而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动向和热点,展示该学科最新的知识内容。例如,结合“人文英语2”课程的教学,教师在A Successful Interview单元学习中引入面试视频,让学员有代入感,同时介绍面试过程中的忌讳或者面试成功的方法,让学员对面试有全面的了解。在Love and Marriage单元,教师引入婚姻观和价值观的英语视频,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学员小组讨论。

● 结语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微信朋友圈和其他微信群很容易分散学员的注意力。其次,微信群有可能变成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而学生在“潜水”(不发言)。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微信群里的互动性是移动学习的一个难题。再次,微信订阅号的被动性很强,推送的内容很容易被学员习惯性忽视。教师如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习惯,如何保持学员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的学习热度,这些都值得思考。

移动学习的特点非常符合国家开放大学学员的学习习惯,学员也具备了移动学习的硬件和主观学习的意向。作为教师应该顺应学员学习习惯的发展,设计出适合成人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邹丹.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09).

[2]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

[3]尤春花.依托微信功能促进英语写作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8(01).

[4]仝宇光,张丽芳,张玉.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7(02).

[5]汤跃明,付晓丽,卜彩丽.近十年移动学习研究现状评述[J].中國远程教育,2016(07).

[6]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

[7]余长江,龙琼阳.微博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新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

[8]胡立攀,李新成,唐国菊.国内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6).

[9]陈明明.移动学习资源的创设与评价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市高校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JG237)。

猜你喜欢

移动端学习资源微信
微信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浅析移动端视频的发展
谈谈PC端流量转移至移动端趋势下广告投放的模式创新
移动端医疗维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