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重大生态农业工程,建成新型现代农业体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发展刍议

2019-01-05银永安宋晓玲李兰海王永强陈伊锋

作物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建设

银永安,宋晓玲,李兰海,王永强,陈伊锋

(1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石河子 832000;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永恒的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多层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首先,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继续经营土地将大有可为,新一轮三农政策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户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地力培肥等生态养地投入。其次,农村交通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齐全、农作物品种优化、农业生产机械化持续推进、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方便,还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物质保障。最后,中央提出了“农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广高产高效和绿色有机生态技术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以国有农场为基本组织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集团,其基本特征是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和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居国内领先[1]。以上优势有利于先进的技术和工程的实施,所以要强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的重要基础地位,必须要从量态、质态的综合角度来分析研究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研究农业发展,在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下大力气,持续促进农民不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才能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保持整个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好势头[2~4]。然而,现阶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若干农业重大工程实施的不完善限制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5]。因此,加快兵团农业产业化进程、完善若干农业重大工程和持续有效地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是建成新型现代化农业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

1 “十二五”兵团农业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推动农业改革发展中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成为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使兵团的农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到2015年,大部分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6]。

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十二五”以来,兵团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油料、甜菜、加工番茄生产能基本保证加工需求;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果蔬园艺业发展迅猛,果品产量稳步提高。2015年,全兵团共完成农业总产值96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430亿元,较2010年增长55.8%;粮食、棉花总产量分别达到266.26万吨和146.5万吨,较2010年分别增长24.6%和27.4%;牲畜存栏771.28万头只,较2010年增长23.6%;肉类总产39.0万吨,牛奶总产62.9万吨,蛋产量8.14万吨,分别较2010年增长21.9%、42.0%和78.1%;果品总产达到348.9万吨,较2010年增长1.8倍。

1.2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坚持“稳粮、优棉、精果、强畜”的结构调整方针。调减次适宜棉区和低产棉田7万公顷以上,棉花生产区域优势更加突出。标准化精品果园建设进一步加快,形成了南疆以红枣为主、北疆以葡萄为主的特色干鲜果品生产基地,果品商品率达到85%以上。畜牧业畜种畜群结构不断优化,奶牛、生猪、肉用牛、肉用羊优势主产区进一步集中。初步形成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的格局。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兵团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组建跨垦区的农业产业集团,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15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47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销售比重达6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0.47∶1提高到0.85∶1;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全国“一团一品”示范团30个;259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4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农业节本增效、面源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取得较好成效。2015年,农业用水比重降到92%,较2010年减少近3个百分点,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0年减少8个百分点,地膜回收率达到92%;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18.62%,较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田林网化率达到85%;防沙治沙面积达到20万公顷,垦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1.5 农业现代化基础更加牢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1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建成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34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78%。5年来,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重点,建设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以规模化组织、公司化运作、科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程度达到85%;阿拉尔、五家渠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兵团级现代农业示范团场接近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农业机械化推广和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基本建成。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较2010年增加2.1个百分点。

2 建设兵团新型现代化农业目标要求

建设兵团新型现代化农业必须以加强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资源匹配度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以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以提升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以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队伍建设为重点,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即“六优化、一健全”)。到“十三五”末,兵团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基本形成,整体提升兵团农业发展水平,2018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成为引领全国现代农业的排头兵。要完成以上总目标,必须扎实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2.1 全面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粮经饲统筹,粮食面积稳定在27万公顷,力争总产200万吨;棉花种植面积控制在53万公顷左右,产量120万吨;牲畜存栏10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分别为55万、13万和100万吨,果品总产450万吨,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之比力争达到60%以上;水产品总产量7.5万吨,养殖水面稳定在3.7万公顷左右。

2.2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到2020年,各类新型经营组织发展到2000家;培育发展国家级、兵团级龙头企业2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达到50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达到5家;85%以上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200%以上。

2.3 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经营各环节物化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核心,增强三大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3个;建成一批技术领先创新、管理科学规范、投资经济实用的规模化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80万公顷;新增或改造高新节水灌溉面积33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应用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7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主要农作物统一供种率达到100%;禽畜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以上;机采棉面积占棉花总面积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农机管理标准化团场达到95%以上。

2.4 全面提升农业结构质量效益水平

支持和鼓励大产业、大集团和大企业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和效益。到2020年,种养规模不断扩大,职工人均管理规模达到粮食20 hm2、棉花8 hm2,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通过5年努力,基本健全兵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兵团、师、团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三品一标”认证、质量检测、综合执法紧密衔接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2.5 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全程质量监控。农产品储藏、保鲜设施和营销网络进一步完善,形成覆盖全兵团、辐射全疆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科技支撑、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体系。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师团统筹的重大需求,农业信息化突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精准农业和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平台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2.6 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现重点突破,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至2020年,全兵团化肥利用率达到45%,地膜回收率达到97%以上,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75%。

3 新型现代化农业需要重大工程保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新型现代化农业需要若干重大工程作为支撑和保障,部分工程措施已在“十二五”或之前建成或实现,但仍有若干重大工程需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3.1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农田有机质含量提升10%,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3%。在粮食、优质棉和特色林果生产的重点团场,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高标准团场建设。到2020年,兵团高标准农田面积占85%,集中连片整体推进高标准建设团场90个,新建高标准农田、园地面积60万公顷;实现耕地质量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虫情病情监测一体化全覆盖。

3.2 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鼓励采棉机、园艺机械等农机设备的研发生产,配套建设上千公顷园艺示范园。打造2~3个农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建立2个农机装备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建立一个农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完善和提升五家渠和阿拉尔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兵团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团场)。在示范区内,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特色林果生产管理及初加工机械化,养殖现代化。建成师市级现代化农机专业服务公司9家,建设团场农机“四位一体”服务中心(团场农机专业服务公司)176个,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200个以上,农机管理标准化团场达到95%以上。

3.3 农业信息化优化工程

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现代化”步伐。到2020年,初步实现兵团、师、团、连四级农业信息化平台服务全覆盖,农业企业集团化农产品电子商务比重达到80%,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80%。

建设覆盖兵团、师、团(镇)三级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着力推进大田精准作业智能装备、自动驾驶装备及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大田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实时指挥和自动化控制。构建饲料原料有效养分含量数据库,动物的有效营养物质数量和比例与动物的特定需求量数据库,集成监测预警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软件平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建设国家信息农业示范团场,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加强地理信息、遥感、自动控制、智能机械装备等关键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种植、养殖、设施农业、农业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打造一批农业信息现代化的应用示范基地。

3.4 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坚守耕地红线,加大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综合治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探索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按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要求,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高效缓释肥、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绿色防控。加强农作物秸秆、残膜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综合示范,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加强塔里木盆地周边与准格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在塔里木盆地周边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封禁保护、机械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治沙工程措施,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实现沙化土地有效治理;加大森林抚育力度,加强低效林更新改造与退化林分修复。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提高防护水平。在边境沿线团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改善边境沿线团场生态环境,实施边境团场生态治理与修复重建工程。

建设林业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以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加强森林资源、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为重点,大力开展以森林、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及湿地沙漠建设。通过加大森林抚育力度,加强低效林更新改造和退化林修复,建成较为完善的荒漠区、山区、平原农区和城市四大生态屏障,重点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派出所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强化草原监理执法,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控工作,加强牧区基本设施建设,确保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

4 结论与讨论

“十三五”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机遇期。要实现2020年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排头兵的总目标,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结合新疆干旱盐碱的实际情况,以高效节水灌溉绿洲农业为主线,重点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业信息化优化工程、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若干项重大农业工程。继续加大研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良农作物品种选育、精准施肥施药技术、生态环保栽培方法等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全面提升兵团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持续增加农牧职工收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注重几个农业工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要重点突出、抓主要矛盾。对于新疆地区来讲,主要解决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盐碱地治理问题。其次,必须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典型的地貌特征,盆地周边山区降水量大,海拔3800 m以上为高山常年积雪区,并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降水及冰雪消融汇集成河,流向盆地并成为这些地下储水构造的主要补给水源。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下储水构造存蓄了大量的地下水,为水库的建设和灌溉农业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7]。但是,新疆的水资源是有一定承载量的,农业用水必须控制在水资源的红线范围内,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绝不能为追求农业效益无限制地开荒种田[8]。第三,新疆土壤大多表现盐碱化,要解决好水盐平衡、水盐相容问题。当前对节水灌溉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但忽略了排水的重要性。从灌区角度考虑,节水灌溉不仅要满足作物的需水量,还要考虑盐分淋洗所需水量,以水控盐、上灌下排,才能保持水盐平衡[9]。最后,新疆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处理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关系。新疆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产量、品质都比较高,但经济效益与棉花、加工番茄、林果等经济作物相比较低[1,5]。由于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且面积大,导致粮食运输到新疆成本很高,如果单纯发展经济作物,新疆的粮食供应很难得到保障[6,9]。因此,必须在保证新疆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作物,做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的平衡与协调。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