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象山县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9-01-05虞根聪陈燕华赖朝晖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象山县功能区粮食

虞根聪 陈燕华 胡 亮 潘 贤 赖朝晖 张 欢 陆 雁 奚 凯

(1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5700;2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农技站 315726)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不完全统计,67%以上的中国人以稻谷为食,口粮消费占稻谷消费总量的87%。象山县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全县拥有耕地面积28 000 hm2,人均耕地面积为506.67 m2。水稻是象山县的主要农作物,在象山县种植历史悠久,对保障象山县粮食有效供给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产业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近年来,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度和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呈下降状态[1],因此,象山县必须把握机遇,通过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等手段,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与效率,推进水稻高产、高效、高品质生产,进而增加水稻生产的收益,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和竞争力,促进象山县水稻产业转型升级[2]。为此,笔者对象山县水稻种植现状及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关发展措施,以期推动象山县水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水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1 象山县水稻种植现状

近年来,象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平台,以科技推广为抓手,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扶持政策,狠抓粮食生产,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粮食自给率保持在40%左右,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象山县粮食生产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数次被评为宁波市粮食生产先进县、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1.1 水稻播种面积、产量和种植模式基本稳定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种粮农户的积极努力下,象山县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 666.67 hm2左右,年总产量稳定在7×104t左右,如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为8 640 hm2,总产量为7.4×104t,其中,超级稻播种面积为6 666.67 hm2,总产量为6.5×104t。在水稻生产模式上,象山县单季稻播种面积占全年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3%,种植模式也已从传统的“肥-稻-稻”和“麦-稻-稻”逐步演变成以单季稻为主的“肥-稻”“麦-稻”和“油菜-稻”等种植模式。

1.2 水稻生产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

在补贴政策与良种良法的大力推动下,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政策倾斜、引进优新品种、创新技术集成,在全县推广与应用水稻栽培新技术、优化水稻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推进水稻生产稳步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象山县水稻生产综合能力。目前,象山县水稻生产正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种粮大户已成为全县水稻生产的主力军。2017年,象山县水稻种植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达397户,承包面积合计为4 133.33 hm2,水稻种植面积合计达4 666.67 hm2,水稻生产规模大、复种指数高,对稳定象山县粮食生产的意义重大。

1.3 粮食生产功能区逐步建成,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象山县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已累计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63个,涉及16个镇乡220个村7.1万户农户,其中建有省级功能区4个、市级功能区23个、县级功能区36个,总面积达6 753.33 hm2,超额完成了宁波市下达的6 400 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自2013年开始,象山县在已建成的粮食功能区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覆盖率超95%,全程机械化率超95%,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2%。象山县通过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提高了水稻单产水平,推进了水稻产业开发,做大做强了水稻产业。

1.4 超级稻产业发展迅速

从2005年开始,象山县贯彻实施国家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6236”工程,在各级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下,象山县超级稻推广工作措施得力、品种对路、技术规范,超级稻品种逐年优化,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逐步完善。自2011年开始,象山县被列入国家农业部超级稻示范县,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实施了超级稻提升突破“3816”工程,全力打造超级稻强县。

1.5 水稻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每年对高产示范方和高产示范户给予一定奖励,象山县水稻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水稻产量连创新高,屡次刷新象山县水稻最高产量纪录。2013年,象山县水稻每667 m2最高产量首次突破900 kg,每667 m2最高产量达915.6 kg。

2 当前象山县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稻稳步增产与农户种植效益下降的矛盾

由于品种改良、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及农用化学品的投入,象山县水稻单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水稻产量平稳增长。但受现阶段国内外消费环境的影响,象山县稻谷库存较高,最低收购价开始降低,例如,2017年“甬优”系列杂交稻大户最低收购价为3.26元/kg,2018年仅为2.98元/kg,下降了0.28元/kg,以2018年水稻平均每667 m2产量达650 kg为例,农户种植水稻的每667 m2产值仅为1 937元(比2017年降低182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地租500元、农药化肥360元、种子88元、机械插秧+翻耕+收割+烘干420元、人工200元),农户平均每667 m2种植水稻的收益仅369元(不含补贴),这大大降低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此外,象山县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和劳工成本的攀升,进一步制约了象山县水稻生产,当地农户受经济利益驱使,改种其它作物而不种植水稻,这对象山县粮食稳定造成了一定危害。

2.2 化肥、农药使用和其利用率不高的矛盾

在水稻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投入给水稻丰收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我国化肥、农药产品结构不太合理,先进、适用的施肥、施药机械推广较为滞后,施用方法不科学等,造成了大量的农药、化肥流失浪费,且利用率不高。据农业部消息,2017年我国水稻生产中,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样不仅造成农民种地投入增加,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还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耕地地力退化,影响土壤肥力,更会因农药、化肥过量流失渗漏,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形成“投入-效率低-加大投入-生态矛盾突出”的恶性循环。

2.3 水稻增产与优质粮食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近年来,象山县水稻单产不断提升,稻谷产量不断增加,粮食得到了丰收。但由于象山县在水稻灌浆期及腊熟期遇多阴雨天气,导致地产晚稻米外观不佳、腹白较多、透明度较低、米饭口感偏硬,特别是一些高产水稻品种的米饭口感较差,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好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再加上象山县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现虽有规模种粮大户购买粮食加工机械,但是普遍效率低、加工能力差。因此,象山县当地很多家庭纷纷购买外地品质较高的稻米,形成了象山县普通稻米供过于求、高品质稻米供应不足的局面,造成了粮食供应的结构性短缺。

3 象山县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与对策

综合象山县水稻生产实际情况,要以良种为核心,推进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农机相融合、产前产中产后相契合、科研推广相联合,进而全面促进象山县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3.1 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

积极开展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推广种植“甬优15”“甬优17”“宜香优2115”“中浙优8号”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并稳定种子供应,实现良种全覆盖。同时,抓好优质稻示范基地建设,与象山县粮食收储公司合作开展优质稻种植试点,与“半岛味道”开展优质米供销合作,不断扩大优质米市场占有率。此外,积极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打造象山大米金字招牌,扶持培育象山麻糍、象山米馒头等加工主体,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提升品牌竞争力,做深做长象山县稻米产业链。

3.2 积极探索新型水稻种养模式

不同农业生产之间的合理搭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带来明显的产量优势,还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在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植效益,助粮农增收。结合象山县水稻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水稻+”高效生态新型生产模式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大力发展水稻与水产养殖、水稻与畜牧养殖、水稻与经济作物等结合的农作模式。同时,坚持以“办好一个示范点、辐射一片示范户、传授一项新技术”的建设思路,抓好“水稻+”示范基地建设。

3.3 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

水稻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种植机械化,为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一要全面强化政策支持,优化现代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先进、适用、高效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二要加强科技投入力度,与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基础性、长期性的合作,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水稻机械化技术培训,指导到户、服务到田、培训到人;三要发展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环节托管[2];四要大力开展水稻机插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水稻生产工厂化集中育秧及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

3.4 开展耕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依托象山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改造,提升耕地质量,打造良田沃土,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旱涝保收、生态良好、高产高效。主要包括:不断健全和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地推广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升化肥利用率,强化土壤肥力保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严格保护和管理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改善基本农田设施,切实改善水稻生产条件。

3.5 强化综合防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主要包括:(1)全面提升水稻病虫害监测力度,扩大普查范围,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动态,指导农户把握最佳防治时机。(2)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积极调整防控策略,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杀等防控技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灌水杀蛹、种植显花植物、布置性诱与灯诱装置、释放害虫天敌寄生蜂等技术,使用生物及高效低毒农药,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3)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如对靶施药等,并通过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高效先进药械来提高施药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减量和产品提质增效。

3.6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技人才是强农富农的根本因素。因此,要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人才的科学种养水平和创业创新水平,从而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科学发展生产。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更新现有农技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单单要提高产前、产中的业务知识水平,更要提高产后的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产品经营水平,全方面培养农技人才。此外,依托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结对帮带等,以科技助农,促增产增收[2]。

4 总 结

为推动象山县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优化水稻品种结构,选择推广适合象山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并结合生态复合种养及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同时,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进优质稻米生产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稻米生产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积极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打造安全、健康、优质的高品质稻米。此外,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从种子到餐桌的水稻全产业链,全面推进象山县水稻产业向科学化、机械化、产业化、安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3]。

猜你喜欢

象山县功能区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叫醒太阳公公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象山县教师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