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进课堂”导师制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06袁永超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技能中职

袁永超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1 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中职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其中很大部分的学生为进一步提升技能而在毕业后考入高职院校。但在中职培养和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优化解决,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升华。

1.1 中高职课程体系各自独立。目前,大多数中高职合作办学体系是“3+2”培养模式,即经过3年中职学习,2年高职教育,然后才能获取大专学历毕业证。这样的培养模式虽然看上去中职学生技能和学历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其中存在着办学主体间在权力、任务和利益等方面不均衡等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权归属不同部门,因此中高职之间不能密切沟通联系,无法从宏观上统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衔接,致使中职与高职只顾自己阶段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各自安排教学内容,两者之间并不清楚彼此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这样以来,学生就难以突破中高职之间的隔阂,无法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

1.2 中高职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率高的现象。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分类有着较高的重叠率,当中职毕业生考入专业对口的高职后,发现许多专业课开设和教学内容与中职重复,有些专业重复率甚至超过70%。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高职和中职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检修等专业课基本一样,这样一来,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第一年基本上都是学以前学过的课程,虽然在某些方面会加深了解和认知,但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高职的实践教学比中职要少一些,更加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大部分学生升入高职后有得过且过的心态,不利于整个过程的培养。

1.3 中高职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有些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在开始招生时就实行“3+2”培养模式,不论学生意愿如何,中职毕业后统一升入高职,这样就会造成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中职依赖高职,高职放手中职。尤其是中职教学中,依据学生爱动的特点比较倾向于实训课程而轻视理论教学,而不少高职院校无论是实训设备、场地,还是技能扩展、实训常态化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校企合作也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以为学生在中职已经学过,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

2 项目进课堂的特点

“项目进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据自身专业特长把教学内容或者科研内容分模块独立进行教学;学生依据本人喜好,进行科研项目报名接受专业指导。这样的模式针对已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中职学生来说,能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综合提升,同时也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和兴趣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际工作项目和任务,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能力都得到提升,最终以成果展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评价。

其中具体的项目内容依据教师把控、学生申请、企业需求等综合制定。课堂中既穿插开展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理论教学,又进行最新的技能训练提升,并分阶段开展各类实践创新项目制作和实施。接受来自于学校其它部门、相关行业、企业的委托项目和需求,完成他们要求的产品开发或专利撰写,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导师制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其中,导师制是一种全方位引导、专项培训的教育模式,可以满足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和深层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他们发挥特长,服务社会。

中职学生考入高职后,根据所学专业、导师、项目设置和本人特点等情况,申报项目课程,确定学习导师。导师根据项目特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技能比赛训练、科研课题研究、外包技能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因材施教,个性化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

4 新型培养模式建立

4.1 校企共建,突出特点。构建“项目进课堂”导师制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项目开发定位是创新模式实施的重要因素,项目内容和层级可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依托学校师资情况、企业需求、市场变化、职业发展共同制定。再结合学生特点、知识水平和知识储备等情况进行修正,最大限度的协调好中高职的专业和课程衔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灌输,增加实践实训动手的操作,从生产和开发实施中的各种要求、任务和职业特征出发,把项目内容要求分成若干个任务点,任务点分层次、分级别的设立成果考核,根据考核标准划分子项目所需理论知识、技能要求,由易到难整合开发项目,明确每一步导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形成本课堂的综合目标体系。

4.2 过程优化,体现成果。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着理论讲授和技能提升。理论知识要围绕项目目标来实施,最大限度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的积极性,逐步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理论应用的效率。所以导师除督促学生完成基本的课业学习之外,在项目进课堂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与项目相关的多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挖掘其自身潜力,提高其专业综合能力。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为例,根据竞赛培训项目课堂要求,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校内车辆技术服务活动,让其对校内师生车辆进行维护和检修,来检验其近阶段的学习成果;对于汽车创新项目课堂的学生,可以定期组织对汽车局部或者某个部件的改进思路研讨展示会,相互展示近期的研制和改进成果,对于接近成熟的想法,指导其书写专利申请书。在项目导师制模式下,当学生完成某一小项目或取得专利证书时,他们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觉得只要经过努力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自身价值。

5 具体实施

5.1 意向调研。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班主任组织开展一项调研,其主要内容是:①未来职业规划,最想从事的工作类别和岗位;②在中职学习期间,参加过何种形式的校内培训和活动;③中职实习期间从事怎样的工种,自己最擅长的技术方向;④进入高职,想要提升自己的哪些方面能力。

5.2 项目划分。根据学生情况调研和专业特点,可以把专业课程划分为以下几种。①竞赛训练项目:旨在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技术要求和难度,技能训练更加接近企业生产一线。②技能优化项目:针对本专业已设有的技能实践科目和操作,结合企业标准和实际要求,进一步优化过程与精准度,作出一套高精准、高效率的操作规范,用于企业培训。③创新创业项目:在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依托专业优势,针对某一机械机构或者零部件作出改进修正,进而申请实用新型或者发明专利。④课题研究项目:依托项目导师的科研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或几个方向进行学习和深入。最终以论文发表为标志成果。

5.3 过程监控。本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基于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已经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为防止高职中的理论教学给大家带来的重复感,要对其原有特长进一步升华和转化。所以在项目进课堂教学中,导师不但要关注每位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还要着重发掘重点的技能人才,使其往更深层次发展。既做到统一培养、逐步提升,又要做好个性发展,突出特点。

项目进课堂采用流动型学分制,学生在任何时期修满学分即可结课。每学期依托一个大项目,分步设置几个小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学分要求,完成后即可拿到学分,拿满学分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结课或者继续深入。这样完全体现出高职教育中的“以学生主体”的培养理念,也促进了中职生向高职生在自控能力上的提升。

6 总结

建立“项目进课堂”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是贯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实践,有效的搭建起中高职衔接的桥梁,深化中职到高职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它是进一步加深师生交流、促进特长教育、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猜你喜欢

导师制技能中职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