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9-01-04谭笑风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工支部书记带头人

谭笑风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党的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涵盖广阔,其中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提升组织力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做好这项工作基层党支部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是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地方,也是思想意识比较活跃的地方,如何发挥高层次人才党员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政治功能,在当前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时刻,对于破解新时代矛盾转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意义十分重大。中央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做了专门部署,其中提出要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抓好“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发展取向,充分发挥人本思想效用价值。

一、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价值体现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初心意志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党,97年来栉风沐雨,取得了艰苦卓绝的胜利,发展成为具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思想就是要把党支部建立在最基层、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组织单位。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共设立党支部405.2万个,作为党的基础组织,要求“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同时要求“每个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2],可见党支部存在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的六大建设不断务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主题,基层党支部尤其是高校基层党支部面临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弱化党的纯洁性、影响党的先进性、阻碍党的建设因素的存在,知识分子思想独立性、交流广博性的特性,零零后青年大学生了解信息的便捷性、自我认知超前性的存在,都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履行好基本职能,发挥好堡垒作用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需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党章清晰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组织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基层党组织建设、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发展进步、民族的兴衰和人民的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支部是主体,贯彻在支部、落实在支部。为加强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实施了选派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的举措,实践证明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了深入贯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党建思想,党章指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该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为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人力基础和思想基础。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后攻坚阶段任务还很艰巨,破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还需要倍加努力,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仍需要更加警惕。处理好以上问题需要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同时还需要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以此来实现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伟大任务。

(三)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由此可见,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就是当今大学的属性,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能,高校各项职能的发挥落脚点就是延伸到各个节点上的党支部,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延伸作用和堡垒作用,很多高校对党支部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实践,优化了党支部设置,增加支部建设的覆盖面。在学科建设团队、科研项目团队、学习培训班、学生宿舍等临时性机构,都可看到党支部在发挥着作用。在高校党支部建设中,支部书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研学术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团队中间更是如此,由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沟通协调能力较强、有较高的公信力、政治思想坚定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其联系师生、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团结师生的功能就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高校的职能和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高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但是,在当下大学评价更加注重“(1)声誉(15%)、(2)学术资源(20%)、(3)学术成果(22%)、(4)学生情况(12%) (5)教师资源(19%)、(6)物质资源(12%)”[4](中国校友会网、武书连等高校评价课题组指标内容大抵如此)的今天,高校党建工作往往出现一软一硬、一弱一强的情况,更突出地表现在党支部建设以及党支部书记的选用和培育上。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治功能弱化,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以下简称《意见》)从政治功能上来讲,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的各项政治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起到最大限度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党的意识形态、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作为高校教师,当面对教研与党建、专业与思政工作撞车甚至冲突的时候,明显出现了选择性偏向,即 “重教研、轻党建”“重专业、轻思政”,或者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求面上光鲜、不问实际效果,这也非教师党员之责,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的价值导向使然。久而久之,出现了堡垒不坚固,桥梁不顺畅,支撑不给力的情况,教工党支部的这一政治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导致教工党员无所适从、思想涣散,群众无所依托、各行其是,在教师队伍中出现只教书不育人,在课堂以及社交媒体上散步不负责任甚至价值扭曲的言论,与中央离心离德,严重影响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贯彻落实,影响了全心全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征程的顺利推进。

(二)支部书记党建专注不够,党务能力欠缺

鸟无头不飞,车无头不跑。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发挥,关键在支部委员会,核心在支部书记。当前,高校支部书记的非专门化设置,导致支部书记在自身定位上处于模糊与两难的境地,工作中存在不少困难:一是自身学术科研与党建工作之间不好平衡的困难;二是人财物管理权限的缺失与对教师党员管理、党务活动开展等各项工作之间的困难;三是业绩考核指标中支部党建内容缺失的困难。面对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教工党组织(其中不乏海龟和知名专家),相对偏软、偏弱的党建工作模式,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评价体系,支部书记很难专注于党建工作,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发挥往往会大打折扣,出现一头强一头弱的情况,即学术技术引领作用突出,党建带头作用偏弱。同时,由于“双带头人”培育对象长期以来专注于科学研究工作,疏于学习掌握党建工作的基本技能,致使有些支部书记党性修养不够,党务工作能力有所欠缺,出现支部党务工作无从下手、专业性不强的情况在所难免。

(三)党员党性不强,理想信念认同模糊

当前新形势下,党中央高度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意见》指出,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梳理、摸清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使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位青年教师,主动帮助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条件成熟的及时确定为党组织发展对象。党支部的一个重要政治职能就是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党内意识形态。新的历史时期,教工党员队伍中80后、90后、零零后党员以及留学归来党员逐渐成为党建活动的主力。但是,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带来了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思维的冲击,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影响了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年轻一代更是成为了被冲击、被腐蚀、被笼络的主要对象。再加上教工党支部建设自身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高校科研、教学发展导向的影响,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不够彻底、党性修养不够纯粹、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甚至意识形态混沌模糊,党员的合格标准下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四)活动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驱动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总结,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富有成效的组织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不断与时俱进,查漏补缺,使其更加完善。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偏弱、偏软、工作重心偏移等情况,导致基层党组织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三会一课”基本政治制度流于形式,“党员活动日”内容创新不够,“民主评议党员”结合实际不够等等,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也造成了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够,入党动机不纯,出现倾向于加入相对宽松的民主党派等情况。通过现象看本质,出现以上情况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基层党建机制不够灵活、党建考核不够规范、党建与中心工作衔接不够密切、缺乏人本思想考量。因此,出现了部分党支部凝聚力和感召力缺失的问题。

(五)缺乏人本关怀,有效激励匮乏

长期以来,党建工作的重点更多地在“教育、管理、监督” 方面,往往忽视了“服务”职能。对于教工党员,尤其是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在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培育“双带头人”的同时,没有做到政治上引导、业务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同步进行,同向开展,致使党建和业务开展形不成合理,效率与职能发挥低下。马克思唯物史观就是基于人的自由、解放和人性的全面发展来作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原则中的“人”,则不仅从人类存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而且还从群体的意义上和个体意义上来理解人的本质。毛泽东对人的发展权格外关注,指出: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5]“又红又专”就是毛泽东人才观思想体系的建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共产党组织以及共产党员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存在和发展的,马克思和毛泽东所阐述的这个“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文关怀”,自然也包括89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

三、基于人本属性的教工党支部建设及“双带头人”培育路径探析

(一)加强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支柱和灵魂。因此,在变革不断加剧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重申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号召。高校教师肩负着思想育人的政治功能,教工党支部更是具有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的职能。“打铁还需自身硬”,支部书记以及班子成员必须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崛起不惜牺牲一切,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遵循,是共产党员的灵魂之“钙”。因此,必须把强化思想引领放在首位,在构建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方面立足本业,创新驱动,即立足“三会一课”政治工作制度根本,在支部考评、党员民主评议、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开展党员活动日等方面创新驱动;立足“两学一做”等中央统一部署,在与本学校、单位,本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实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上下功夫;在塑造支部书记成为“又红又专”“双带头人”上,既重视形式,更重视效果,既安排部署,又搭建平台,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体系上下功夫。实施新教师党员发展导引计划,举办青年教师“理想信念”专题研讨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讨班,开展教师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高层次人才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层层递进,不断登上更高的思想台阶。

(二)把握发展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知识传授方面发挥着核心力量的作用,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起着骨干中坚力量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领军群体。对由这一群体为主组成的党支部,要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既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又要识才、爱才、用才,做到对教师党员精神价值实现与事业价值实现引领驱动相结合。一是构建全周期教师党员职业发展体系,组织、宣传、人事、教学、科研等部门协同,在思想政治、教学、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研究、部署、落实,把教师党员提升修养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学校党委、院(系)党委(总支)、教工党支部协同工作,做到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增加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吸收高层次人才加入党员队伍中来。三是有的放矢做好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对于35岁以下的支部书记建立行政、技术职务双驱动的支部书记发展引领机制,在干部调整时要优先考虑;对于年龄在35至45岁的支部书记,做到行政、技术职务双驱动,以技术职务发展为主的引领机制,在高一级技术职务评聘方面要格外关注;对于超过45岁的支部书记,做到精神激励与知名专家培育支持双驱动引领机制。为实现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以及自然、功利、道德、天地的境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三)关注能力提升

支部书记不仅要自身思想政治过硬,还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力;不仅要自己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要发挥好班长的作用。作为“双带头人”,在学术、专业方面要有一定造诣,形成在学术、专业方面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带领广大教职工做好组织建设,推动中心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夯实基础。一是围绕方向提素能。充分利用中央、地方、高校设立的干部、党务工作者培训基地,分层次、分专题、分时段对支部书记以及其他党务工作者进行学习培训,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务工作能力。二是围绕业务提水平。对于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是引领,业务工作是重点,必须充分考虑教师党员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升。可以从组建团队搞科研、发表论文搭平台、抓好内涵促推动等方面进行切入,为教工党员提供业务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三是围绕管理增素质。基层教工党支部作用发挥如何,重要的一点还要看支部班子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的组织领导力。因此,上一级党组织选用支部书记时要有这方面的考量,同时,通过学习锻炼提升组织领导力。

(四)健全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教工党支部建设、“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充分考虑高层次人才的具体特点属性和发展需求属性,以人本思想为切入,建立全面、详实,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各类保障机制。建立党委主体责任机制,明确班子成员领导责任和各职能部门(学院)具体责任,明确“一岗双责”要求。建立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机制,明确支部书记的责权利,制定“双带头人”的认定标准。建立支部书记(支委)后备培育体系,建立党员干部系统培训机制。按照层次、内容、时间统筹安排培训学习,实行学分制,做到不间断、全覆盖持续推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比例配足支部活动经费,具体使用时在不违背上级财经工作纪律的前提下由支部书记报备使用。建立支部书记参加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机制,支部书记要有代表支部对学院工作参政议政的权利,要形成制度予以明确。建立“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双带头人”关键在选,重点在育,要根据“双带头人”实际情况,组织部门抓总,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双向培育计划,形成制度体系。严格考核制度,健全进退机制。建立述职与评议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评比连续两年认定为较差的,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退出支部书记岗位。

猜你喜欢

教工支部书记带头人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提升研究*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构建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
带头人·引路人·贴心人