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邪贼风”解析

2019-01-06邵学鸿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贼风现代医学灵枢

邵学鸿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内经》论虚邪贼风的篇章较多,后人多以四时不正之气作解,但其本质是寒热;或混同于六淫之风,而六淫实由运气说的风、君火、相火、湿、燥、寒六气演变而来,此风并非病因。时至今日,把虚邪贼风与现代医学病因作比对,若能契合,则可明确其实质。

1 “虚邪”与“虚风”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出于预防疾病的目的,上古圣人指出防避虚邪贼风,显然,他们是致病因素。至于虚邪,原名为虚风,是古人在占卜时命名的。如《灵枢·岁露》少师回答黄帝“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时说:“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灵枢·九宫八风》又曰:“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从《内经》的论述中可晓虚风之名是基于风来的方位和功能特点,并与实风相对。据二者致病与否,便有邪正之分。如《灵枢·小针解》曰:“知其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正邪是因于正风亦能中人而得名,但因他不能胜真气,故不会造成疾病。所以,《内经》中凡是只言风致病者即为虚风。如《素问·风论》曰:“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可知风和邪都是虚风的简称,合称为邪风或邪气,并包含贼风。

依据《内经》占卜虚风时的记载,我们可以设想占卜者是坐北朝南,置龟于面前,龟壳头南尾北。灼龟时如果自龟尾往前开裂为风雨从占卜者所居之乡北方来为实风;自龟头冲向后开裂即从占卜者南方来为虚风。记得少年时代与小伙伴割草时经常用香附草杆预测阴晴天,两人南北相对而立,分别从两头对撕。如同占卜,以撕开后形成的图案断定明日是否下雨。

2 “虚风”实质

从“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知晓,黄帝意在了解一年中各种相同疾病的病因,少师归结为虚风。从现代医学看临床皆同病这一现象,实为传染病无疑,虚风的实质即病原微生物。当今为防止传染病流行采取的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与“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一致,并在《灵枢·九宫八风》指出了圣人躲避虚风所秉持的观念。曰:“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这种为预防疾病所采取的高度警惕性,是人类的本能,不分古今。

是否古人已经认识到虚风的内涵即今日病原微生物,可将《内经》记载的疟疾和疠风与西医沟通加以证明。《素问·疟论》明确指出:“夫痎疟皆生于风。”现代医学致病因素为疟原虫。《素问·风论》曰:“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素问·长刺节论》又曰:“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从对疠风症状的记载看,即西医的麻风病,病因为麻风杆菌。两种病同为虚风所致,而非寒暑,从而证明虚风的本质即现代医学的病原微生物。

据《灵枢·岁露》所载,太一居天留之宫,分别观察不同时辰的风向以预测春、夏、秋疾病,与传染病的季节性特点相吻合。在死亡率方面反复谈及“民多死”“十有三也”“大病死者十有六”,由此判断为恶性传染病。《岁露》中尚曰“其以夜半至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解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从虚风昼夜来临与民作息时间上分辨发病多少,表明白天人群流动增加则发病增多,不争的事实是2003年预防非典正是采取的控制人群流动这一措施。正如《灵枢·五变》所说:“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虚风的这些致病特点是远不能用六淫之风解释的。

3 “虚风”之象

通过现代医学病因观衡量虚风的致病特点可知,其核心即病原微生物,在无显微镜的上古时代,是不可能被发现的,也即虚风是无象的。由于中医是遵循《周易》有象之学的宗旨建立的,必须以象说理,阐述其功能特点。为解决虚风无象难以说辞的症结,便取象于烈风,将其特点赋予虚风,以阐明其致病性能。所以少师曰:“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风雨之风,即烈风,与惠风相对应。如《灵枢·岁露》所说:“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沙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烈风之象昭然可见,其威力举目自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语中的,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由此便晓虚风致病如同烈风,来势迅猛,病情笃重,变化多端。如《素问·风论》所说“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所致病证如《素问·风论》所说:“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又如《素问·评热病论》论述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四种病,近似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同为重证。

4 “贼风”本质与偏枯

贼风与虚风的立象基础是烈风,并借助烈风之力及其性质以说明邪风的致病特点。今天看来虚风的实质即病原微生物,贼风的本质又是什么,仍需从《内经》的相关论述中求解。《灵枢·贼风》载:“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必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可见贼风中人不可预知。《灵枢·岁露》少师与黄帝谈论贼风邪气入侵人的特点时又说:“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人也卒暴。”从中知晓贼风致病不似虚风具有季节性特点。

接下来《灵枢·岁露》揭示了贼风邪气中人卒然暴死暴病必因于“三虚”,即“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何种疾病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发病,《灵枢·九宫八风》给出了答案,曰:“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验之于临床正与偏枯的发病吻合。《灵枢·热病》又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灵枢·刺节真邪论》又进一步阐述其机理,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并指出半身不遂的病机是“贼邪不泄,或左或右”。显然,张仲景所论中风与《内经》一脉相承。

毋庸置疑,中医偏枯一证即现代医学脑梗塞或脑溢血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压升高是发病的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饮食有直接关系,此正与中医的认识一致。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泄,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大量临床证明,长期不节制的进食肥甘油腻食物,常常导致血脂、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标异常,是造成脂肪肝、痛风、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重要原因,贼风的实质则不言而喻。在古人心目中虽然意识到中风等属于膏粱之病,但因饮食并非直接原因,因此把个中原因归结为贼风。之所以以贼风命名,尚可就中风突然的发病特点加以领会,犹如窃贼盗物,了无迹象,瞬间发生,后果凸现,故名之。

5 邪风确立者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可见,上古圣人非一人,诸如伏羲、神农、黄帝等等,位居第一的应是太昊帝宓羲氏。在人类用旧石器进至新石器时代,皆以女性为中心而结成家族氏族之社会,伏羲氏乃畜牧时代之女圣人,道家尊为西王母。《周易·系辞》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王朝建都于帕米尔高原的高山之上,后世神话称为瑶台、阆风、玄圃(见《水经注》),西王母之所居,西字即栖字。八卦之中,乾为王,坤为母,伏羲氏道合乾坤,故为西王母。史载伏羲氏风姓,巽卦为风,又为长女,长女承位,如风之主生,长养万物。再者,《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王母“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厉即疠,如《内经》亦有疠风之名,与虚风特点正相似,是为佐证。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金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序中说:“夫医教者,源之伏羲,流于神农,注于黄帝。”如此看来,邪风说的确立者非伏羲莫属,神农和黄帝继承并倡导之,《内经》是由口传而至黄帝成文的医学结晶,其中的阴阳理论亦是源自《周易》,并在其象学原则指导下阐明脏腑及其功能特点。

6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虚邪贼风并非风,虚邪实为虚风,代表天之所生病原微生物;膏粱厚味,饮食不节的弊端是产生贼风的病理基础。基于古人的思维方法,假烈风之象诠释邪风的致病性能,致使存在而无形的虚风得以清晰地展现出来,从已发现病原微生物的今天看不失为睿智之举。烈风是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病毒细菌是戕害人体尤重的天生微生物,二者具有主杀主害的共性,所以虚风与烈风每相提并论。

猜你喜欢

贼风现代医学灵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地方猪养殖场秋冬季贼风的防范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鸡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背心帮老人防住“贼风”
黄帝内经 灵枢·官针
黄帝内经 灵枢·寿天刚柔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