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2019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关键词

2019-01-06本刊编辑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可视化学科人工智能

本刊编辑部

核心素养、智慧课堂、STEM教育、深度学习……

刊发于全年24期杂志的这些“关键词”,是我们与行业共同走过2019年的印迹。

2019,以史为鉴,以梦为马;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2020,路遥远,不止步!

链接新课程

走向新课程:教师需要做什么?

自从2018年年初教育部正式公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程已经从设想走向了现实。

2019年,新课程以新教材、新环境、新评价等方式落地实施。那么,走向新課程,教师需要做什么呢?是消极地等待还是主动地适应呢?

立体建构、特色育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育人价值的实践与探索

——写给信息技术教育四十年(1979-2019)

自1979年北京景山学校在全国率先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来,伴随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浪潮,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一直在探索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育人价值。从Basic编程语言教学,到应用软件教学,再到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相关探索,这表面上是一个求新求变的过程,实际上有一条稳定的主线,那就是思考信息技术要教什么,怎么教。让我们走进充满活力、团结创新的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从具体而微的角度,看看这四十年波澜壮阔的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时代图景。

教育NEW STYLE

如何通过教学设计

在课堂中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吴建锋:弄清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内涵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是否可以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这样的教学设计怎么来做?各教学环节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

谢琪: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境设计等。教材分析由结构内容和地位作用组成,要重点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各要素体现在哪里。学情分析由学习心理特征和已有基础组成,要重点分析学生已有的学科核心素养基础,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学习心理特征是否支持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培养。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奠定基础。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来设计(要做到可评价),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根据学情支持(或培养支持)核心素养落实的方法。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做支撑。

STEM的新样式:A-STEM

——深圳龙岗人文引领的STEM的新思想和新做法

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于2001年正式确定STEM这个词开始,STEM教育很快风靡全世界。目前国际上STEM教育精彩纷呈,据英文维基百科显示,已出现了17种变式。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结合本区域工业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提出了STEM的新变式——A-STEM,旨在强调STEM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引领价值。

龙岗A-STEM教育严谨治学、踏实实践的作风,值得在STEM教育上奔跑的人停下来静静思考。龙岗A-STEM,始终不忘自己出发的目的——人文精神、STEM为人服务的宗旨。我们由衷地期待,全国各地的实践者们,能像龙岗一样,开出自己的花!

STEM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陈刚:可能有时我们把STEM教育想得过于复杂了。如果STEM活动的选题来自于真实生活,则往往就自带了STEM属性,如小鸡孵化器,还有您带领团队设计的“DIY植物芳香油制品”“灭蚊灯的设计制作”等案例,这些案例并没有技术的“高大上”和设备的“白富美”,但都行之有效。

巫雪琴:是的,在当前阶段,我们必须让STEM教育更“亲民”。STEM教育指向创新,但却必须立足传统的学科课程,希望学生在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科知识学活、学透、学扎实,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让“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完美结合。当然,STEM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中的“学”也有很大区别,STEM项目实施的关注点从标准答案转向基于证据和推理的科学理性,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于为他们将来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如何理解作为学科的人工智能教育

吴俊杰: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既包含教育信息化,又包含学科整合的更为宽泛的话题。无论怎样,搞清楚作为学科的人工智能教育,都是避免出现浑水摸鱼的各种现象的一个基础性的话题。那么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架构?它的核心知识脉络应该是怎样的呢?

程晨:我觉得目前在技术方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机器学习。作为学科教育的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合格的、能够设计优化相应学习算法的高科技人才。假设前面说的这个目标定位在大学,那么扩展到中小学,对应的目标就是在小学和初中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体验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在高中是要让学生能够测试已有的一些人工智能学习算法,理解机器学习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某种机器学习模型。而如果要达到高中的人工智能教学目标,又必须要在小学和初中就开展编程教育。

如何理解作为教学实践的人工智能教育

吴俊杰:寻找一个能自动适应各种赛道的机器人方案,是一个“通用问题求解”的过程,这确实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机器人程序不同,而且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

向金:当我们从机器人自然而然地走向人工智能时,发现人工智能这个教育领域其实比想象的更广、更宽,它代表着一种比简单的编程更为通用的思维能力,数据、知识及模型之间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移植到很多学科。例如,我一直在做的这个课程,希望人工智能和数学结合起来,不是让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学已知的数学,而是让学生借助人工智能的思想去重新认识数学,然后让他们理解人工智能所需要的一些理论基础,为他们以后真正做人工智能核心的算法进行一定的积累。

如何理解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人工智能教育

吴俊杰:这次的对话内容主要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谈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对社会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需要怎样的劳动力结构来支持。

张路:人工智能浪潮可能会比互联网的变革影响更深远。它会非常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革命,还包括社会组织、伦理、价值等,同时,它也会深刻地影响到人类学习的方式,也就是教育。目前,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已经开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设施和工具,如智慧校园、阅卷系统、魔法教室,等等。二是人工智能教育或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即通过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编程、算法、创客、机器人、STEAM),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

虚谷物联来了

什么是虚谷物联项目?虚谷物联项目对教育有什么意义?

我们邀请来与“虚谷物联”项目颇有渊源的谢作如老师,听他聊聊他与虚谷物联的故事,聊聊他的初心,同时,看看谢晓贤老师为我们呈现的中小学物联网课程设计的两种思路,并邀请来几位已经运用虚谷物联进行教学的老师,看看他们怎么运用虚谷物联辅助教学。我们更期待虚谷物联项目能真正走进教学,产生普及的效应,形成真正的课程,助力学生的学习。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创客教育

——对话泰国曼松德孔子学院院长吴艳茹教授

吴俊杰:做创客教育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实践者是有力量的,实践者团结起来是有力量的,然后这个力量也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的增强并集聚。这种力量也可能会汇聚成一种趋势,让这个创意的雪球能够滚动下来,而这种趋势也特别需要孔子学院这样的已有渠道来共同向外传播。

吴艳茹:任何一种力量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所以我很喜欢谢老师的提法,要柔软地改变教育。对于一种力量如何充分调动、如何有效引导、如何维系平衡,这个特别重要。很多做法用意虽好,但稍有偏向,就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非常认同创客教育所带来的力量感,但更加关注以柔软的方式推动创客教育这种行为本身的恰切性。

教学最前沿

微课制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有关微课制作技术的讨论以及微课媒体设计的交流

冯萌鸽:好的动画确实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那些偏离主题的花哨无味的动画、一味炫技的动画非但不能给教学带来帮助,反而还会影响正常教学。所以,设计与制作动画一定要以自己的教学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认真编写脚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制作,真正为教学服务,这样的动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动画”。

王珏:在微课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媒体所带来的丰富表现力,把非常遥远、枯燥的史实,变成非常吸引人的感知、猜测、体验。这就是我常说的“语义情境化”原理:想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道理等语义知识,就必须将知识放入学生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情境越丰富、精彩,语义知识就越容易理解、记忆,同时也就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智慧课堂探索与实践征途开启

我们邀请了全国从事智慧课堂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先行实践的探索者,对智慧课堂当前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未来走向与实践建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观点交流,同时也分享了智慧课堂中实施教学的典型案例,期待为广大的教师了解感知提供启发,为未来实践应用智慧教堂提供参考,也期待我们抛出的观点与经验成为触发全国各地实践更广泛、更热烈、更深入的智慧课堂探索争鸣的起点,让尚处征途起点的智慧课堂实践走向更加深远和开阔的发展阶段。

找到撬动深度学习的杠杆解

——思维可视化支持下的深度学习策略

近年来,“深度学习”“思维可视化”相关的教学研究及实践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论文、专著、培训活动越来越多。那么,当深度学习与思维可视化相融合又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呢?

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刘濯源教授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领域深耕十余载,曾指导数十所学校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自2015年起,其研究团队又将深度学习理论与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进行了融合研究,并付诸教学实验。历时四年,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都收获到有价值的经验及方法。

我们特邀了刘濯源团队及他们指导过的幼儿园园长、教研主任及优秀教师们一起分享如何在不同学段、不同教学方向上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来支持深度学习的发生。

精准教研:让数据真正赋能教学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教育形态。基于智能工具采集的教育大数据持续累积,使得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深度都表现为数据化和可视化。教育大数据在构建新型教学生态、助力教学结构变革、再造教学流程方面的驅动作用日益凸显。但依靠测评工具和大数据技术收集的数据仍然停留在可视化层面。很多学校和教师只是将测评工具作为教师作业批改的替代,未能真正让数据赋能教学。而搭建起教育数据与教学改进之间桥梁的最好途径是教研。精准教研能够让数据真正赋能教学,让智能学习从设想变为现实。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从最初的极课大数据使用入手,长期倡导和实施基于数据的精准教研,形成了一套有理念、可操作、显效果的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

专业发展之路,如何“都挺好”?

——聚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行走路径

南京市鼓楼区率先通过政府创办名师工作室、名师领衔工作室主持人、骨干教师参加工作室活动的形式,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发展。通过三年的运作,名师工作室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的成员在专业能力、学科优势项目、科研能力、新技术课程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开创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领域。我们将从管理建构、促发机制、和谐共进、团队建设等角度,深度研究名师工作室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策略。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倪凯颜:“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范式主要学习流程应是怎样的呢?

陆志平:新的教学范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互联网环境和特定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发生在新的场景之中,学习流程可以简化表述为“任务—问题—任务”。首先是任务驱动的学习,给学生一个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其次是问题引导的学习;最后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合作探究。完成之后,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个新的任务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可视化学科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