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干预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9-01-05郑佩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利培全程精神分裂症

郑佩瑶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病症,现如今对于这种病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有研究认为这种病症起病缓慢,多发生在青壮年群体中。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主要方案是为患者选择一线药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对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1]。针对此本文分析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配合全程护理干预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35.5±10.5)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4.8±1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未合并其他器官病症患者;无药物依赖性和酒精依赖性患者,短期内均没有接受过其他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排除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检验符合标准,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利培酮初始剂量为1 mg,1次/d口服,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逐渐增加药量,当药量增加为6 mg/d时,持续维持此剂量3个月。如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应酌情减少用药剂量,当不良反应缓解后再适当提升药物剂量。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如下。①病情观察:全程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如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坐卧不安、肌强直和震颤等,需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处理患者的相关症状[2]。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家属和患者的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现症状属于治疗过程当中的正常反应。②强化和患者家属的配合:需要强化与患者家属的配合,密切关注患者的各种行为,防止患者因头晕而出现摔倒。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对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③环境干预:保证患者的住院环境干净整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床单的整洁,同时排除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需有效缓解患者头晕、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存在头痛症状加重,或已经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与患者谈心、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尽可能提升患者对药物的耐受[4]。④常规干预:在药物治疗后强化对患者血压、呼吸和脉搏的监测工作,如果在干预过程中出现胸闷、心动过速情况,须及时将相关状况告知主治医生。对患者的药量进行调节,避免药量过大对患者产生影响。夜间要加强对患者的巡查,定时做好对血压测量[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后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ANSS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采用PANSS评分进行评定,如减分率>75%,说明治愈;如减分率>50%且≤75%,说明明显进步;如减分率>25%且≤50%,说明进步;减分率如≤25%,说明无效[6]。总有效率=(治愈+明显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PANSS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为(36.25±5.41)分,低于对照组的(46.82±7.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干预后PANSS评分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全程护理方法在进行干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在护理时能坚持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事求是的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护理。护理过程中可以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各种反应,避免相关不良状况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对改善临床症状发挥了必然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能帮助患者改善PANSS 评分,很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利培全程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