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上海某高校书院制为例

2019-01-06刘聪聪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00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书院导师

刘聪聪(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 2016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细化,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并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良好成效。然而当前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全面人才的误区,有学者指出书院制是消除当下全人教育弊端,实施博雅教育的有效途径。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书院制度还是西方博雅教育的本科生院和文理学院,事实上都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如今清华、哈佛等高校均以书院作为实施教育理念的载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实施了书院制,并在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1]。笔者通过探讨新时代书院制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分析了当前书院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实施困境,并提出可行措施加以完善。

1 科学内涵:书院制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1.1 通识制:书院通识课程与管理。H大学书院主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文化传承类和数学统计类选修课程、孟宪承书院通识系列讲座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各大类课程由书院统一开设,一并管理。书院坚持智慧、创新、品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书院+学院”协同的组合机制。坚持通识素质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相统一,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书院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书院的学生也是学院的学生,学院负责学生的专业授课和学术培养,书院负责专业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5]。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治学兴趣,使学生具有较远大眼光及较宽泛学术基础,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道德、有创造性的独立思考者,为以后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人才做准备。

1.2 导师制:书院导师简介与制度。导师是书院的核心,书院导师的职责包括生活服务与管理,学习辅导、学生身心成长与文化教育的建设[6]。书院设置了严格的导师选聘制度以及管理、奖惩机制,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委员会,制定了完备的评价机制。

院导师制:人生导师会定期进入书院以面对面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校规划进行全面辅导;社会导师主要就学生的基本社会能力、职业发展规划进行辅导;学生导师是由本校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按一定师生比,以一带少的方式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辅导;辅导员常驻书院社区,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全时段、有针对性的辅导。在总体上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导师制,形成多渠道、多视角、柔性与硬性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

1.3 社区制:书院社区建设现状。书院社区建设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机融合,以特色活动为实施载体,提高了书院的文化氛围,增强了通识教育的影响力[7]。主要特色活动有:一是营造共享空间。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多元的自主成长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组建学习小组。以午餐会、研修班、微讲堂、梦想汇为载体组建小型学习课堂,倡导朋辈互相辅导,拓宽学习渠道。三是组织领导力特训营。我国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改革青年发展新要求、提倡书院制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全人教育模式,最终目标是培养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四是举办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对改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书院师生在全校各类活动中展现出了良好精神风貌。

2 实施瓶颈:当前书院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 “三难”困境

2.1 书院文化建设“难”。书院文化建设是书院持续发展的根本,中外著名的书院都具有自身独有的文化氛围。一方面,特色的书院文化是打造书院品牌的基础,一个书院要想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有影响力的书院,必须有独特的书院文化作为支撑[8]。另一方面,书院的文化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目前对于书院社区的建设,仅被书院学生理解为生活空间的改善,而不是文化空间的营造。可见书院的文化氛围依然薄弱,基本没有对学生产生影响,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不利于后期书院制教育的发展。如果仅仅将书院理解为生活空间的改善,而不是文化空间的营造,必然导致书院制的真正涵义被掩盖,书院也将形同虚设。

2.2 导师制落实“难”。导师制是书院三大特征之一,是书院得以取得成效的核心[9]。一方面,多元导师制是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人生发展、思想道德的引领;另一方面,导师是培养书院核心能力的关键,书院核心能力是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员配置方面,分为导师和辅导员两项,目前导师制面临导师数量不足、生师比不符合书院设定目标等问题。高比例的生师比,使得高校教师身兼数职,不仅需要专注学术研究,还要投身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事务性工作繁杂,导致教师们有心无力,无法发挥以师带徒的优势,反而影响了科研效果,更不乏存在角色冲突的现象,结果导致本末倒置。再者,书院关于导师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在以科研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当下,科研能力是判断一位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不给予导师一定的科研便利,反而加重其工作量,难以说服导师全身心投身于书院的育人工作中去。

2.3 “分流”机制明晰“难”。多数高校实施“1+N”的书院制教育模式,入学新生统一进入书院学习,在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博雅式”教育,以书院+学院双学生身份受教。第二年根据第一年的基础从书院“分流”到各专业,配合学校安排的各项专业能力授课。但是诸多高校的分流机制存在严重失位的现象,学校没有明确的分流机制,无法确保在专业分流之际,学生与专业之间的双向选择的合理性、科学性。导致专业乱抢人,学生选错专业的现象频频出现,严重违背了书院制的初心。进行书院制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就是因为高中毕业生对大学各类专业不了解,进入大学产生退学、后悔、不感兴趣等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分流机制,产生以上问题是必然现象。

3 改革路径:书院制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可行措施

3.1 打造书院“品牌”文化。第一,要对教学空间和生活空间再整合,打破教学和生活的绝对对立,促进两者的融合。第二,为打造书院文化精神,在作为活动主场的社区内开展文化活动,在生活所到之处营造文化氛围,打破生活空间的限制。第三,书院社区是自助学习、自主学习的场所,学校要随时敞开大门,让学生进去,让活动进去,同时也是让文化进去。在大学书院制的践行中,应该加强对书院社区的建设,学习借鉴西安交通大学的经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对于学生每个学期参加课外活动的数量要有硬性规定,并引入与学分挂钩的制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多方位全面发展。

3.2 落实导师制育人模式。一方面,专人专职。增加导师人数,尤其是辅导员职位,要专人专职。减少教师的事务性工作,增加有效时间,有利于其投身于书院育人模式的探索工作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更好的在思想上、人生发展等方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专业顶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制定激励机制。在唯科研的现实情况下,书院应该更加重视导师的科研能力的发展,比如书院可以设立独立的导师科研项目申请渠道,适度提高科研经费。注重科研培育对于导师的重要性,鼓励书院学生加入导师科研团队,一方面对于导师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其学术水平,丰富其科研经历。

3.3 明晰“分流”机制。制定分流保障机制,经过一年的书院学习以后,进行专业“分流”,由学生就所选专业提出申请,报经学院审核,由各个学院综合考核后进行双向选择。学院的考核指标由高考成绩、书院成绩、个人综合素质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综合素质在一开始就进行量化考核,比如所获得荣誉证书、科研成果、跑步打卡、参加公益组织等,每一项加几分,封顶多少分。针对以上几项指标按比例赋值,比如高考分数占40%、书院成绩30%、综合素质占30%等。与此同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提高转专业的比例,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另外,保持学习自主权,打破专业限制,扩大课程的选择范围,适当压缩必修课的比例,提高选修课的比例。

猜你喜欢

导师制书院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朵云书院黄岩店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江南书院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V eraW a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