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口疮对奶山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2019-01-06王盈盈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奶山羊口唇口疮

王盈盈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721100)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名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奶山羊、绵羊、松鼠和骆驼等多种野生动物、反刍动物及人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嗜上皮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常呈群发性流行,在羊口疮流行地区,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1]。随着近几年我国奶山羊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羊口疮给奶山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毒病原

羊口疮病毒是线性双股DNA 病毒,属于脊索动物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代表性成员。奶山羊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病痂在炎热的夏季经过30~60d 可失去传染力,但秋冬季散播在土壤里的病痂,到第二年春季仍具有传染性,而且可存活数年,一般仅感染山羊,不感染绵羊。本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60℃30min 即可被灭活。2~5 月龄羔羊最易感染,经常为群体发病,特别是密集的羊群[2]。该病无继发感染时死亡率较低,而发生继发感染或真菌感染时死亡率会增加至50%以上。

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奶山羊自然感染口疮病毒主要是通过引进病羊或带毒羊传染,或是将健康羊放置于污染过的圈舍或牧场饲养而导致发病。病毒会随口涎和脱落的痂皮排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流行期间病毒所污染的饲料、饮水、护理用具、饲槽、垫料和厮舍都会导致间接传染。饲养圈舍干燥、空间拥挤及饲草中带尖硬或带芒刺的饲草都会增加易感动物感染本病的风险[3]。人工刺破健康羊的口唇或皮肤划痕,容易引起口疮感染,且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都和自然感染病例类似[4]。

3 临床症状

奶山羊感染羊口疮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5d,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在6~8d,人工感染潜伏期在2~7d,这也受病毒毒力、病毒剂量、家畜个体状况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奶山羊感染羊口疮常为唇型,首先在口腔、唇部或鼻镜上出现散在的红斑点,破溃后形成黄色的疣状痂皮。临床上常表现为口唇、舌、鼻、乳房和四肢等部位先后出现丘疹、脓疱及疣状痂皮。羔羊感染口疮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口角会出现小红斑及轻微肿胀,形成脓疱,待脓疱破裂后最终呈出血性创面。破损的脓疱融合为片,之后形成厚厚的浅灰褐色痂皮,慢慢变干,经9~14d 脱落且不会残留痕迹[5]。口疮病变通常发生在口唇部位,人为因素偶尔也会造成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断尾造成尾部病变的发生,打耳标引起羊口疮的感染。

4 羊口疮的危害

感染口疮时发病初期产生小红点或红斑,体温、食奶正常,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毒的进一步入侵,羊只体温稍高,小红斑很快形成脓包,脓包破裂溃烂成黄褐色结痂。严重病例患处会产生丘疹、脓疱和痂垢,相互融合,牵涉到整个口唇及脸部、眼周围及耳郭等部位,造成较大面积易出血的污秽痂垢,常伴有肉芽组织的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并出血形成桑葚状突起,严重影响羊只采食。病程持续3~4 周,在羔羊生长关键时期病羔羊缺乏营养,生长发育受阻,生长缓慢,严重的会因饥饿而导致死亡。患病羔羊常伴有化脓菌、坏死菌等继发性感染,造成组织化脓和坏死;严重的也会因引起继发性肺炎而导致死亡。同时,因羔羊早期主要发育内脏、肌肉、骨骼,营养缺乏导致羊只体型偏小,种用体型特征不明显,终而导致外貌不符合而被淘汰,大大影响奶山羊规模场良种繁育工作。

5 羊口疮防治

5.1 由传染源入手预防

坚决不从疫区引进羊只或购入饲料与畜产品,引进羊只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新引进羊后严格隔离观察14~21d,将蹄部多次清洗并消毒,圈舍用生石灰消毒。使用来苏儿涂抹所有羊的嘴唇来预防口疮病,首次饮高锰酸钾水。羊口疮通常易在引进后1~3 周发病,常在15d 左右爆发。在此期间必须密切观察,定期喂抗病毒类药物,发现病例及时诊治,每周消毒1次,通过隔离观察再混入大群饲养。羊的皮肤和黏膜通常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羔羊口腔黏膜在出牙时期比较娇嫩,容易划伤,所以要饲喂适量的食盐,减少啃土、啃墙现象,防止外伤发生。避免饲草中带刺或在生长带刺植物的草地放牧,避免饲喂干硬的饲草,注意及时捡出饲草、垫料中的硬物、芒刺[6]。

5.2 疫苗免疫

采用羊口疮疫苗免疫接种,当前常用的羊口疮疫苗有痂皮强毒苗和细胞弱毒苗。痂皮强毒苗即病羊口唇部的痂皮,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d 左右即可以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好。强毒苗可用于各年龄段的羊,包含小羔羊和怀孕母羊。选取合适的接种部位和接种方法可以产生较好的保护力,而且免疫时间通常比较长。接种部位和方式不同也影响免疫时间:采用口唇和蹄部黏膜接种比乳房皮下、股内划痕接种产生的免疫保护时间长得多。痂皮毒虽然成本低廉,制备简便,可以产生较强的保护力,但接种后容易散毒,仅限于疫区使用。

目前,主要通过接种犊牛睾丸细胞制备羊口疮病毒弱毒疫苗。16~18 日龄羔羊注射口疮疫苗,以后每6 个月免疫1 次。母羊春秋各注射一次羊痘疫苗,也可有效预防羊口疮的发生。

5.3 发病动物的治疗

发病羊只应及时隔离并加强护理,给病羊供应清水,饲料不可过干、过硬,或喂鲜奶或稀料。对病羊体表和蹄部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对严重病例,使用水杨酸软膏除去痂垢后用过氧化氢清理创面,或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疮口后涂抹2%碘甘油溶液、龙胆紫或呋喃西林,每天1~2 次。口唇部形成脓疱或溃烂的可由口侧注入1%稀盐酸或3%~4%的氯酸钾,让羊嘴自行活动,以达到洗涤目的,然后涂以碘甘油或抗生素软膏。在补喂精料前短时间内不可用消毒液洗涤口外疮伤,否则会因疮面湿润而在吃精料时容易黏附料粒,反复如此使疮痂越来越大,羊张口不易,采食愈发困难。若病原继发感染咽炎或肺炎,及时肌注磺胺嘧啶钠或青霉素。

猜你喜欢

奶山羊口唇口疮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 区序列分析中国及新西兰奶山羊遗传进化关系
世界及我国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关中地区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机器挤奶现状及建议
冰糖葫芦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关中奶山羊良种繁育技术应用现状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拍脸颊 护口腔
口唇性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