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乡县休闲农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9-01-05燕,

作物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庄特色发展

刘 燕, 孙 旭

(安乡县农业局,湖南安乡 415600)

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近年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休闲农业应运而生。近几年,安乡休闲农庄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农庄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划、发展趋势,探索安乡高效农业的发展之路,笔者于2018年对安乡县深柳镇以及其他周边乡镇的休闲农庄进行了调研,特别对老家印象农庄进行了深度调研,并进行了初步剖析,针对目前安乡休闲农庄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 休闲农庄的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安乡共有休闲农庄43家,其中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省级四星级休闲农庄2家。大部分以“水乡”为主题,打造集休闲、垂钓、采摘、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生态农庄。全县营业额超过60万元的有20家,全年接待游客量在2万人以上的有15家。全县各类休闲农庄带动就业人数8590人,带动周边7800多户致富。

2 休闲农庄的特点

2.1 发展迅速

安乡休闲农庄的建设起步于2006年。依据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的需求,2000~2005年,一些经营较好的农家乐逐步发展成为休闲农庄,仅2013年就发展了12家以休闲、旅游、餐饮为主的休闲农庄。2006~2016年,安乡休闲农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年产值13 680万元的产业。其中,深柳镇一年就发展了10家,投入2800万元。

2.2 形式多样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安乡县发展了形式多样的农庄模式。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餐饮娱乐型,以餐饮业为主,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农庄+家庭农场”模式,如东南洲农庄;二是产业依托型,以公司为主、农庄为辅的“农庄+公司”模式,如土生源避暑农庄以安乡兴源亚麻纺织有限公司为依托,铭馨宏苑农庄以房地产公司为基础;三是合作经营型,主要是“农庄+合作社”模式,如老家印象农庄、玖源生态农庄、六家渡农庄、水浒农庄;四是休闲多功能型,主要是“农庄+休闲一体化”模式,包括基地、餐饮、旅游、农事体验、住宿等等,是典型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庄,如玖源生态农庄。

2.3 特色明显

安乡休闲农庄大部分集中在县城的周边,大多数以餐饮业为主。自然环境好的地区,扩展开发观光休闲、采摘等。有的是以乡镇为中心,形成休闲农庄带。有的以生态农业为中心,发展休闲农庄产业。每个农庄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例如玖源生态农庄主要是以有机食品为主,打造生态庄园;老家印象主要是以餐饮和销售土特产品为主,打造休闲庄园。

3 休闲农庄的发展成效

安乡休闲农庄的发展对于安乡现代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1 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

农庄的发展增加了附近居民的经济收入。一是部分土地租用的收入。农庄的使用面积一般在300 m2以上,大的甚至达25.3万平方米,年租金大约是每667平方米500~1000元。二是在农庄务工的收入。农庄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农庄就业的人员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10万元不等。

3.2 融合了城乡资源

休闲农庄能充分开发农村闲置资源,整合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餐饮、旅游业的资源,使之更好地互补。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使得城市资源转型投入休闲农庄的发展,更切合了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资金与实体有效对接。可以说休闲农庄是休闲农业的载体,是推动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要素,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3 改善了农村环境

休闲农庄的发展成功打造了一个个特色各异的花园式度假庄园。这些农庄的共同点是庭院外面一尘不染、花红柳绿,里面窗明几净、整齐划一。在采摘与休闲一体化的农庄里,能看到果树上挂满了绿色无公害的果实,例如葡萄、红提或橘子。休闲农庄的繁荣发展不仅使村民提高了收入,更为乡村环境的美化亮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4 安乡县休闲农庄案例剖析

为了更好地剖析安乡休闲农庄的现状与问题,笔者深入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庄——老家印象农庄,通过与农庄负责人多次交流,进入农庄参观,感悟深刻。

所有入组患者,在入院均予以解痉平喘、抗感染、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必要时接受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措施。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对症治疗;心脉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脉隆注射液(云南腾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60443,规格:2 mL/支)治疗,将心脉隆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以5 mg/(k92·d)静脉输注,疗程7 d。

4.1 “老家印象”概况

老家印象农庄位于安乡县深柳镇,占地面积3300 m2,耗资1100万元,于2013年建成,是一家集休闲、聚会、会务、培训、观光于一体的高档农业旅游休闲农庄。

该农庄2014年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农庄。它以原生的田园风光、原汁的乡土味道、原本的乡情乡愁吸引八方游客。每年接待游客在30万人左右,年盈利200多万元。老家印象农庄牵头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并自建10多公顷的生态养殖基地。合作社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养殖基地主要以养殖乌鸡、贵妃鸡为主,其中还散养部分鸭、鹅、黑山羊等。农庄收入来源共分为四个部分:餐饮、养殖、合作社、土特产品销售。

4.2 当前遇到的瓶颈

4.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老家印象从创立至今,周边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电力无法满足空调、冰箱等的运转,导致游客大量减少,盈利下降。

4.2.2 土地流转有困难

为扩大农庄规模,农庄多次想将周边的荒地流转过来,但经与农户多次协商,均不能达成。其主要原因:一是价格无法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有的农户要价太高;二是部分农户担心农庄破坏自己的土地,使之今后无法再农耕,不愿意出租。

4.2.3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农庄在创建品牌上缺乏主观意识。农庄的土特产品虽然销售兴旺,但是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缺乏宣传意识。销售主要是靠熟人、回头客,为开拓市场,销售模式需要突破瓶颈,再创新。

4.2.4 人才资源短缺

农村劳动力缺乏,在招人、用人的问题上多次遇到困难。缺乏的主要是农技人员、销售人员、厨师等。

5 当前安乡休闲农庄存在的问题

5.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农庄聚餐、吃饭、休闲娱乐已经不是少数人的生活。交通不便成为农庄生意时好时坏的主要原因。尽管大部分农庄布局在县城周边,但是水、电、路设施建设均需完善。供电达不到需求的农庄很普遍,特别是夏天,有的甚至被迫暂停营业,亏损严重。造成农庄没有底气做大做强,没有信心办得更好、更上档次。

5.2 定位不明确,品味不高

从整体来看,安乡农庄的发展定位不明确,品味不高。一是整体数量多,但规模小。大多数农庄仅仅是提供餐饮服务,其他的经营性服务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没有形成气候、形成规模。定位不准确,流行什么就跟风发展什么。有的仅仅是小型的农家乐,没有提质上档,品味很难达到人们的要求。二是发展形式多样,但不精。有的休闲农庄以旅游休闲为主,有的是在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的则是在自家庭院发展起来的,80%的农庄发展方向不明确。

5.3 资金资源后劲不足

休闲农业是一项投入大、见效慢的行业。一个高品质的农庄投入大、要求高、效果慢,且风险大,靠一个独立的投资个体是远远不够的,易造成负荷严重。现阶段,支持农庄发展的贷款少、项目少。同时一些优惠政策还不能付诸行动,政策少、经费少。

5.4 品牌意识不强

部分农庄经营主认为农庄盈利就行,不需要建立品牌,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品牌的影响。一个有品牌的产品、产业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例如玖源生态农庄的有机大米售价比一般大米高出20倍,老家印象的绿壳土鸡蛋比一般的鸡蛋每个高出1元左右。

5.5 特色意识淡薄

安乡独特的气候特点,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安乡县发展休闲农庄没有在特色上做文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虽然农庄的存在形式多样,但是却没有做精做细,经营内容单一,缺少特色意识。除了吃土家菜、垂钓、采摘等体验外,很难找到一家高标准的农庄。

5.6 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现阶段,安乡人才缺口大,特别是农业人才少。目前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乡村的仅是老人和小孩,而从事服务业的农庄,更需要年轻的劳动力。目前农庄的服务员大部分是年纪偏大的中老年妇女,厨师大部分是当地的厨师,技术人员很多都是“土专家”,没有新鲜的血液,很难创新出更好的产品。

6 加快安乡县休闲农庄发展的建议

6.1 完善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板块,在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兴县的进程中,做活做大做强资本主体才是带动农民致富、产业兴旺的关键所在。相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支持,特别是在交通、水电等方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带动销售和消费,才能引进旅游增收,是人民稳步增收的基本保障。

6.2 完善土地流转手续

对于农庄需要土地问题,建议相关的单位协商解决。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少、资源浪费的最好办法。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完善土地流转手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利益达到双赢。

6.3 制定政策,增加投入

发展休闲农庄不失为一项建设现代农业的新举措。制定相应的制度,完善农庄的资金投入机制是一项稳中求进的好办法。例如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帮扶”的机制,地方政府要加大重视程度,加大对休闲生态农庄的扶持力度,简化银行借贷的审批手续等。

6.4 加强品牌创建力度

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农庄不仅仅要有特色产品,更要有品牌产品,如此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打造产品的品牌力度首先是要保证质量,在原料、配方、加工各个方面均要建立可追溯系统,其次是产品的监管安全有效,在水稻、油菜、农副产品等方面做精做细,突出特色,打造健康的消费品。最后是整合相关资源,借助平台,与其他的生态农庄抱团发展,求同存异。

6.5 强化特色创新发展

特色是农庄永久不衰的基石,是做强做大的保障。追求特色并不是舒适的宾馆模式,不是钢筋水泥土的混杂,而是因地制宜、独具一格、主题鲜明的融合乡民的人居环境、风土人情,通过寻找和发掘当地潜在资源,将其包装、打造成为有吸引力的活招牌。经营者要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每一个项目都不能脱离当地群众的生活特色、农业生产、风土人情。发展特色产品,推出一些参与性强的体验式活动,让游客的休闲生活与居民的农业生产融为一体。以创新的理念经营和发展,本着以“新”取胜、以“特”取胜,以新的格局、特色的项目打破僵局,防止千篇一律。

6.6 引进专业人才

对于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引进外来专业人才。高薪引进外来专业人才,并提供专业的平台,留住人才,给予相应的支持,发展人才。二是依靠当地人才。依靠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平台,与相关技术专家达成合作关系,制定人才帮扶政策。三是借力专业人才。聘请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同行经常交流与合作,建立人才与技术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有吸引力才能引得进人才,有创新才能与专业的人才更好地合作。此外,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也要敢于创新,为技术人才的引进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生活保障、搭建发展平台,让其更好地在当地安家落户。

猜你喜欢

农庄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农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玉米人农庄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庄里的羊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