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凤凰县荞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05王艳兰李基光田仁广王利群熊振友周美亮

作物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凤凰县苦荞荞麦

汤 睿,王艳兰,李基光,田仁广,王利群,熊振友,周美亮

(1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长沙 410125;2凤凰县农业局,湖南凤凰 416200;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荞麦,蓼科荞麦属(Fagopyrum Mill),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1]。荞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及出口农产品[2],含有极为丰富且均衡的营养[3]。荞麦中含有丰富的芦丁等黄酮类物质,其用途广泛,能抗多种炎症,降三高,抗辐射,抗氧化及延缓皮肤和机体的衰老等[4]。荞麦耐瘠、耐旱,适应性强,在新垦地和瘠薄地上都能生长良好,其茎秆中含有丰富的氧化钾,是轮作倒茬中良好的绿肥作物[5]。

凤凰县地处武陵山区,是湖南省深度贫困县之一。据史料记载,荞麦作为凤凰县优质的传统小杂粮,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荞麦一度成为凤凰县抗灾救荒的主要旱粮作物。至今,荞麦在凤凰县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此外,随着人们不断对荞麦的开发利用,荞麦的利用空间也更为广阔,加上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荞麦、荞麦产品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1 凤凰县荞麦生产优势

1.1 自然优势

武陵山区地貌类型复杂,主要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和部分沉积变质岩组成,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等[6]。复杂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该地区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并且因受古冰川作用的影响较小,保留了许多古老孑遗和残遗的动植物种类[7],具有物种丰富、特有属种多、区系起源古老等特点。

凤凰县位于湘西州西南部,云贵高原向东延伸边缘,全县呈阶梯状,最低海拔138 m,最高海拔1119 m,境内生态优美,环境舒适,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水源丰富,全年降水量1308.1 mm,年雨日164 d,非常适合荞麦的生长。

1.2 资源优势

国内外很多荞麦专家都认为:“云、贵、川荞麦资源极为丰富,类型较多,很可能是荞麦起源中心”[4,8]。而凤凰县地处贵、川交接的武陵山区,有着丰富的荞麦资源。据调查,在凤凰县沱江官庄、腊尔山拉忍等地发现了大面积野荞群落,这为凤凰荞麦育种及荞麦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1.3 政策优势

湖南省委2018年1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应。1号文件的实施,必将对促进我省旱粮产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凤凰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小杂粮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加以支持。凤凰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产业脱贫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加快推进全县产业脱贫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产业脱贫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凤凰县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及贫困户产业脱贫扶持办法,其中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持内容。

1.4 科研优势

科研基础扎实,凤凰苦荞在国内外推广成绩斐然。以姚自强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凤凰本土农业科技专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坚持从事荞麦育种及栽培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共选育了荞麦品种58个,荞麦材料100余份。其中选育的凤凰苦荞(凤苦1号)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杂2001004),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并作为区试对照品种。近年来,凤凰县农业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荞麦新品种选育、地方优势品种的提纯复壮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凤凰苦荞的选种育种及栽培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凤凰县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现状

长期以来,荞麦是农民传统的食用产品和蜜源饲料作物、药用作物。荞麦是凤凰县优质的传统小杂粮,栽培历史悠久。“天旱不要怕,多种荞和麦”的谚语生动体现了荞麦在群众生活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凤凰苦荞成为当地一大补充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1350~2000 hm2;1972年大旱,全县苦荞种植面积达到10 667 hm2,为当年凤凰人民度过饥荒立下了大功。荞麦在凤凰一年可种植两季,分别为春荞和秋荞,每公顷产量在1800 kg左右。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荞麦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凤凰县农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全县荞麦种植面积约300 hm2,到2017年下降到130 hm2左右,产值约9000元/公顷。凤凰县荞麦加工产业落后,一般都采用传统作坊式加工,比较常见的荞麦加工产品有荞麦面、荞麦饼、荞麦粉、荞麦酒、荞麦茶等。

2.2 存在的问题

2.2.1 价格不稳定,效益低下

因无稳定收购商且价格波动大,农民生产的荞麦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其它粮食作物比较,产量和效益都偏低。如2017年玉米平均每公顷产量9000 kg,每千克市场价2元,每公顷收益在18 000元左右;而荞麦每公顷产量2250 kg,2017年每千克市场价4元,每公顷收益只有9000元左右。总体来说,荞麦产量和效益都偏低。此外,目前农村劳力严重缺乏,新技术难以推广,且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远高于荞麦价格上涨的幅度,使得种植荞麦的效益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荞麦的积极性。

2.2.2 品种混杂且老化,良种选育及推广力度不够

目前,凤凰县种植的荞麦品种多为农家种,基本上为20世纪80年代的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抗性不强,产量低且不稳定。耐高温、耐渍等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良种选育及推广速度极为缓慢。

2.2.3 种植不成规模,缺乏种植大户及加工企业

凤凰县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利,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荞麦种植分布零散,管理粗放,加上缺乏种植大户及龙头加工企业牵头,难以形成规模,且加工技术落后,严重影响荞麦产业的发展。

2.2.4 科研力量薄弱,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湖南省以水稻种植为主,长期忽视旱杂粮的发展,尤其是荞麦的研究一直未得到重视。目前,荞麦科研项目少,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研究力量薄弱,缺乏领军人物。

3 凤凰荞麦发展对策

3.1 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种植荞麦的积极性

针对荞麦产品价格不稳定且效益低下,农民积极性不高等现状,制定小杂粮地方性政府收购指导价,切实保障荞麦种植户有利可图。大力扶持和发展荞麦等特色小杂粮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优质荞麦产品,从源头上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在产业开发上,把荞麦开发与精准扶贫相连接,切实推动荞麦产业脱贫。

3.2 培育优质高产荞麦品种,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

加快新场镇合水村荞麦品种保种选育基地及腊尔山拉忍村野生荞麦资源保种区建设进度,确保荞麦新品种选育工作正常进行。充分发挥凤凰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务实作风,结合现代农业科技,继续推动凤凰苦荞品种研究,实现凤凰苦荞每公顷产量3000 kg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湘西州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科技合作力度,不断选育出优质高产荞麦品种,并开展荞麦轻简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3.3 推动荞麦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凤凰是旅游城市,可将荞麦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借助旅游业带动荞麦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将荞麦产品打造成为凤凰的特色产品,与旅游特色产品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增加荞麦产业的效益空间。

3.4 推动“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

按照“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荞麦的品质及产量,培植以荞麦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加工企业。扶植当地具有生命力的小杂粮加工企业。积极注册“凤凰苦荞”商标,实现凤凰荞麦产业向品牌化方向转变。同时,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使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荞麦产业快速发展。

3.5 大力发展药饲两用的金荞麦,提高经济效益

金荞麦为多年生的野生荞麦种之一,其根、茎、叶、花、籽粒中富含生物黄酮,其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等。金荞麦籽粒、叶和花中的黄酮含量高于苦荞、甜荞等栽培种[9],其营养价值丰富,浑身是宝,被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唐华彬等研究表明,金荞麦植株中粗蛋白为20.64%,粗脂肪为2.40%,粗纤维为25.52%,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价值较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接近于菊苣,明显优于其他牧草品种,可作优质青饲料[10]。大力发展药饲两用的金荞麦,以促进当地荞麦产业发展,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凤凰县苦荞荞麦
红山荞麦看木森
凤凰:阅读,从筑梦开始
科学家揭示苦荞起源传播驯化路径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苦荞
布拖县苦荞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遗失声明
荞麦
凤凰县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荞麦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